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6-12-02 03:22刘阳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个体意识

刘阳

(钦州学院 教育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查研究*

刘阳

(钦州学院 教育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感恩干预方式。采用GRAT感恩量表对219名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测试,对大学生的性别、是否非独生、专业、年级进行分析,数据显示:(1)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女生的感恩意识高于男生;(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不存在差异;(4)文科生的感恩意识比理科生高;(5)在感恩他人维度上,大四学生的感恩意识高于大一,在富足感上,大一学生的感恩意识大于大四的。

大学生;感恩意识;方式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属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可以感恩地面对过去,这样的个体就是幸福的个体,具有感恩的能力可以提升幸福的体验。[1]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本应该是当代人世代传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在当代青年中似乎已成为一种遥远的意识。特别是成长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身边人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些都折射出了现代社会感恩教育的缺失。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成为时下的焦点问题。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钦州学院各个分院和年级随机抽取学生共250名,回收问卷235份,回收率94%,筛选出无效问卷16份,从而获得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为93%,男生与女生人数分别为70、149;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数分别为60、159;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人数分别为109、11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人数分别为74、68、42、35。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取的是Katkins和Adler等人编制的GRAT多维感恩问卷,信度为0.76,效度为0.82,该量表共44个项目,分为感恩他人、富足感、简朴感恩三个维度,其中感恩他人11个项目,富足感17个项目,简朴感恩14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本研究中三个分量表及总分的a系数分别为感恩他人0.55,富足感0.66,简朴感恩0.68,总分0.74。

二、结果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不管是在感恩他人、富足感、简朴感恩维度上还是总分,均值都接近中值,说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处于中等水平。

表1 大学生感恩意识描述统计

(二)不同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由表2可看出,在感恩他人、富足感、总分上,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6.42,p<0.01),在简朴感恩上不存在差异(p>0.05)。

表2 不同性别学生感恩意识比较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3的数据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3 是否独生子女学生感恩意识比较

(四)不同专业的独立样本t检验

由表4的数据可看出,在简朴感恩上,文科与理科的学生感恩意识存在显著差异(t=-4.11,p<0.01),文科生的感恩意识高于理科生;从均值上看,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感恩意识比较

(五)不同年级的学生感恩意识单因素分析与事后检验

由表5数据可看出,不同年级学生在感恩他人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见表6)显示,在感恩他人上,大四学生明显大于大一学生(t=4.58,p<0.01)。在富足感上,大一学生明显大于大三、大四学生(t=8.13,p<0.01)。

表5 不同年级的感恩意识比较

表6 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恩意识成对比较

三、讨论

GRAT感恩问卷是反映感恩人格特质的问卷。从以上数据看,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不是很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和感恩他人、富足感相比,学生更容易关注到简单的事物。这与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如王玉娟、华莹、程冉等。原因有可能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造成的,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父母对他们可谓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身边人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性别比较发现,女生的感恩意识比男生高,一方面可能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待不一样,对男性的要求是坚强、刚毅,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对女性就要求要善良、体贴、温柔、有同情心,女性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大众会同情,甚至还会有一种柔弱美,而当男性表现出脆弱时,会被认为是软弱、无能;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性别的特质决定,女性的心思相比于男性来说更敏感、细腻,更容易体验到感恩情绪,而且女生的观察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感恩教育的课程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性别的特质,让女生带动男生。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不存在差异,这和国内的某些学者的结果不一样,比如高长丰的研究指出,非独生子女的感恩程度明显高于独生子女[2]。研究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有可能是被试样本太少,也有可能是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他们接受教育的环境和程度都一样,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不同专业的学生感恩意识也存在差异,文科生的感恩意识高于理科生的。第一,有可能是文科的女生占比高;第二,有可能是学科的性质决定,要求文科生有丰富的词汇量,阅读量要大,对古今中外的著作熟悉到信手拈来的程度,自然对孔子、老子、庄子等教育家的思想也不陌生,这些教育家的思想

几乎都涉及到感恩、知恩、报恩这方面的内容。虽然说读了不一定全部悟到,但相对于理科生来说,他们会更懂得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恩意识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感恩他人维度上,大四学生的感恩意识高于大一学生的,这有可能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有可能是人格逐渐成熟。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他的晶体智力就越高,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做人还是做事方面,他会变得越来越圆通,对社会的一些原则会理解得更透彻。这说明大四学生在离校前容易产生感恩体验;在富足感上,大一学生的感恩意识高于大四的,说明大一学生更容易感到满足。大学是学生的希望,是十二年寒窗苦读的目标,很多学生都把高考作为终极目标在奋斗。大一新生是刚跨越这一道坎,还没有考虑到未来,大部分新生的感觉就是能够上大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所以容易感到满足。而大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离开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学校,一方面面临着分离,另一方面面临着就业,这些压力都在无形地让大四学生处于焦虑、迷茫的状态。当个体处于焦虑的情景中时就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

四、思考

在本研究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水平处于中等偏下,而感恩作为一种被高度称赞的特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血脉,是华夏沃土上灿若晨星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所以说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那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恩水平呢?让学生留心身边感动的事及让他们学会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感是关键。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几条有效干预策略。

(一)感恩记录

感恩记录是当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感恩方法,即让个体定期记录多件值得感激的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感恩记录,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当遇到印象深刻并让自己感动的事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课,一个星期记录4-7件。在本研究中发现,男生不容易产生感恩体验,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性别的差异,首先让女生行动起来,以点带面。感恩记录这种方法不仅仅激发了他们的感恩情感,也可以永久地保留这些感动的瞬间,当心情低落或人生处于低谷时,看到这些幸福的时刻,可以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当一个人怀着感恩的心生活与工作时,对人或物都能做到坦然、宽容、认可。

(二)感恩团体辅导训练

团体训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成员在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用心体验,从而更好的适应生活,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助人过程[3]。普昆华等人研究表明感恩团体辅导能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水平和幸福感,并增进亲社会行为。心理团体辅导训练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丰富生动,有认知的、情感的、也有实践的,相对于其它单一的感恩方式,可能大学生对大学生来说会更有吸引力。团体辅导能够显著地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水平,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团体成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流程,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成员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分享出来。大家都参加了一样的活动,但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通过分享大家能相互学习、相互理解,修正自己不正确的信念。在感恩他人方面,大四学生的感恩意识高于大一学生;而在富足感方面,大一学生高于大四学生,在选择团体训练成员时,可以将大一学生与大四学生组合到一起,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将文科与理科生,男生和女生组合起来。

(三)感恩拜访

感恩拜访是指让受惠者通过书信或其它方式给施惠者表达感激之情。学者研究表明,获得感谢信或接受拜访的个体对学生的感恩具有即时的反馈作用,这种感恩的反馈很可能会再次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和行为。感恩拜访是一种非常好的感恩干预方式,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使得我们的感恩不再停留在语言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中。低调、含蓄是中国人的优良品格之一,觉得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没有必要表现出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他都会时不时地在他人那里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他的内心深处都有被理解、被认可、被尊重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得到实现时,人就会获得一种无形的力量,真、善、美的情感也会激发出来。人与人之间离不开“情”与“真心”,感恩拜访是一种非常朴素、实在的感恩方式,不掺杂任何物质、利益,有的只是对施惠者发自内心的感激,这种感恩是最能打动一个人的。处于我们这个年代,写信这种方式几乎被手机短信、微信、QQ代替。因此,在接受了别人帮助时,事后给对方发短信或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认知重评

认知重评是指通过改变个体对情境(或事件)的认知评价来调节个体的情绪[4]。张萍在她的研究中,尝试采用认知重评的方式来提高个体的感恩水平[5]。一个人对事件的行为结果的态度,不是由事件本身决定的,而是个人对事件的理解、信念。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产婆式辩论、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等,让个体改变对事件原来的看法。所以要改变个体的行为就要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从而改变的行为,达到让个体知恩感恩的效果。

本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第一,被试的样本数量不够;第二,被试的男女比例、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严重失衡。在后期的研究中会加大被试的样本量,让男女生之间的比例、独生与非独生的比例达到相对平衡,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研究感恩与其它变量的相关关系。

[1]许婕,杨波.论感恩教育的时代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15-117.

[2]高长丰.大学生感恩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11(2):97-101.

[3]魏泽,孟祥宾.人际关系团体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76-77.

[4]Gross情绪调节模型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0(3):96-99.

[5]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D].开封:河南大学,2005.

This paper studied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their gratitude consciousness.This research adopted the GRAT gratitude scale to test the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of 219 college students,and made analysis to each student'gender,major,grade and whether he or she belongs to only child.Data showed that:(1)the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as in middle level;(2)girls had a higher level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than boys;(3)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between only child and non-only child;(4)students majored in arts had a higher level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than those majored in science;(5)seniors students had a higher level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than freshmen in terms of showing gratitude to others,while,freshmen had a higher level of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than seniors students in terms of sense of satisfaction.

college students;gratitude consciousness;way

G640

A

2096-000X(2016)23-0013-04

2015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课题《大学生功利主义心理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探究》(KY2015LX5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阳(1985-),女,河南洛阳人,钦州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心理学。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个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