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管理八关键

2016-12-02 05:50沈瑞
水禽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雏鸭羽毛日龄

沈瑞

1 温度管理

雏鸭出雏后绒毛稀少,皮下脂肪很薄,保温能力较差,抵御外界寒冷能力弱,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温度过低,雏鸭容易着凉拉稀。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呼吸器宫的疾病。因此,要按适当的温度标准,随时调节温度,以维持雏鸭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若条件有限,达不到标准温度时,略低1~2℃也不要紧。但必须做到温度恒定,切忌温度时高时低。因为忽冷忽热的育雏环境,雏鸭最容易发生疾病。管理雏鸭在第一周是关键时期,尤其前三天尤为重要,必须昼夜有人值班、细心照料,切不可麻痹大意。育雏室在一周龄内应保持30~35℃范围内,第二周龄内保持25~30℃范围内,第三周后慢慢降温到采用自然温度。

2 分群管理

育雏头几天应将雏鸭分成小群,每个鸭篮(竹篓、席篓)内放雏鸭50只,以后逐日减少。也可利用芦席折子分隔分群管理。育雏期内,常因温度管理不当,雏鸭互相堆积,越挤堆越大,被挤在中间的或被压在下面的雏鸭,重则马上窒息死亡,轻则全身“湿毛”,稍不谨慎便患感冒病。有时温度并不太低,但处在食后休息或光线较暗时,雏鸭也有互相堆积的现象。因此,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尤其在雏鸭临睡前或睡着后要多次检查,发现雏鸭打堆,要及时分开。分堆工作从育雏开始一直坚持到15日龄左右,在5日龄前为关键时期。

根据雏鸭身体大小、采食量多少,将弱雏挑选出来,单独在一起饲养,适当补饲精料或延长采食时间,以便其赶上大群雏鸭的生长速度。7日龄以后,将舍内分成几个大隔间,每群以80~100只为宜,15日龄后可合并为200~250只,1月龄以后可再合群饲养。

3 下水管理

雏鸭下水应从小训练,不要因其怕冷、胆小,害怕下水而停止。早春气温低可在舍外地面上铺一张塑料布,将四周垫高后放入2cm深的清洁水,让太阳晒一会提髙水温后,再把2、3日龄后的雏鸭赶进去,进行下氷训练。下水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连续几天雏鸭就习惯下水了。每次下水后,都要让雏鸭在温暖无风的地方梳理羽毛,使羽毛尽快干燥,千万不能让雏鸭带着潮湿入舍休息。下水活动夏季不能在中午进行,冬季不能在早晚进行。

4 放牧管理

从雏鸭可以自由下水的6日龄起,就可以进行放牧训练。开始放牧宜在鸭舍周围,不能走远,待雏鸭适应后,慢慢延长放牧路程。选择水草茂盛、昆虫孳生、浮游生物多的场地放牧。作物长高封垄的田块(水稻田),不宜放鸭。放牧的时间应从短到长,逐步锻炼。开始放牧20~30min,以后逐渐延长,最长不宜超过1.5h。放牧次数一般上、下午各一次,中午休息。雏鸭在稻田放牧后,要到清水中游洗一下,以后上岸梳理羽毛入舍休息。

5 卫生管理

必须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草,保持鸭栏和圈舍内干燥清洁。育雏舍周围的环境也要经常打扫,四周的排水沟必须畅通,以保持干燥、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

6 空气新鲜

雏鸭的呼吸快,饲养密度大,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多,再加上粪便中分解出来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会使空气污浊,氧气不足,影响雏鸭的健康。所以育雏室或养雏鸭的箱子、小温室,应当有通气窗或气孔。根据空气新鲜程度和温度高低进行调节,要求既保持适宜温度,舍内空气又新鲜。

7 适时断啄

为防止鸭群啄癖的发生,可在2~3周龄时断喙。用切啄器在鸭上啄嘴的中部切。为防止断喙出血,在切啄前后两天可在饮料中加维生素K。

8 建立一套稳定的管理程序

蛋用鸭具有集体生活的习性,合群性很强,富于神经质。它的各种行为要在雏鸭阶段幵始培养。如饮水、吃料、下水、上岸理毛、入舍休息等,都要定时、定地,形成一整套管理程序。雏鸭形成习惯后,不要轻易改变。饲料品种和调制方法的改变,也应如此,如频繁地改变饲料和生活程序,不仅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疾病。雏鸭的适应性较差,再管理中既要防止老鼠、猫、狗、黄鼠狼等天敌伤害,又要防止水淹、丢失、踩伤等事故。

猜你喜欢
雏鸭羽毛日龄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让羽毛变成“无价之宝”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羽毛项链
吹羽毛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飞翔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