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2016-12-03 06:24刘恩芹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553004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蜡染彩色服饰

刘恩芹 (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 553004)

论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刘恩芹 (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 553004)

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功能、校园文化传承、民间技艺传承以及社会生态传承等方式,对箐苗彩色服饰艺术进行开发和传承。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视野中,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知与认同,对构建当代多元的文化生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文化内涵;文化传承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生活着一支苗族的支系,他们长期生活在乌蒙山腹地的崇山密林深处,头上饰以弯月形的木梳,并用头发或类似头发的材料挽成牛角状的硕大发髻,人称“长角苗”或箐苗。在长期封闭的生存环境中,箐苗保存了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风貌,直到1998年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建成,梭戛这个“世外桃源”的地方才逐渐地被世人所认识和了解。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特质

(一)历史追溯:时间延续长

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包含彩色蜡染服饰和彩色挑花刺绣两部分,这种彩色服饰艺术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时期。人类祖先早在原始时代就认识到氧化铁等矿物质可以用作染料,如马家窑文化马场类型的彩陶《涡纹彩陶瓮》,出土于永登蒋家坪,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施红、黑色彩,绘制了大圆圈纹、卷曲纹等,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彩陶,体现出我们先民的独特审美观和惊人的创造力。据记载,早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就已掌握了蜡染、刺绣等技术,并不断传向中原等地区。《后汉书》《新唐书》中就有“染彩”“斑纹布”等记述。我们从唐代仕女画家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可以看到蜡染与刺绣的印迹。宋代以后,随着中原以及江南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制作成本较低的“印花布”的广泛应用,使得蜡染这一手工技艺逐渐留存于西南等边远地区,由于这里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农耕文化持续缓慢发展,蜡染在各少数民族中世代传承,并使蜡染、刺绣的手工技艺在西南一带得以很好的保存。在六枝梭戛境内的这支苗族支系,据当地人口传,大概从清初吴三桂平定水西宣慰使安坤后,很多依附安氏的苗民四处散逃,躲到织金、郎岱交界的密林中,这支“箐苗”逐渐聚居在梭戛方圆近百公里的地界内,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箐苗”逐渐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彩色服饰艺术风格。鲜明的服饰色彩以及白布缠绕的硕大牛角状头饰,使他们在深山密林中得以突显。

(二)文化界域:空间范围小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主要分布在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境内,文化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尽管箐苗文化发展的地域空间范围较小,但是其文化涉及层面广,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可以说,箐苗人的活动史就是其文化传承的历史。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是人们对其文化、历史不断继承和自由选择结果的呈现。彩色服饰艺术记载了箐苗的历史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及审美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精致技术性的探寻及对自然生存方式的尊崇,它是农耕文明和尚不发达的经济条件的现实载体,反映了箐苗生存境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

(三)艺术呈现:先验与经验的融糅

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体现了箐苗深刻而复杂的历史与文化,在彩色服饰的制作中有着箐苗先验与经验的融糅。彩色服饰艺术针对的是箐苗的宇宙观、心理世界与生存经验,创作者在彩色服饰艺术中将其进行视觉旨趣的物态呈现。箐苗彩色服饰展现了箐苗对宇宙的和谐平稳及秩序性的崇拜,体现了人们对勤劳做工与理想生活的探索,反映了农耕时代的社会结构和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在彩色服饰的制作情境中,呈现的不仅是艺术思维,更有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是创作者的精神和心理的渗透,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的过程。

二、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一)民族历史之统摄

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作为一种实用的物质资源,我们从中可以寻觅到箐苗历史的踪迹,它们是一部部无字的史书,是历史史实口传和创作技艺心授的综合体。在彩色挑花刺绣服饰的几何形细花纹样中,体现了箐苗历史发展的时代序列,变形的蝴蝶纹、鸟雀纹、卷草纹、鱼纹等以平面的设计形成抽象的图案,是对祖先和历史的构建与记忆。在这些彩色的平面图案组织中,蕴涵着苗族祖先的灵魂,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包含着箐苗寻求祖先足迹的努力,和渴望得到祖先庇护的意志。彩色服饰富于想象,其中影射着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先验意识,是对箐苗古老悠久历史的史诗般阐述。彩色服饰的图案意味着特定的宗教和信仰,民族传统和民族历史延续继承的思想在彩色服饰严密的针脚和特定的图形中得到显现,藉此可以进行民族历史的追忆和民族传统与文化的传承。

(二)风俗传统之演绎

箐苗彩色服饰还成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的一种工具和载体,人们以当地风俗传统重构成服饰中的图案与色彩,服饰中的每根线条、每道色彩都以箐苗独特的生活旨趣、风俗习惯及集体式的节日庆典为基础,在反映婚恋习俗、丧葬礼仪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人们穿着风格统一的彩色服饰集会,是对其集体和传统的共同认知,他们是风俗传统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每个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参与和体验节日传统,彩色服饰艺术是箐苗集体生活中的制度与风俗惯例的衍生,它反映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彩色服饰中包含着他们对集体的理解——家族相似与个体不同——用集体的标准来衡量个人的习俗惯例,个体的差异也使集体更具积极发展性(图1)。

(三)审美观念之倾注

箐苗彩色服饰是创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意图,将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传统引入到自己的现实世界。创作者在箐苗传统的审美文化基础上进行物象的提炼,结合创作者本人的色彩敏感性,呈现出三维空间中形式的几何与抽象、色彩的鲜明与灰度之间的张力,是持久的传统审美经验与瞬间的情感观念之间的交互融合与碰撞。长期以来,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蜡染、挑花、刺绣等手工艺的切磋就成为人们打发农闲时光的一种休闲方式。在彩色服饰的上衣中,以蜡染的靛蓝色彩作为基底的颜色,结合橙色、黄色、红色等挑花刺绣,彩色的挑花刺绣与浅蓝色的蜡染底色交相辉映,显得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穿着这样的彩色服饰,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形成鲜明的辨识度。下身裙装则采用彩色蜡染的手法,将蓝色、黑色、橙色、红色等色彩安排在一个裙装的配置中,在上下衣整体的色彩呼应与包包、发饰等配饰的结合中,色彩异常丰富而又显得和谐整体。服饰做工精细,几何、抽象的图形是创作者思维严密性和民族审美的体现,也使得彩色服饰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命的活力。

三、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意义

彩色服饰艺术是箐苗民族文化的反应,在对彩色服饰艺术的传承中,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意识,展现了个人在集体、民族和历史中的融洽关系,它把民族文化和个人的心灵看作一个整体,而非断裂、偶然之物。因此,它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既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联系民族历史和文脉的一条重要纽带。

箐苗彩色服饰是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创造,它不仅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经验,而且是其心灵的视像,彩色服饰制作、展示与穿着中有着隐含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情感。上衣中几何的图案和变形的动植物纹样在蓝色蜡染底色的衬托下鲜明跳跃,下衣裙装中彩色蜡染的橙红色条纹在蓝色与黑色的包围中产生一种运动的感觉,这些都给观者一种感官的颤动和情感的激发,这种心灵的感受归之于彩色服饰,归之于朴实的劳动者,归之于淳朴的生活现实,归之于民族文化的积淀。

四、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传承方式探析

(一)生态博物馆建设

当今社会的文化同化程度不断加剧,也使生态博物馆的意义尤为显著。对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必须放到它所存在和发展的文化语境中,在文化语境中得到保护和传承。箐苗彩色服饰文化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和日常行为,在外来文化不断侵蚀和市场化不断加剧的时代,梭戛生态博物馆的意义得到凸显,它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它将箐苗的生产生活与空间地域等文化语境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在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呈现下,箐苗彩色服饰艺术这一历史文本在具体的文化生态中得以传承。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开发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功能,加强对箐苗活动地域的生态保护,从而使箐苗彩色服饰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图2)。

图2

(二)校园文化传承

非遗文化进校园,箐苗彩色服饰艺术与学校的教育实践相融合。如在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彩色服饰的手工课、劳动技能课及相关的美术课程,在当地的高校将箐苗彩色服饰与当代艺术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到梭戛进行艺术实践和文化考察,鼓励教师结合地域文化特性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不断发扬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进行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真正担负起教育的文化传承使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探索中,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开设了苗族蜡染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将箐苗彩色服饰中色彩的纯粹感与现代装饰画相融合,将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的观念性相联系,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民间技艺传承

箐苗文化使当地人具备了独特的视觉经验和艺术技能,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训,可以使其文化的传承人群不断壮大。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特别讲究对形式构成、色彩搭配和比例关系等的处理,给人一种协调的舒畅感。服饰做工细致缜密,色彩赏心悦目,表现手法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给人一种无限延展的空间感受,展现了箐苗的自然和人文气质。通过对民间艺人的培训,使箐苗彩色服饰的传承人群得以扩大,从而使箐苗彩色服饰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延传和发展。

(四)社会生态传承

毋庸置疑,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是其文化的一个窗口,在当代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现代人深感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天籁意趣,往往被它的朴实所打动,为它的精湛技艺而感叹。在当今时代,他者站在文化观察者的角度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或粗略,也容易产生某些文化的误解,我们应当避免他者对箐苗文化的歪曲与误解,可以通过邀请民间艺人到社区等公共场所交流他们的文化,展示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文化当事人阐述彩色服饰在其文化的规则之内所涵盖的意义,这样会产生更为积极的文化效应,也能够使更广大的社会群体在有限的文化境地中感受文化当事人的体验。这种交流不仅仅是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更是不同文化的沟通和对话,也使箐苗人群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获得文化的尊重和自信,这种社会生态传承方式,可以使箐苗文化不断深入社会和直面大众,对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在当今开放和多元的文化视野中,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的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它展现了箐苗的民族历史、风俗传统和审美观念,通过完善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功能、校园文化传承、民间技艺传承、社会生态传承等方式可以对箐苗彩色服饰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

[1]杨再伟.贵州民间美术概论[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2]孟凡行.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3]周莹.蜡去花现: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蜡染手工艺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4]侯天江.苗绣艺术[M].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5]贺琛,杨文斌.贵州蜡染[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6]贾京生.中国现代民间手工蜡染工艺文化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获得六盘水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合同号:LPSSY201507)。

猜你喜欢
蜡染彩色服饰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马丽蜡染作品
彩色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