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交织自由之陶渊明

2016-12-03 03:08于海东
现代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由陶渊明体系

○于海东



体系交织自由之陶渊明

○于海东

摘 要:中国文学史上,对后世有大影响力的往往是有自由独立个性的文学家、诗人。但是这些文学家和诗人往往在世俗的体系中苦苦挣扎,而这种挣扎又恰恰成全了他们的文学地位。文章先谈第一个诗人陶渊明。他的求仕与归田,恰恰形象地反映了这种挣扎和无奈。他的归田既是无奈的选择,又是符合他自由本性的自然选择。物质的需要和政治的追求是他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自由的本性又需要他的回归。而他在这样交织的体系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自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回归不是归隐而是归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体系 自由 挣扎 陶渊明

中国文学史上,对后世有大影响力的往往是有自由独立个性的文学家、诗人。但是这些文学家和诗人往往在世俗的体系中苦苦挣扎,而这种挣扎又恰恰成全了他们的文学地位。那么,他们苦苦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艰难,而基本无法实现呢?

人人皆应该成为自由的人。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表达类似的观点。例如战国时期的庄子、晋朝的陶潜、唐代的李白 、宋代的苏轼 、明代的汤显祖、王阳明,等等。人类是一种自觉追求自由的生命。包括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首先就要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

从哲学角度看,笔者认为自由的本质是相对于体系而言的状态。它具有超越性。这是一种没有次序与等级的状态,没有层层压制的状态。而体系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物质世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想都是一个个体系。体系是分层次的,讲究条件和规则。

古今中外有个性的诗人和文学家,没有哪个不在体系中苦苦追求自由。因为自由就是他们生命。他们的生命如果没有自由,生命已经舍去了大半,剩下的往往是没有灵魂的躯体而已。但是他们张扬这种自由的生命意识,是要付出代价的。笔者先谈第一个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主动放弃官职回家读书耕地而闻名于世。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1]许多人都把他看作隐士,其实笔者认为他不是归隐而是归田而已,就像现代社会有些人长期在大城市打拼,累了就回到农村的家中去生活一样。这只是一种生活选择而已,而且陶渊明的这种选择还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2]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看他生活的时代和他所受到的思想吧。魏晋时代是军阀混战的时代。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是极度混乱又是极度自由的。[3]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是一位儒家有志青年,胸怀救世的大志。正如他的诗文所说:

(1)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2)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不敢至(《荣木》)

可是那时当官,也不是好当的,整体的政治如此黑暗,下层官想要为民做点事情 ,其实是很难的,更不要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而陶渊明又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君子人格,仁者之心,不想贪污,不想拍马,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说“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可见他是要吃饭,没有办法就出来当官的。但是他的本性是爱自由的,当官不符合他的本性。[4]

多年来陶渊明在仕与归之间几度挣扎。最后他终于彻底地受不了,最终决定辞官归田了。正如在《归田园居》中,诗人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因为追求自由是陶渊明的本性。这种自由是一种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勇气与决不低头的自尊心的混合物。他没有选择出家当和尚,也没有去当道士,而是选择了一条现实的实现其人生自由的路径——归田。他认为:生命中最渴望的是什么?是自由。从今往后我要恢复我的本真和自由,因为我本来就是自由的。这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我也不是为任何人而活,我也不要为五斗米而向乡下小人折腰。生命本来是自由的。如果非要说为什么而活的话 那就是为了自由而活。生命的本质反对一切的压抑与迫害。自由的高贵与做奴才的可悲 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为什么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益而把自己的灵魂都丢掉呢?生命不能承受一切的侮辱,而斗争真是获得自由的好方法吗?这真是一个大疑问。欲望加利益,面子加胆小往往让我失去了一切的自由与美好!甚至让我无法呼吸,无法相信自己,从而坠入可怕的深渊,没有自由,有的只是可怕的担心和无谓的纠结,就像汽车掉到泥潭中一般。自己伤害自己,从而失去一切自由。这也就意味着生命的消失。

看陶渊明归田后的诗《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虽然出生在大家,却能拿起农具和普通农民一样下田劳作,而且自得其乐。[5]所以笔者认为他的伟大不仅是能放下,而在于他归田的所为和所写的诗文。他的种田,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他在体系交织中,寻求一条自由之路。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所以他在这样交织的体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自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笔者认为陶渊明的伟大就在于他是经过体系的苦苦挣扎,而能断然的放下一切,真心地不顾其他而选择自己所要的自由。他有坦然面对自己的勇气和难得自然率真之性。他的诗文自然体现了他的这种勇气与本真: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

(4)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挽歌诗三首》)

他也许看到了世界的本质,却没有去用语言来描绘,也许是世界的本质不能用语言去描绘,也许是他不想去描绘,因为语言有局限性,说出了就不是真意了,也许是这两者的中和。他看待生死,也是如此,放下而又至情至性。正如鲁迅先生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是同一个人。”又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6]

注释:

[1]钟嵘:《诗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页。

[2]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248页。

[3][唐]房玄龄:《晋书·元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4]朱光潜:《诗论·陶渊明》,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93页。

[5]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于海东 江苏镇江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2016)

猜你喜欢
自由陶渊明体系
你好,陶渊明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不为五斗米折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