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适应性住宅

2016-12-03 02:09卢政光赵越佳
山西建筑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套型天井住宅

刘 佳 卢政光 赵越佳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会呼吸的适应性住宅

刘 佳 卢政光 赵越佳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通过介绍辽宁地域性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从考量精细、变化灵活、资源节约等方面,总结出中小型住宅应具有的特点,并探讨了套型功能的组织设计方式,使住宅空间的变化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和居住空间合理利用程度。

住宅,中小套型,资源节约

我国最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对住房的供应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使住房的价格趋向平稳,促进住宅建设健康稳步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需求量最大的中低价位以及中小套型住宅的提供量,要求对90 m2以下的中小套型住宅进行开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研究意义重大,充分利用中小套型有限的空间,尽量做出相对较高的舒适度,是住宅设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因而,我们对辽宁地区住宅习性以及地域性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调查,从而形成一主题为“会呼吸的适应性住宅”的中小套型方案,争取在套型面积相对较小的状况下,达到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价位需求。

图1,图2为该系列方案套型的基本平面图。方案主要特点如下。

1 套型精密设计

根据动态环境和静态环境的分区、洁污环境相分离这一原则,我们将户内空间分成两大部分进行设计。动态区:洗衣间、厨房、餐厅、起居厅、门厅等;静态区:主卫生间、书房(电脑房)、卧室等,以上空间相对来说是独立的,在功能上能够自成系统,流线交叉少。门厅的设计良好能满足每种户型对玄关的需求,尽管尺度不尽相同,但能够满足居民换鞋、储存物品、临时挂衣物等需求,并且该设计能够在门厅形成空间的过渡。卧室和公共空间之间也设计了缓冲的空间,为了确保使用者的舒适性,卧室平面尽可能设计得方整,也有利于家具的选购和摆放。设计起居室的过程中,均会考虑到留有一定长度的墙面,确定满足起居空间的使用要求。在厨房的设计中,尽可能将其平面设计为完整的方形,橱柜、水池、切案三个功能位置需安放合理,避免流线交叉,要令居民使用快捷便利,尽显设计人文上的关怀。起居厅、卧室都需要有开窗,要具备拥有通风和采光良好这一重要条件。入户门厅形成完整方形空间,厨房与餐厅相连或相邻,以方便人们使用。用餐空间与起居室相互通达,呈现出大空间效果。

2 设置“会呼吸的”内天井

面宽小进深大的户型有利于节约占地面积,而一味的增加进深也是不可以的,这总是有限度的,面宽和进深的比例对整个房间的影响有很多,比如房间南北向采光、通风以及户型的设计等。若是想加大进深则一定要解决中部通风和采光的问题。本设计方案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的进行了思考,巧妙的想到了采用设置天井来引入风和光(见图3),从而能够达到满足室内环境对于通风和采光的需求。

内天井处于建筑中心,纵贯上下,顶部出屋面,出屋面处安装可以开启的遮阳板,其开关可控。在炎热的夏季,打开天井顶部的遮阳板,天井中的热气流通过热压效应以及天井的烟囱效应,沿着热压的压强方向不断流动,可带走一定的热量和湿度,以缓解室内空间的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住户室内设有高窗,可将室内的热量通过高窗排到天井中。在冬季,天井顶部遮阳板关闭,整个天井只接收阳光和热量,仅有较少的散失,可储存较多的热量,可加热室内温度,降低对取暖的要求,节约能耗。建筑核心部位的天井,通过利用太阳能这一被动型能源,使住宅能够利用大自然中的物理学原理进行自我“呼吸”,内天井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通过通风的方式降温,冬季储存热量,从而改善室内气候环境,解决了通风和采光两个大问题。整个天井在零能耗的条件下能够调节建筑整体的室内气温,其功能胜似空调,天井的设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节能手法。

内天井底部即首层位置与室外环境相互贯通,形成的空气对流产生风,同时在该位置种植绿色植物美化环境,由此形成了一个美好、舒适的空间,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真正符合了“行为心理学”里邻里交流的亲切尺度和属性。同时,它还是一个供人暂时停留的点,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其设计可预防偷盗,也有一定防卫功能利于内心上的安全。因此,出于整幢楼住户交流、防卫、认同的考虑,此空间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改变。

3 适应性

人们都有追求多样性的心理。生活需要特色,人们都在追求生活得与众不同,也是现今居民购买房屋的一项重要需求。如何使住宅富有个性,是我国住宅方面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

本方案的适应性首先表现在具有小高层、南入口、跃层等适应性(见图4)。

其次,每个套型的适应性都是多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日常性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居住环境等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此对于住宅建筑功能的设计上要体现多样和变化。

3.1 灵活适应

本方案提出“功能多变空间”(A,B两种套型功能多变空间面积均为5.1 m2)这一概念。“功能多变空间”是指可根据使用者需求更改功能的房间,它的面积适中,足够设置多种功能空间。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体现出来的生活需求也是不同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确定预留房间的功能性质,如第二卫生间、餐厅、书房以及健身房、演奏室、娱乐室、阅览室等,活化了住宅的个性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家庭不同阶段的空间需求。为真正实现户户皆可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住户可通过菜单式选房,选择家装模式,参与设计全过程,最终使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家庭构成不同的购房者得到满意而无遗憾的住宅。

1)适应家庭结构变化(见图5)。a.家庭人数结构变化。当家

庭结构由单身、三口之家过渡到一家五口或者一家四口的过程中,“多变间”可根据家庭中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可将其调整为婴儿房、老年房以及保姆房和客卧等功能房间等。b.家庭中的使用者随着时间年纪不断增长。家庭内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多变间”又可以根据家庭需要不断变化,比如随着小孩子的成长,“多变间”可在其不同年龄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可作为婴儿房、幼儿房以及等小孩子大一些需要居住的青少年房等。

本方案充分考虑从一口之家到两口之家的成立,再到婴儿的出生以及婴儿的成长过程,然后发展到三世同堂的不同居住需求。争取细致的设计下,尽全力的发挥家庭每一块面积的使用效率。使得65 m2左右的中型套型令两口之家怡然自得,三口之家从容自得;面积大约85 m2的套型能轻松的容纳三口~四口之家不但面积不紧张还能舒适温馨,在满足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还能供客人临时居住。

2)适应家庭类型变化(见图6)。家庭内成员的需求影响着户型上的功能布置。利用“多变间”适应相应的功能需求。当家庭内成员性格外向经常有家人朋友来家里做客,那么“多变间”便需要能够供主人与朋友聚会、休闲、聊天,形成良好的公共共享空间;有的家庭成员更愿意享受家庭内部的居家生活,那么“多变间”可偏向于营造家庭氛围,使其成为居家所需的功能房间如储藏间、书房及衣帽间等,从而增加居家生活的舒适度。

一个住宅是不变的,但人们的需求是不停改变的。住宅是居民居住的载体,其使用寿命很长,甚至可以达到100年~120年。然而人们的需求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不断的改变,日渐变化,而住宅的结构是不变的,这一个变化一个不变化难免产生矛盾。然而我们设计者要做的就是缓解这个矛盾,使住宅能够适应人们需求的变化,以预测未来人们可能的需求,做出可多变的适应性的户型。

3.2 空间复合

由于中小套型住宅的建筑面积比较小,难以满足所有住宅所需的功能空间,有许多的设计依靠减少部分功能空间的手法来解决空间不够的问题,这样降低了居住者的生活品质,给居住者在使用中带来诸多麻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想到增加一些空间的利用率,并不是住宅内的所有空间都是时刻使用的,我们将空间复合利用以解决问题。空间的借用和多用是空间复合的两大主要内容。

1)空间的借用。由于每个空间使用时间是不同的,有一些空间我们可以临时借用,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又能满足各个功能空间使用上的便捷适宜。如餐厅与客厅之间的空间就是可以相互占用的,用餐时间,客厅是闲置的,此时将其占用,可扩大用餐空间,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在不使用餐厅的时间可将桌椅收回回归客厅,餐厅空间融入到客厅空间。如此达到了房间内空间使用的最大可能。再比如多变房间与主卧相互交替整合,多变间可以融入主卧,也可以成为主卧与其他空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2)空间的多用。运用空间使用上的不同时,对空间重复的使用,使空间产生多个用途的可能性。如同“多变间”成为空间上的多变综合体,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变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4 结语

针对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在我们了解辽宁地区人民适应的住宅形式的基础上,对居住空间舒适度,现代人民生活需求等科学理论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了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并且总结出考量精细、变化灵活、资源节约是完成设计并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1] 赵为麒.高层小户型住宅设计[J].住宅科技,2011(6):30-32.

[2] 赵冠谦.解读中小套型住宅观念与规划设计——兼析′90中小套型住宅优秀方案[J].建筑学报,2012(4):25-27.

[3] 谢志平,郭建东.中小套型住宅创新设计研究[J].住宅科技,2013(10):18-21.

[4] 王万生.浅谈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住宅的建筑设计[J].福建建筑,2010(2):6-9.

[5] 赵冠谦.解读中小套型住宅观念与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2(10):14-16.

[6] 张元端.中小套型住宅设计重在创新[J].城市开发,2011(10):11-13.

[7] 宋 源.中小套型住宅的精密设计[J].建设科技,2011(18):21-24.

Adaptability dwelling house that can breathe

Liu Jia Lu Zhengguang Zhao Yuejia

(CollegeofArtsDesign&Building,LiaoningUniversityofIndustry,Jinzhou121001,China)

Through introducing Liaoning regional features and daily living habits,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specific survey, flexible change and resource saving, the paper explores housing fun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methods, so as to make the residential space change more flexible and to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comfort and rationally using living space as well.

reside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odity housing, resource saving

1009-6825(2016)11-0019-03

2016-02-01

刘 佳(1992- ),女,在读本科生; 卢政光(1993- ),男,在读本科生; 赵越佳(1992- ),女,在读本科生

TU241

A

猜你喜欢
套型天井住宅
韩国市区内老年集合租赁设施分析*
——以首尔市Signum Haus和Noblesse Tower项目为例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