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希拉里一旦当选后的对华政策,要避免“脸谱化”

2016-12-03 07:29晓岸
世界知识 2016年21期
关键词:脸谱化中美关系希拉里

晓岸

再有不到半个月,就到2016美国大选投票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当选美国首位女总统的可能性很大。中国人关心的是,这位与中国有着太多、太深瓜葛的女性,一旦入主白宫,将制订什么样的亚太战略,推行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把中美关系引向何方?

希拉里在中国是争议性人物。因为她作总统夫人、联邦参议员、国务卿时在人权、南海、“亚太再平衡”等涉华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她,有媒体说她是“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难以否认,对于希拉里冲击总统宝座,中国官员、学者和民众不无担忧,认为她上台后将会对华强硬,把中美关系引入一片“未知的水域”,甚至开启两国全面竞争和对抗的时代。

然而,任何前瞻都要符合事实的基本逻辑,不应建立在情绪之上。我们将要面对的希拉里·克林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联系和高度职业化的力量存在,而不是“标签化”、“脸谱化”的工具。

“中国经历”

2016年4月24日,希拉里·克林顿在康涅狄格州布里波特大学发表竞选演说。

在个人经历中累积的经验将不可避免地对希拉里的履职心态产生影响。希拉里的“中国经历”在她上大学时就开始了。她曾亲口对中国领导人讲,1972年,还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她连续几天深夜蜷缩在被窝里,用一台租来的九英寸黑白电视机收看尼克松访华的直播节目,深感大国互动可以改变世界。

希拉里作为第一夫人率团出席199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是她“中国经历”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希拉里在演讲中公然指责东道国主的人权状况,攻击计划生育政策。此举同时取悦了美国国内的自由派和保守派,为希拉里积累了政治资本,以至于她时隔多年还常以此炫耀“我知道该怎样与中国打交道”。

希拉里的“中国经历”当然在她的国务卿任上最丰富,完全可以用一本书的体量来书写。回头看她的这段经历,希拉里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四年七度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和高官无数次会面,担任主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两国元首特别代表之一,还与中方外交系统相应高官开创了小范围非正式会晤的模式,与中方共同完成了与全球性大国关系相匹配的对话沟通架构的一次升级。

二是推动、协助奥巴马总统打造“亚太再平衡”战略,宣称“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着重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为美国的利益代言,重新布局美国在本地区的伙伴关系体系,确立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边界”:“我想让中国明白,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并不是只有唯一的焦点”,“我们不会为与中国建立更好关系就牺牲自己和美国传统盟友的价值”。

三是亲自上阵挑起南海问题,四是牵头处理两起突发敏感政治事件,这两方面的“帐”或“事”,不少中国人都记得清,她自己则“最感骄傲”,此不多言。

从这些涉华“业绩”不难看出,希拉里最看重的是她本人和民主党的“政治正确”,国内政治是她看待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永远的优先考虑。

希拉里及其团队的“中国观”

希拉里在与中国多年打交道的经历中逐步形成和丰富起来的“中国观”与奥巴马的“中国观”相当吻合,不过也有自己的特点。

希拉里赞同并且身体力行奥巴马政府的接触政策,同样相信“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有益于中国,也有益于美国”,“如果我们能够影响中国的政策朝正确方向发展,那么美国在亚洲其他地方的事就好办得多”。但她从不认为美国可与中国结成全面合作伙伴,说中国充其量是个“选择性的利益攸关方”。

希拉里是最早把对华关系定义为“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关系”的人之一,也亲身参与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初期探讨,但她个人显然对“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并不热情,更喜欢强调两国关系的复杂性。

对于“亚太再平衡”,希拉里再赞同不过了,然而似乎是受其“亲密导师”基辛格的地缘战略观影响,她更多地把“亚太再平衡”解读为“前沿部署外交”,也不回避谈论该政策的核心要旨是“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而且公开强调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关系”类同于“跨大西洋关系”的集团属性。

可见,希拉里的“中国观”同样充斥着“美国例外主义”和竞争性实用主义的要素,带着掩藏不住的傲慢。值得一提的是,希拉里主管美国外交期间,积极推行“巧实力外交”,也就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多管齐下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利益,这与奥巴马关于美国在世界上“不做蠢事”的理念如出一辙,只是更加具体务实,也在实践中证明有效。

在希拉里主导下,美国对中国的外交——从接触到聆听再到多领域协调,都脱不开“塑造、规范中国崛起”的框架,这是我们必须了然于胸的。

还要看希拉里竞选团队中外交圈侧近人士的对华主张。比如她的老搭档、前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此人深受均势思维影响,对华政策主张更倾向于“制衡”。如希拉里当选,坎贝尔可能是国务卿人选之一,但更可能当上常务副国务卿,继续主导国务院系统的亚太和对华政策。

雅各布·苏利文是希拉里欣赏的笔杆子,当过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是未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重点培养对象。此人曾把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界定为根据各国实力水平“更新”国际秩序,还将“再平衡”概念加以发展,主张积极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地缘政治挑战。他还竭力推动对网络安全、防扩散、贸易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通行法规和规则进行“再塑造”,以维持美国对全球治理的领导权,由此不难看出希拉里极推崇的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理念究竟是受谁影响。

对希拉里外交政策有直接影响力的重量级专业人士还包括奥巴马首任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他相信世界正重返大国竞争,认为俄罗斯仍是美国主要对手;前副国务卿伯恩斯,能力很强的职业外交官,富有与中国就具体事务进行谈判的经验,对中国在朝鲜、缅甸、苏丹问题上的态度有所不满,尤卖力地推动美印合作,但不赞同遏制中国;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希拉里一旦上台有可能接掌五角大楼的弗卢努瓦(女),主张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显示坚定性,和沙利文一样鼓吹充分运用国际规则。

也不要忘了长期以来对希拉里言传身教的“大神级”战略家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约瑟夫·奈和斯考克罗夫特,是他们把老旧的地缘政治思维刷上新时代的墙漆,不断灌输给希拉里。他们也超越党派,和希拉里身边年轻些的外交政策制订者们一道,结成了一个复杂、高档次的人脉和智囊网络。这些都决定了,希拉里一旦当政,其外交班底将传统色彩浓厚,兼具较强的专业背景和娴熟的职业技能。

去向何方?

预测希拉里一旦当选后中美关系的去向并非易事,因为中美关系正在湍急的“变动”之河里“漂流”——变化的中国、变化的美国、变化的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很大。

当然,一些基本规律仍起作用。希拉里的对华政策必然是其内外政策总体框架下的政策,将表现出对前任较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热点问题驱动型的特征。

希拉里的总体政策框架在她与竞选搭档蒂姆·卡因9月6日正式出版的竞选政策白皮书《团结起来更强大:美国未来的蓝图》中有系统阐述。这套政策优先处理美国的经济、就业和金融改革,关注教育、移民、打击犯罪、控枪、平权等社会议题,对外则重反恐、强化盟友关系、应对中俄等战略对手、保持强大军力、维持国际规则以及坚守美国价值观。这意味着希拉里上台后,仍将专注于国内,不会急于在对外关系方面寻求大幅改变和突破,中美关系因此面临用不长时间实现平稳过渡的机会。

美国的军事安全战略具有跨选举的强大惯性。除非中东、欧洲一线发生重大转折性事件,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不大可能因白宫易主发生逆转。如希拉里当选,“亚太再平衡”将得到系统性深化,中美战略博弈将在更复杂的层面上展开。但希拉里深知中方关切,有望率先发出调整、创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现有高层对话机制的信号,对两军高层沟通也会有较大推动,中方应当早做规划和准备,亦可考虑先入为主。

希拉里的经济政策强调为所有人服务、“建桥”而非“筑墙”,加上深受其丈夫克林顿任总统期间“公平贸易”立场的影响,她的政府将会在贸易问题上展现坚定的姿态,并且更加重视汇率问题。中美结构性竞争因素进一步增强是当下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常态,贸易分歧很可能成为希拉里上台后中美之间最先擦出火花的领域。

为兑现竞选承诺,希拉里将审慎处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她在竞选期间亮明反对TPP态度的理由是认为其谈得“不够好”——“我对汇率操纵(条款)没有成为协议的一部分表示担心。美国的就业岗位因此流失到了那些操纵(汇率)的国家,尤其是亚洲”。她不大可能废除这一耗费五年多谈成的协定,至多谋求增设附加议定书,而TPP在美国国会“通关”也将耗时长久,这一新的区域安排不会立即成为竖在中美之间的“高墙”,中国主导的区域合作安排以某种方式与之建立联系仍然存在可能。

希拉里团队已明确表示当选后将立即审议气候变化政策,增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这意味着中美一个重要契合点将持续有效,面临进一步加强的机遇。

尽管有做国务卿时裁断利比亚危机失误的记录,希拉里外交的长项仍在于处理热点问题。她上台后,在亚洲需要投入精力处理的第一个重大安全问题不是应对“中国挑战”,而是重审朝鲜半岛政策。希拉里没有多大空间在对朝缓和与强硬之间作简单的“二选一”,初期将沿袭外交接触与军事压制相结合的套路。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不会即刻重启,有赖于相关各方互动,其间不排除朝为试探美底线采取新的走边缘行动。朝核问题可能是新政治周期伊始摆到中美关系面前的第一份考验,中国有必要多做工作,防止希拉里外交团队过度自信、轻率决策。同时,为应对半岛可能出现的重大事端乃至变故,要加强作准备这一点也不应迟疑。

希拉里如当政,将接过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策,这不仅是因其符合希拉里支持全球反导系统建设的一贯立场,也是出于对半岛局势和盟友关系的综合考量。中美战略矛盾深化的趋势在东北亚方向一时仍难找到缓解的切入点,但希拉里团队对谋划半岛安全机制是有愿望和积累的,这一点需引起重视。

南海问题最关乎中国的切身利益和中美关系现实走向。希拉里不是不知道,她一旦当选,在南海问题上如有轻举妄动,将冒中美关系螺旋下滑的巨大风险,因此可能先尝试与中方进行专门对话。但南海问题极可能成为希拉里团队与美国军方确立彼此关系模式的“试金石”,即便白宫新主人有意将其稳住,美国国内对华强硬势力也会继续兴风作浪,中美在南海发生意外碰撞的风险指数即将进入一个高攀阶段,双方都要警觉。

人权问题将是希拉里对华政策的重要支柱,然而它不可能重新回到中美议题榜顶端,无论希拉里本人多希望把它变作更厚重的政治遗产。不过需要引起警觉的是,中美在网络、女权问题上的摩擦可能重新升温。

中美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征这几年日益突出,不是什么人能改变的,也将成为今后双方处理彼此关系不得不依循的主轴,对分歧的管控将在中美关系中占据更重要分量。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最重要共识之一是中美至少要守住不对抗、不冲突的底线。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国利益交融和中方的诚意,希拉里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个底线?

最后,推荐大家读一下希拉里2012年3月7日在纪念基辛格访华40周年活动上的演讲、2013年2月1日卸任国务卿时的视频讲话,它们可以展现一个比你想象中更深刻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希拉里。当然,如果今年10月维基揭秘披露的希拉里在高盛集团所作的内部演讲具有引用价值的话,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据传在那个演讲中,希拉里说,“如果中国声索整个南海,美国就可以声索整个太平洋”。

猜你喜欢
脸谱化中美关系希拉里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变色啦!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论十七年小说脸谱化叙事中的反面人物形象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