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2016-12-03 10:47林惠虾
经济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

林惠虾

摘 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领域改革的重要战略,福建漳州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选择漳州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具有先行示范的意义。文章以漳州为样本,分析当前农业供给体系的困境,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路径。

关键词:农业 供给侧改革 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87-0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主线,已引起各界的关注。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工业方面更容易被重视,在农业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往被忽略。尽管如此,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与急迫性还是很明显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路径。漳州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产量在省内占据绝对优势,这种以产量目标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常常发生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甚至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农产品供给体系中的结构性失衡。因此探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农业供给体系的现状与困境

在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运行波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呈下跌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农产品销售不畅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感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要认识和解决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从农业供给结构去找根源和对策。近年来,漳州农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新问题。2015年漳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3.4∶48.5∶38.1,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居全省第三位,九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主要有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林竹、中药材、畜牧、水产等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漳州农业也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近年来的水果(荔枝、龙眼、香蕉)低价滞销大大地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出现了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出现大量农产品过剩滞销、价低,另一方面新兴需求(如绿色、安全)却得不到满足,这种供需结构性的扭曲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总体上表现为四大失衡。

一是投入结构失衡。过于重视与产量有关的化肥和农药等无机物的投入而忽视与质量相关的有机肥和人的要素的投入,造成产量增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残超标问题,严重影响市场销售。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早已不是满足吃饱问题,而是要吃好、讲品质、讲安全、讲休闲、讲养生,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新常态。如果不对漳州农业的要素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不仅不能实现漳州农业的提效,还会导致环境资源的浪费,影响到漳州生态环境的改善。投入结构的改革是构建高质量、有效率的农业供给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生产与销售失衡。从农业竞争趋势看,市场竞争的层次已经由单个产品、产业环节的竞争向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转化。目前部分农产品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一些低端农产品却出现滞销积压卖难的问题,造成农业生产资源和生态资源的浪费。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平台、信息系统、营销方式上进行结构性改革,如优先扶持农村电商,实现网络全覆盖,教会农民使用网络。解决农产品供给需求不对称的问题。

三是产业链失衡。漳州的农产品多数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的形式出售,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特别是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干部政绩指标考核体系不科学的情况下,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工业,忽视农业产业链的配套建设,以致农业的其产业升级、跨界融合发展大大落后于工业。从国际经验看,进入中高收入的国家,第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形成第六产业(1×2×3=6,1+2+3=6)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失衡。漳州农业大市、生态良好,在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中漳州以生态优先,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生态效益明显。为确保厦门的水源地的生态质量,农业种植结构必须与之适应,然而,由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尚未健全,难以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产品的价值难以物化和体现。因此,必须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扬长补短,为改善生态资源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通过补偿机制的完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仅要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还要挖掘农业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为实现绿色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为补齐三农中的短板,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寻找对策。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形成农业“升级版”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当前要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六项重点任务。联系漳州农业的发展实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一)去库存、调结构,创造新供给

漳州是花果之城、渔米之乡,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漳州特有的农业种质资源丰富。从去库存的角度看,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漳州一直被定位为农业大市,以运动式、排浪式的思维布局产业格局造成农产品结构单一,部分产能过剩(如荔枝、蜜柚)严重,去库存是漳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去库存才能为新供给腾出空间,实现调结构促升级的目的。一要通过挖掘推出本地优质品种,实现漳州农业个性化定制。通过寻找本地优质品种,培育形成漳州的特色农业,彰显漳州味的魅力。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与消费者实现无缝对接,通过订单推动漳州农业走出个性化定制的新模式,这是农业区域优势的核心,是实现漳州农业差异化发展有效路径,漳州生态条件在福建位居首位,发展原生态农业,率先建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区优势明显。去年出台的《漳州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漳政综〔2015〕181号)》文件包涵了众多对漳州农业种质资源和传承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支持鼓励乡村“创客”对农村本土特色种源保护的政策,很有针对性,要在去库存与调结构中很好地落实。二要通过品种改良,创造新供给。漳州农业产能大,基础好,漳台农业合作走在全国的前列,要学习借鉴我国台湾农业创新发展的经验,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研究漳州现有产业的品种改良,科学布局,避免一哄而上,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如云霄马铺乡改良淮山与技术的做法对漳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有启发和示范作用。

(二)补短板、降成本,增强新动能

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问题最突出的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和耕地质量的下降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些现代生产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现代农业的“新短板”,如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都是“十三五”时期农业生产中要解决的“短板”问题。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要侧重补上现代生产要素的“新短板”,通过发展“互联网+”,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补上现代农业发展中新生产要素的“新短板”。

从降低农业成本的角度看,当前的农业生产是用高成本维系着高产量,农业投入的边际效益趋于下降的现象不被重视,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要降低农业的成本,一是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从以前注重农业的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农业的质量提升,由注重物质的要素投入转变为农业的科技创新,转变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要实施基地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组织农民加入基地化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降低生产成本。三要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服务,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促融合、挖潜力,拓展新空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耕文化与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漳州农业虽然体量大,但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提高比较收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互补与融合,将农业种养殖环节的第一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第二产业、以及相关产品销售服务环节的第三产业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发展,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加工者的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惠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目的。当前促进产业融合的重点是:一要扶持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拓宽跨业融合的渠道,如推动“农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电商”等业态的发展;要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业等深度融合,漳州生态优良、农村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二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作用。三要创新农村新业态,出台支持发展景观休闲农业、健康养生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型农业等政策,实施产业政策引导。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科学改革路径。

(一)培养和发现新农人

新农人是指对“三农”事业充满情怀、富有理想、敢于创新的新型农业经营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则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提高资源要素的生产效率,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同样,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走政府包办之路,要发挥农业生产主体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不断涌现的各种人才是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带路人,是实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要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培养和发现“五新”新农人,一是发展理念新,有生态农业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强调生态自觉;二是思维新,有互联网思维,能将互联网融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三是营销新,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四是组织形式新,以自组织方式建立平台,分享经验、交流情感、自律自励、抱团发声;五是知识新,有将其他行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技术手段、商业模式灵活运用到农业领域的知识。培养和发现新农人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目前农村电商的良性发展都与培养和发现新农人有关。

(二)培育创新型经营主体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创新,农业的创新源于乡村“创客”的劳动。企业能够推动“创客”的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乡村“创客”的融合发展,为乡村“创客”的创新活动提供平台,设立实验室或创意空间,对于接受和帮助乡村“创客”取得创新成果的经营主体要给予支持和奖励,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农村和农业专家深入经营主体开展创新指导,推动企业与乡村“创客”的共同成长。当前要引导乡村“创客”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鼓励乡村“创客”领办创办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将他们作为实施“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产品营销的优势和作用,与农民特别是种、养业能手在一个产业链条上合理分工、携手共赢,共同发展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要通过制定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使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与自主创业者有权享受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物流等优惠政策;要加强对创新型经营主体的指导与服务,并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范围,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的对接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促进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

都市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类型,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高效现代农业,能有效地带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漳州提出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为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开辟了通道,漳州农业的供给侧改革要服务于漳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推动漳州生态城市的发展。从供给侧看,发展全市的都市生态农业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完善土地承包制,延长土地承包期,推动土地两权分置的改革,解决限制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和功能发挥的土地承包期问题;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解决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三是谋划“十三五”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指导漳州都市生态农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引导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可以借鉴长泰县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经验,建设都市生态农业的示范区,探索产城融合、产村融合的发展模式,以新型城镇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探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策。

参考文献:

[1] 于江,王乐乐.陕西省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2(7)

[2] 朱满德,刘超.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探索与创新[J].南方农村,2010(3)

[3] 李尚芳,用城乡统筹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作者单位: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福建漳州 363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