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优化路径探讨

2016-12-05 11:02牟艳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业态

■ 牟艳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优化路径探讨

■ 牟艳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出现了产业内部结构混乱、网点建设不科学、缺少与消费者互动、物流平台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多业态发展进程,让商贸流通业遇到了发展瓶颈,不仅影响产业的经营活力,更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加强区域特色建设、加强品牌连锁的营销、增加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销售、加快流通业多业态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优化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多业态发展。

商贸流通业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模式

引言

商贸流通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服务型行业,它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涉及批发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和旅游业等,它是促进产品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武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外和国内的经济环境已经变得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在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速换挡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动力,市场投资风险大等,这与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点完全不同。

现阶段,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缓慢,但是发展相对稳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前两个月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尽管与2014年相比其总额是降低了,但是其经济结构却发生了明显改变。数据显示,油气开采业、煤矿开采和燃料加工业等工业利润可达860亿元,其利润总额减少了近400亿元,但是第三产业却得到了巨大逆转,同一时期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主的流通业利润增长60%,这一增长速度同比高了30个百分点。这些变化说明了新常态时期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得以改善,服务业的业态结构更加均衡。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0.5%,首次突破50%。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2015年国民总收入673021亿元。这个数据上的变化说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来说,它已经发挥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成为提高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其产业发展情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新常态时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分析了影响商贸流通业多业态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总结了实现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的有效方法。

经济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

经济新常态是新时期国家层面做出的经济形势判断,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他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经济新常态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出一种与GDP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国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自1979年开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的企业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国内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了,大量的劳动力得到了就业,大量的国内产品被销售到了国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正式进入了稳定的增长阶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国内企业失去经营优势,发达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少,我国的国内环境影响着国内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不仅趋缓,还有减速的风险,所以说,在这个经济时期下,尽管我国市场环境宽松,国内企业经营环境优越,但是由于国外企业流入国内后,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内企业的低端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国内企业亟需转型,技术亟需改进,产品亟需创新,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高度,才能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真正地跟上行业新常态发展的步伐。

(一)商贸流通业需要依靠科技知识进行产业创新发展

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是依靠国内宽松的资源环境优势实现了自身行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消费市场对低端产品需求量的降低,该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商贸流通业面临着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产业产品亟需创新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企业开始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引入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这实现了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也让行业产品的科技感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多数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的换代和更新还很缓慢,创新技术还亟需提高。在新常态时期,产业发展对低成本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而对知识和科技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也从低级向高级进行转变。

(二)商贸流通业需要生产高端产品来满足市场上的消费需求

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人口偏多,所以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再加上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更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优势,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人口红利的巨大优势已经开始减弱,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大约2.1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5.5%;而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达10.1%,劳动力资源已经开始匮乏,依赖低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从全球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发达国家是知识和技术的掌控者,它们一直在生产高端产品,获得的利润也是最高的,而如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只能依靠生产低端产品或者给发达国家打工来发展经济,而面对劳动力资源匮乏的现状,产业发展优势已经消失,我国为了扭转局面,就要加快技术创新发展,实现产品生产的转型,加快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跃进的步伐。

(三)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企业的规模都很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很低端,其原因不仅是由于自身企业技术和设备落后,更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因为产业的产品类别相同,产品质量也差不多,所以很多产业都难以实现结构升级,更难以实现集群发展。在新常态下,产业的生产模式正在改革,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正在提高,产业链条得到了扩展,产业集群发展已经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真正地得到了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也从快速增长期向稳步增长期方向迈进,这是经济新常态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新常态下制约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商贸流通业是产品消费流通的桥梁和纽带,该行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来临,由于商业流通业的业态发展不平衡,导致商贸流通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目前,商贸流通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的融合,实现流通业的网络化发展,实现流通业的多业态发展格局,把各业态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零售额增长率小幅度下滑的特征。其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问题,并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产业内部结构混乱

由于传统流通业结构不合理,更大的产品消费潜力难以激发,导致目前国内商贸流通业存在着内部结构混乱的问题。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供求关系失衡。目前,商贸流通业在整体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问题, 表现出产能过剩的问题。例如,一些销售网点出现了货物囤积、物流成本上升、销售压力加大等问题;其二,内部管理松散。在商贸流通产业内部,各方面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不同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规模大小也参差不齐,产品特点不突出,导致整体的流通结构比较混乱。例如,连锁便利店数量太少,品牌专卖店发展限制,商业竞争加剧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业内部的混乱程度。

(二)网点建设不科学

在发展商贸流通业的过程中,建设一定数量的销售网点非常有必要。然而,由于受制度、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的商贸流通网点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国内已建成的大型商贸流通网点数量不超过1000个,并且网点建设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其结果是产品流通效率难以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此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关的技术、设备、资金等,也存在着较大问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区域内产业整体发展进度缓慢。

(三)物流平台缺失

物流平台是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平台,物流平台的缺失是造成商贸物流业发展缓慢的主因。在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就要依靠物流业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网络化发展时间较短,物流平台建设还不完善,造成了产业产品流通缓慢、产业仓储存在不合理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产业的再生产,影响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构建物流平台的步伐,实现产品的快速流通是促进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缺少与消费者的互动

流通产业为了做好服务工作,就要为大众提供所需的产品。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人们对日常用品的需求量很大,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都有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只有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占据市场,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新常态下,大众的消费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型产业,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对各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在新常态下,流通业的产业结构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商贸流通业正在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型。如何提高产品生产技术,如何促进产品消费,如何优化产业结构都是该产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新常态经济给该产业发展带来了发展瓶颈,但也带来了发展机会。只要商贸流通业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技术进行产品升级,那么就能够提高产业的整体经营活力,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带动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企业多业态发展得以实现,促进商贸流通业整体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调整商贸流通业的产业模式

在新常态时期,商贸流通业为了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就要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高端的产品,实现产业多业态发展,这是商贸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企业要加快产品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扩宽流通业的销售渠道,完善流通业的营销模式,加快流通业网络平台的构建进程,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仓储技术的创新,加快实体店铺的网络化发展等。商贸流通业多业态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销售渠道和完善营销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实现传统营销和电子商务的结合,让商贸流通业得到创新发展。唐·舒尔茨博士是世界最著名的营销大师之一,也是战略性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始人,他指出“营销的关键是要弄明白,不是企业要卖什么,而是消费者想买什么”。多年来,他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如何影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演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那些从事整合营销传播的企业(尤其是那些懂得如何使用恰当的信息和知道衡量传播投资受益方法的企业)将赢得竞争优势”。流通业的功能之一就是做好消费者和生产商间的纽带作用,加快产品流通速度,从而促进产品生产和消费间的快速转化,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倾听他们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商贸流通业要加强区域特色建设,加强品牌连锁的营销,为消费者提供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双重销售渠道,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服务,正是各企业实行了加强区域建设、加强品牌连锁、实现多业态发展、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等四种模式,才让产业多业态发展得以实现,才让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结构得以升级,才让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形态得以优化,从而增加了商贸流通业的销售渠道,实现了消费和生产间的快速转化,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可以说,商贸流通业多业态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是流通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优化商贸流通业的业态结构

在一个区域内,商贸流通业的行业形态比例关系必须保持协调,这是保证各业态共赢发展的前提条件。针对特定的人群,其消费能力比较有限,发展商贸业的空间相对较小。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要想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需要用创新发展的思维,及时优化产业结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发展。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其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速较上年放缓1.3个百分点,其中,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中,全国网上零售额占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而与上一年的相比增长率有所降低,可见,全国人均消费水平还是在逐年上升的,居民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较高,尤其渴望享受对新产品的试用,这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后的必然结果。随着网络化和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商贸流通业也得到发展契机,各业态开始相互融合,又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和结构的优化,让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本文经过分析和总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加强区域建设;第二,加强品牌连锁营销;第三,加强流通业多业态发展;第四,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加强区域特色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在新常态下,为了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增强消费的聚合力,加强区域特色建设非常重要。区域特色建设是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特点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可以在购物、餐饮、娱乐中感受到地域的文化气息,了解到本地的历史文化,这是促进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区域特色建设按区域划分可分为购物服务区、餐饮服务区、娱乐服务区、休闲服务区和文化服务区等,正是建设了区域特色,才让商贸流通业更具区域文化特征,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才能够游览到具有文化特色的街区,才能够享受到具有文化特色的服务。它就如同一个交易市场,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以带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大,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具个性化,他们对区域特色有很高要求,建设区域特色街。要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准确定位,了解到消费者对区域特色产品的要求。新常态下的区域特色建行已经完成,它既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也是消费者消费的市场,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特色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情怀,它是促进商贸流通业多态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品牌连锁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品牌连锁店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带来市场的影响力,会给消费者带来专业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更加满意。品牌连锁店一般规模很小,也较分散,但是这却有利于扩展连锁店的辐射面,让消费者都能够购买到品牌连锁店的产品,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经营中,品牌连锁店的品牌效应会吸引消费者来店购买产品,销售人员为消费者介绍产品的优势时会联系到品牌的由来、品牌的文化和品牌的特色等,这样的销售方式让消费者感觉到了品牌连锁店的产品更加专业化,购买品牌连锁店的产品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注意的是,品牌连锁店的选址要科学合理,最好选择人口密集或者客流量很大的商业街,这既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出行便利,也为品牌宣传提供了更好的商业环境。总之,建设品牌连锁店可以拉近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有利于达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加快流通业多业态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流通企业的行业形态包括大型超市、品牌店、连锁店、便利店和其它形式店铺等,流通企业的多业态发展就是实现各行业形态的融合,实现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升级和发展。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首先就要进行企业多业态融合,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和定位,然后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生产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要求相一致,最后在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发展,只有流通企业实现多业态发展,才能实现各业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整体行业的服务质量,从而发挥出不同业态的各自优势作用,实现流通业整体经营活力的增强。

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扩宽实体店的销售渠道。在新常态下,为了保证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加快实体店铺的网络化发展进程,采用产业实体店和网店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将产品进行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共同销售,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库存的管理、产品的销售和产业的进步。而且利用网店来销售产品,会给消费者提供一条新的购买渠道,对于喜爱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来说为他们提供了购物方便。还有在产品销售中,采用线上和线下联合销售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交易量,也有利于为实体店建立良好的信誉,让实体店铺更具竞争力;在产品存量查询中,把网点仓储和实体店库存结合起来,有利于查询销售产品的剩余,也有利于了解上游企业的产品信息,这提高了仓储的精准度,让实体店随时能够掌握到所销售产品的库存情况。

结论

随着经济的新常态化发展,我国各行业的产业发展模式都在面临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产品生态技术需要创新,产品生产质量需要提高,这是经济发展趋势造成的。在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作为基础性服务行业,更要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区域特色建设,加强品牌连锁营销,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加快流通业多业态发展的步伐,为促进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1.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江海学刊,2014(5)

2.吕齐鸣.推动我市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J].宁波通讯,2013(23)

3.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4.王先庆,王晓春. 商贸流通业高速成长背景下都市型商圈繁荣的业态组合及改进策略—以广州天河路商圈为例[J].中国市场,2010(Z2)

5.樊蓉.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品牌建设特征及提升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

6.路红艳.经济“新常态”下流通业转型升级方向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7)

F724

A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业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