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视域下的高三地理有效复习

2016-12-05 11:19许维红
关键词:新知负面经验

许维红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首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二要引导学生反思干扰其学习的各种负面经验,三要机智地利用好学生的负面经验,让学生在“错误”中探索,找到“错误”中蕴藏的正确,引导学生从“错误”的“茧”中破茧化蝶,将“错误”再生为“美丽”!

关键词:经验视域;地理复习;错误

“差错人皆有之,作为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1]。作为一线高三地理教师,每天都要接触不同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必然会发现不少干扰学生复习效果的负面经验、错误思维,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快速从错误的泥潭中走出来,很多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采用直接告知的办法。一是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负面经验和错误,进行集中点评,讲解出错的根源及要注意的问题,谓之“亡羊补牢法”;二是对学生可能出错的地方,教师提前暗示,事先通气,谓之“防患于未然法”。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听起来懂,做起来难,考起来错,学生责怪自己不争气,教师埋怨学生没良心。如何解决这一现实矛盾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我们广大教师能否将“错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合理利用,真正让“错误”再生为“美丽”。

一、善待错误

学生解答问题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并不可怕,只要吸取教训,错误也能转化为精彩。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一个重要原因是同一问题反复出错,所以有效纠错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追求。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解当作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启发学生思考的“本土”素材,因为学生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往会感到疑虑,进而产生攻克的欲望,从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面对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努力寻找其合理的成分或亮点,并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质疑的开放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或负面经验充分暴露出来,教师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找准出错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复习效果。

二、反思错误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反复多次犯一些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往往与他们多年来形成的诸多负面经验有直接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错误的认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经历中形成的不正确认知和观点,它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影响普遍而深刻。

【教学实例1】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与“代际公平原则”的本质是一样的。

解析:该观点错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前者是目的,后者是前提,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2.理论与现实相悖的现象。学生身边的现实与其所学课本知识或规律不相吻合甚至完全相反的事实深度干扰学生对地理新知的建构。

【教学实例2】 在学习“农业的地域类型”时,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为“一小一大一高三低”时,有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当即就表达了自己的不解:他的家乡近年来实行了土地流转政策,一个村子近600亩土地被一位老板承包,水稻种植的规模不小啊!另外,水稻种植也大多采用了免耕直播技术,无论是播种、施肥、洒药,还是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其特点怎么会是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呢?等等。

【教学实例3】 在学习“认识区域”时,当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区域的含义“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时,一位家住淮河岸边的学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从小至今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往返于淮河(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两岸,可没发现淮河南北两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征有何不同啊?

3.生成条件(背景)发生变化的固有经验。学生所学新知的形成条件(背景)与学生头脑中已有旧知的形成条件(背景)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学生全然不知,故产生理解误区。

【教学实例4】在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当教师分析“家具制造业属于市场指向型”时,有学生立即摆出事实——他家前不久刚从千里之外的天津市买了一套价值7万多元的豪华家具,这明明是产品远距离运输,怎么会是市场指向型呢?从而对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产生怀疑。这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让全体学生明确该同学家新买的家具属于新型组装家具,而课本上所说的则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家具。

4.宏观经验与局部地理现象的矛盾。学生用已掌握的宏观地理经验去解析局部地区发生的地理事件,时常进入误区。

【教学实例5】 在梳理完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出现畸形城市化现象”后,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日本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起步早吗?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低吗?适时解决学生已有的总体经验与个别地理现象之间矛盾的困惑。

三、修正错误

1.科学整合教材,精心筛选有效的学生经验进行教学。因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师应针对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精心筛选对新知学习最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经验。一是课前要充分研究学情,透彻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等,做到对学生已有的正向经验心中有数;二是教师要科学整合教材,深入研究新课标,真正把紧扣学习目标、绝大部分学生有“感觉”且时效性强的典型经验选出来进行教学。

【教学实例6】 在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借助刚刚复习过的“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的学习思路:是什么(概念)—怎么样(危害)—为什么(原因)—怎么办(措施),来探寻全球气候变暖的含义、影响、成因及缓解对策等规律性问题。由于前者是学生最近才获得的经验,且与后者的学习思路相近,学生很容易自主建构新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过程,自主生成从经验到新知的“无痕”飞跃。“组织得好的石头能成为建筑,组织得好的事实能成为科学……”[2]同样,设计得好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自主完成从经验到新知的“无痕”飞跃。

【教学实例7】 在教学“常见的热力环流”时,教师将课前印制好的三幅空白图发给全班学生,要求大家画出三个地区的热力环流图。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幅图所在区域的下垫面分别是沿海地区(白天)、山谷地带(白天)和城郊地区,这样做既可巩固学生原有的“热力环流”经验,又自主完成了从“热力环流原理”到“热力环流实践——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能力迁移。这样,学生完成了原有经验和新知的无缝对接,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

3.深入研究学情,将学生经验的教学价值最大化。今天的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仅多而且便捷,因而每位学生都具有丰富独特的经验,广大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情,透彻把握学生经验的教学价值并使之变为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挖掘学生经验的教学价值呢?教师可通过改变学生经验形成的条件,拓展学生的已有经验;也可将学生已有的相似或相反的经验进行对比,深化学生的已有经验;还可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经验去分析解决有关地理实践问题,升华学生的已有经验等。

【教学实例8】 在教学“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教师在分析讲解农业区位“主导因素”的内涵时,可以把另外两个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基础但又极易混淆的概念即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使他们既理解了三者的含义(主要因素是指某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没有该因素就不会有这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限制性因素是指农业生产需同时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时,如果某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只有某一条件缺乏,这个欠缺的条件就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主要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离开这一因素农业生产就不能进行,故它可以是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如海南岛天然橡胶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热资源;也可以是本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水源是南疆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也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题能力。

4.智慧“示错”,彻底扭转负面经验对新知学习的影响。错误经验会严重制约学生对新知的构建,但如果处理得巧妙机智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以毒攻毒”的效果。“示错”教学并非简单地将学生的负面经验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负面经验,智慧地“介绍”给学生,但并不直接指出其错误,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充分阐述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使“错误”大白于天下,从而让学生“亲自”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这样做,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修正一个负面经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反思能力,真正做到了将错误转变成学生前进路上的阶梯。

【教学实例9】 在教学“地球公转轨道”时,师生间有如下一段对话。

生:每年1月初,地球应位于远日点附近。

师:何以见得?

生:1月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值隆冬时节,说明地球获得太阳的光热少,所以地球距离太阳远——远日点附近。

师: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呢?

生:正处于炎热的夏季啊!(很自信)

师:那是不是意味着澳大利亚此时距离太阳更近些呢?

生:这……(语塞,知道错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产生解惑欲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答疑解惑。

这样,通过示错—究错—醒悟—纠错—提升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展示中自寻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在师生的合作互助中实现“恍然大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待学生的负面经验,更要机智地利用好学生的负面经验,让学生在“错误”中探索,找到“错误”中蕴藏的正确,引导学生从“错误”的“茧”中破茧化蝶,将“错误”再生为“美丽”!

参考文献:

[1]李吉龙.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示错”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1):34.

[2]张继平.发达国家高校科研队伍结构优化的特点及启示[J] .高校教育管理,2013(7):57.

猜你喜欢
新知负面经验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论负面教育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