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害苦“春兰”

2016-12-05 16:59石祥新
特别文摘 2016年21期
关键词:春兰格力净利润

石祥新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一批明星企业,以生产空调起家的春兰集团便是其中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初,“春兰”是空调的代名词。1994年,春兰以销售额53亿元、净利润6亿元的骄人成绩,高居国内空调业第一。而彼时,格力的年销售额仅为6亿元。

然而,春兰不甘心只当空调行业的第一,野心勃勃地开启了多元化征程:1994年底推出“春兰虎”“春兰豹”两款高档摩托车;1996年生产电冰箱,并将产品线延伸到洗衣机、除湿机行业;1997年进入中型卡车市场,同时开始研发新能源技术;1998年建成电视机厂生产春兰牌电视;继而涉足IT产业,开发春兰系列电脑;而后又进入贸易及金融投资业,组建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

春兰一路开疆拓土,每一次投资都是大手笔。然而,“大跃进”并没有让春兰“遍地怒放”,反而使其“春意阑珊”:格力、美的等空调企业后来居上,把春兰从空调行业第一的宝座上踢了下去,曾如明星般耀眼夺目的春兰空调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而在其他行业,春兰又没有什么突破。渐渐地,春兰不仅丢失了空调市场这个“老根据地”,在新的战线上也抬不起头来,陷入连年亏损的不堪境地。

2012年,坚守空调业的格力净利润达74亿元,稳坐行业第一;而在多元化泥淖里挣扎的春兰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只有300万元,还不够给格力掌门人发工资(董明珠2012年年薪为475万元)。

陷入多元化“魔咒”的公司,又何止春兰一家?国内许多知名企业也都在多元化道路上赔了夫人又折兵。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认为,多元化、扩张生产线增加了品牌多元性,却使消费者模糊了原有的品牌印象,聚焦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随着市场不断细分,品牌消费日益盛行,相对于多元化,“专注”或许是企业更好的出路。想“肥”起来的企业,不妨先“瘦身”吧!

(摘自《智富时代》 图/子依)

猜你喜欢
春兰格力净利润
我的妈妈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沪市主板)
海格力斯和仇恨袋
格力玩“多栖”
你有什么了不起
格力 大玩家的小确幸
格力:为什么又快人一步?
对推进武鸣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