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城隍庙

2016-12-05 17:15郑嘉励
特别文摘 2016年21期
关键词:盐官城隍拜托

郑嘉励

自从尧舜禹死后,夜不闭户的时代一去不返。

各地的城市,都城、府城、县城,四周围起高墙,这是“城”。城外又围以护城河,这是“隍”。如此合称“城隍”,城里人总算有点安全感。

年代愈晚,距离尧舜禹时代愈远,人心愈发不古。铜墙铁壁不足以让城里人睡个安稳觉,于是,城内又建起城隍庙,供奉当地的守护神。

两宋时期,城隍庙就很普遍了,城墙也更坚固,土城改为砖头城、石头城。二者互为表里,是“两手都要硬”的意思。

明太祖朱元璋以为还不够稳当,于是颁布全国性的祭祀城隍的制度,县城以上的城市,一律建起城隍庙。新县官到任,必须先到城隍庙报到,每月朔望,亲率僚属登门致意。

最亲民的神是城隍,最亲民的官是县官。县官不时轮岗,而城隍是固定的。杭州的城隍名叫周新,他登上神坛之前,可能是古杭州的某位英雄,而外地的城隍当然又是外地的英雄。从此,一县的治安、教化,阳间的部分,拜托流水的县令,阴间的部分,则拜托铁打的城隍。

县城隍与县官职责相等,所以,城隍庙的建筑规格,一般参照当地的衙门。

城隍庙的制度是明朝定型的。当时的社会不讲规则,却好讲道德。“道德治国”是社会乌烟瘴气的症结所在。

最近,我去了盐官城隍庙(盐官是海宁老县城),结果发现,城隍跟那时的父母官一样,保家卫国只是副业,道德教化才是主业。

盐官城隍庙,正殿供奉城隍,掌管世间善恶赏罚。东西两庑,雕塑无数,描绘成地狱的样子。

阎罗王、黑白无常、大鬼小鬼,面目狰狞。这边的奸夫被千刀万剐,那边的淫妇正被投入油锅,更多的人被锯成两半,或者躺在石臼中,胸口被杵子捣了一个大窟窿,画面怎么触目惊心就怎么来。苦难的人儿,犯了什么大错?城隍庙门口,贴有一张“赏罚分明”的告示,道德戒条多如牛毛,很像当年的功过格。

功过格是给自己做的道德账本,分列日月,睡前记账,月底结账,功画个圈,过打个叉。年复一年,功过相抵,功大于过的人满心欢喜,期待善有善报。城隍庙内的受刑人,都是“道德银行”里资不抵债的人。

各地城隍庙,换汤不换药。盐官城隍庙今日的情形,正是当年各地的典型场景,只是“破四旧”的时候,被砸得稀巴烂,多数地方已见不到了。

我不喜欢城隍庙,像我这样偶尔做点好事偶尔又做点坏事的人,逛城隍庙,简直等于自投罗网。城隍庙唱着道德的高调,却又弥漫着暴戾、肃杀的气氛。

(摘自《考古的另一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盐官城隍拜托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国家在场:从清代滇南盐官营看国家边疆治理
番禺“盐官厨”释读
子文同学的一篇发掘日记与广东汉代“盐官”
也谈“番禺盐官”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拜托不要 不要疏离
拜托不要 不要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