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法

2016-12-05 04:55谢鸿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题目课堂教学方法

谢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16-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达到“立片言以居要”的境地,由此可见“导入”的重要意义。

现代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好的“导入语”则具有开启学生思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等现实作用。如何设计导入语呢?下面联系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谈谈常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1 开门破题法

即一开始就接触新课,指导释题,而不以提问、讲评、活动或使用教具过渡。有的题目表示文体,有的题目以句子、短语、独词的形式出现,有的题目涉及文章的要素、人物和事件,有的带有象征、抒情意味,有的题目富有文学色彩。文题的形式,集中反映了文章的内容,还反映了写作知识,文学常识等某些侧面。例如: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桃花源記》时,可以从“记”这一古代文体开门见山的导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类的文章时,可从题目结构的解释导入。

2 直接导入法(也叫揭示中心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将本课要讲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揭示出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使整个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有效进行。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这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在上《绝唱》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刘鹗的《绝唱》,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形象方面运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在描摩演唱者音响效果方面所借助的特殊比喻——通感的方法。这则导语十分简洁,根据单元知识要求和本身的特点,确定了学习重点,起到了很好的定向作用。

3 故事吸引法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因此,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4 创设疑问法(也叫问题导入法)

即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念引入新课。问题的引入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点出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大家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5 情景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语言、电教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为之所思而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因素,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因此,设计“导入”要通过“境”来表现“情”,通过“情”来深化“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但是,导入时,必须恰当地把握好情的“向”和“度”。所谓“向”即喜、怒、哀、乐的发挥趋势;所谓“度”,即恰到好处,不愠不火、不能矫揉造作、不虚夸浮饰、不生硬牵强,更不能悲喜不分。

6 以旧启新法(又叫温故知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加强理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认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更便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知识体系。

7 直观演示法

在授新课之前,首先出示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直观材料,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开课前,首先用幻灯显现出皇帝赤身走在街上游行的图片,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皇帝要这样游行?”然后在进入新课学习。这样,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感情材料,能引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是一种效果最好的导入法。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中究竟选择何种导入方法,需遵循其主导性、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原则并结合实际,因人而宜,一切从注意实际效果出发,切忌生搬硬套。

猜你喜欢
题目课堂教学方法
关于题目的要求
可能是方法不对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追根求源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