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当今教育的思考

2016-12-06 03:15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宁夏大学人性价值

杜 赛 吴 琼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00)

浅谈对当今教育的思考

杜 赛 吴 琼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00)

教育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当今国内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遇到的困境,从德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独特性、教育的精神价值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加强学生品德的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以及关注教育精神价值对推进学生教育,培养既有知识与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德育;精神价值;思考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丰裕和生活便利,改善了人的生存条件。但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物质条件时,同时也面临着人生意义的拷问、生命潜能的压抑、全面发展的受阻、生存价值的沉沦,以及社会道德下滑与公正的丧失。教育本应该是改善和提升人生存的意义和状态为价值取向的,而不是帮助人获得生存条件为唯一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人们通过教育,深刻反思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心灵的蒙尘,从而不再麻木于这个被欲望和利益熏染通透的社会,不再堕落与沉沦于物欲与功利的世界,从而开始关注自我内心的充实。而现实中的教育并没有发挥作为现代性的拯救和解毒剂的作用,反而强化那种功利化的、物质化的价值观。

1 关于教学方法

真正的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敏感的心灵捕捉事物的本来状态,用心体验实践、从而觉解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却是以知识为载体,以间接经验作为学生直接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缩影式地重演了人类的认识史,不得不需要学生用直接经验来活化、消化这些间接经验。这样的教育无疑也是灌输式的教育,学生是呆板的、缺少生命力的。在《教育漫话》中有这样一句话:“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在于逐渐将人世的真情实况显示给学生;在使学生喜爱,并且模仿优良的与值得被人称誉的行为;在于当学生正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给他力量和鼓励。”笔者认为,真正的教育也应该如此,学校的老师也都应该做到这样的育人原则。

2 关于德育

道德规范不是道德的本位,德性才是道德的本位。德性是内在的向善的品质,教育应该是陶冶人形成这种向善的品质,而不是在他的思想意识里强化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等条款。拥有了发自内心的德性,才会形成自然地德行,德行就是生命的自然流溢,而不是外在规范和制度约束下的被动做作。因此可以说真正的教育中德育的价值特征应该是“由仁义行,非行仁义”。

从古至今,任何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有自己的人性论,并且受其影响。我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曾是“道德人”,承认人性善便主张通过教育把人性中的善端部分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育就侧重于学生的反思和内省;认为人性恶的则主张通过训练、灌输、惩罚等方法使学生接纳主流的道德观念,使之符合社会的行为要求。当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教育以“知识人”为目标后,它背后的关于人性的假设是理性的人、知识的人,这样,知识、理性会遮蔽了人的情感、意志等丰富多样的人性内涵,学生被视为用知识碎片一片片搭建起来的;[1]教育中的求知被落实为考试和分数,教育过程就是将既定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复现于试卷的过程。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填鸭式、题海战术,学生的任务便是记诵、接受和内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教育又走向了发展学生和教师主体性的讨论,这些讨论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它使得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普遍认识到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直到现今的教育,依然没有完全摆脱灌输式教学,学校教育中还是存在满堂灌的情况,学生依然负重不堪。

诚然,人性观和教育观都要反映并且迎合某个特定的社会需要,但是如果只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人的全面的、深刻的人性内涵,就会使教育成为摧残人的工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3 尊重学生独特性

在今天,很多的学科研究者、学者以及教师都在说学生是主体的人,是能动性的人,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但是又有多少学校和老师做到这些呢?

康德说过:“人类应该将其人性之全部自然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从自身中发挥出来。”[2]“以报春花为例,人们在野生环境下采摘时只能得到一种颜色的花;相反,如果是用播种栽培的方式,就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各色的花朵。自然将胚胎赋予了它们,而要使其从中发展出来,关键的是相应的播种与栽培。对人来说也是这样!”[3]在中国的教育中,种种因素制约了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压制了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学生越上学越没有了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没有了棱角分明的特质,越来越缺乏创新的精神。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摧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在自我充分发展的同时,将其安排在适当的领域、合适的位置,从而使美丽的花朵尽情绽放。

4 教育于精神价值

笔者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可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可以创造人的精神生命,也就是说教育可以实现人的生命中精神力量的增值。今天的教育,从开始似乎就灌输了一种赚钱是最高追求的目的,这样的氛围下教育出来的人才,常常在金钱利益面前不惜侵犯道德和法律;多少人披着“文化人”的皮囊,有了钱便在饮食、娱乐和性方面追求酣畅淋漓地宣泄本能、满足欲望。[4]自我心灵已经被灯红酒绿所覆盖。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思考今天的教育吗?学位的增高,学识的增长并没有使人的心灵也随着进一步的充实而丰盈,并没有使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所提升。所以正真的教育应该能够提升生命价值、促使精神力量增值的教育。

[1]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3—7

[2] [德]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

[3] [德]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

[4] 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9.

杜赛(1990—),女,汉族,甘肃张掖人,教育硕士在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吴琼(1991—),女,汉族,宁夏银川人,教育硕士在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G40

A

1672-5832(2016)04-0235-01

猜你喜欢
宁夏大学人性价值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宁夏大学回应考研压分质疑
人性的偏见地图
An investigation of principles for promoting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speaking fluency within a spoke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assroom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A Review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Research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