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一:工匠精神贯穿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2016-12-06 01:30张涛,陈宏坤,陈进
中国农资 2016年40期
关键词:云天化磷酸工匠

访谈一:工匠精神贯穿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主持人:中国农资传媒采访中心副主任 张 涛

访谈嘉宾: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宏坤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陈进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磷复肥厂厂长汪小华

点评专家: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

主持人:近年来,金正大发展较快,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所起作用和转型升级的经验有哪些?

陈宏坤:目前公司尝试在国际化方面发展,今年先后收购了荷兰、德国相关公司,同时我们参与了一些标准的制订。此次中国农资传媒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非常好,把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相融合,我认为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专注、精益求精、专业、有耐心。

我们努力把工匠精神和自身的发展,尤其企业文化建设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成立18年以来,一直专注行业,强调要精益求精和创新,我们的缓控释肥发展较快,通过引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现在做到了全行业全国最大,就是靠着专注和创新来实现的。公司的愿景是要成为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使命是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我们不仅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做这个事情,而且还站在行业的角度来持续地引领技术的发展。

主持人:云天化在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大动作?

陈进:云天化成立42年,我们只做一件事:把化肥做好,做好的产品,我们要保证每一袋出产的产品品质。这是云天化坚持的原则,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坚守。云天化也是全球优秀的磷肥、氮肥、共聚甲醛制造商,中国最大的磷矿采选企业,化肥年产能达1000万吨,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目前,整个行业大环境比较低迷,云天化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科技创新能力,在产品结构、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转型,使企业在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和企业实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改变:一是基础肥的升级换代,注重基础肥向功能肥、特种肥和新型肥转化,让优势继续保持;二是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作为涉农企业,我们要思考如何降低老百姓的成本,要向老百姓提供更好、更廉价的肥料。

主持人:请分享一下您被评为农资行业“时代工匠”人物的感受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汪小华:首先我非常荣幸得这个荣誉,我从事生产工作30多年,在企业发展方面我认为创新要无处不在。目前,在产能布局上,司尔特在安徽宁国、宣州、亳州和贵州的生产基地,已形成优势互补、互为联动的生产格局,成为国内磷复肥产业链最齐全的化肥企业之一。

由于市场对粒状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需求量增大,我们对汪溪生产基地磷复肥厂S-NPK车间进行工艺改造。该工艺改造在原装置系统中增加了一套湿线磷酸浓缩设施,使原装置不仅能生产S-NPK,也能够生产粒状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经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即由一次造粒改成二次造粒,生产情况表明,该套工艺不仅非常稳定,而且产量较设计指标提高20%,质量超过国标。该技术又为国内同行业独创,且至今仅此一套生产装置,再次填补同行业生产技术领域空白,为公司在优化产品结构、平衡产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效益的提升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带动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

专家点评听了主持人对三位嘉宾的访谈,我深有感触,我感觉到了工匠精神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感到现在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应该说是企业的灵魂,假如企业没有文化的支撑,肯定是走不远的,也做不大的。从国家层面来说,一直在推动着工匠精神的落地,真正的要落实可能还要在企业层面,企业是我们工业经济的细胞,企业做好了,我们国家的工业就强大了。

猜你喜欢
云天化磷酸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工匠神形
2019中国企业500强出炉云天化领跑滇企
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波澜不惊
2018年下半年 国内磷酸一铵市场走势简析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工匠赞
水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