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陌作品《风之猎》的音高、节奏、音色特点分析
——兼谈中国现代古筝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2016-12-06 02:50王瑞中央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二度音程重音

■王瑞(中央音乐学院)

陶一陌作品《风之猎》的音高、节奏、音色特点分析
——兼谈中国现代古筝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王瑞(中央音乐学院)

陶一陌先生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曾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就读,获博士学位,现任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主任。他的音乐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含近百部民族器乐、室内乐、管弦乐、电子音乐等。因为他的妻子吴莉从事古筝教学工作,因此他对古筝创作情有独钟。他的古筝作品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如古筝独奏曲《风之猎》《层层水澜》,古筝协奏曲《体验》《飘飘何所似》,古筝与电子音乐《蝴蝶与蓝》等。他的作品既具有中国式写意的特点,同时具备极大的技术难度。因此,笔者认为,他的古筝音乐非常具有研究的价值。本文研究的《风之猎》也是他作品中比较出名的一首,经常在音乐会或者古筝比赛当中被使用。

关于这首作品的研究现状,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到了2篇文章。分别是李蕊《论当代筝曲〈风之猎〉的创作与演奏》;梁冰冰《略谈陶一陌古筝作品〈风之猎〉的创作风格》。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演奏的意境方面,对这首作品音高、节奏、音色技法的研究提及较少。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作曲家们在现代古筝音乐创作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陶一陌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理念

陶一陌先生在他的文章《琉璃亦阑珊——在现代古筝音乐创作中的点滴思考》中谈到“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古筝自身的发展蕴藏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作曲家在被这种广袤而醇厚的文化气韵所吸引的同时,又需要为自己的创作找寻到清晰的立足点。就古筝音乐创作而言,创作者在将自己的主观意图付诸写作行为之前,需要对乐器的自身特征进行深入解剖,从整体到细部,从优点到不足,并从中提炼出最具魅力的特色部分这一过程至关重要”。陶一陌先生的作品在保持古筝原有特色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作曲家所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尤其在音乐的融合了许多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古筝领域中独树一帜。

■筝曲《风之猎》的创作技法特征

1.曲式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带引子和尾声的再现三部性曲式。引子采用了上滑音的奏法,而且是由慢到快演奏,之后用了非常有爆裂感的和弦式奏法。这样的开始,在古筝作品中颇具新意。第一段是极具爆发感的快板,快速点指技术的运用是该段的主要特征,不规则节奏的运用同样也是该部分的特色。第二段较慢,但是运用了很多音色上的手法。比如说泛音打点、靠近琴码演奏等等。第三段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奏,最主要的是在重音上有变化,而且相比于第一段更具有张力。尾声只有4小节,引子中的和弦式在此部分中再次体现,最后在挺拔有力的氛围下结束。

2.音高材料分析

这首乐曲打破了传统筝曲中以五声音阶为骨干音的旋律进行方式,而直接采用人工音阶。所谓人工音阶,就是指作曲家会使用自己设立的音阶体系,并围绕着这个音阶体系进行创作。“如果说人工音阶的各种变化会有什么限制的话,那就只有作曲家的想象力”。在这首作品中,作者采用了自己设定的音阶进行创作。因为古筝是有定弦的,因此通过定弦就能看出这首作品主要的音阶材料。

谱例1:《风之猎》古筝定弦:

这个定弦建立在以D为主音的人工调式上,这个音阶是D、降E、F、降A、B、升C、D。这个调式的音程距离分别为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增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在小字组d到小字二组d2这个区域内,这个音阶结构是完整的,调式中的每一个音级都在。但是古筝只有21根定弦,所以在这首曲子的高音区和低音区中有一些省略音,但并不影响这首作品整体的风格。笔者认为,这种音阶可能借鉴了20世纪利盖蒂等一些作曲家的做法,把这种现代作曲手段融进了古筝音乐创作中。

作品的引子部分也再次验证了作者采用了人工定弦方式作为整首曲子的基调。

谱例2:《风之猎》引子部分开头

这段表现猎手出动时的情景,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人工音阶,增加了乐曲的扑朔迷离感。纵观整个古筝音乐的创作领域,能在作品中完全运用非五声性调式的,非常少见。而这种人工音阶的定弦方式却使得这首曲子的表现力大大提升。

在呈示部A中,这种调式形态同样得到了保留。

谱例3:《风之猎》呈示部A段开头

这个动机是由D、降E、F、降A、B构成的,这些音之间的音程距离以小二、大二、增二度为主,且全部来自于刚才所讲的人工调式中。从第三小节开始,这个动机逐渐扩大,出现了升C、升F、升G3个音,但是依然没有摆脱这个人工调式的影响。呈示部A段就是在这种动机下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

谱例4:《风之猎》中部第81小节

这是《风之猎》中部B中的一个片段,这个主题在下边的低音谱表里。从这个主题前2小节建立在一个五声调式中,但是第3小节B音一出,降A和B形成的增二度音程使得作曲家所建立的人工调式素材再次表现出来。

总之,这首作品建立在一个作曲家自行创立的人工调式当中,而且这个调式音阶有很多不协和音程,而这种调式音阶的设立把猎手和猎物间动作的刻画得惟妙惟肖。

3.和声特点分析

在西方音乐古典、浪漫甚至印象主义的作曲家们,通常会以三和弦作为和声排列的基础,但是进入了20世纪,拓展的三度音响和高叠和弦等现代和声技法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所采用。这种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这首作品为了把猎手与猎物相互追逐、争斗的情景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全曲大量采用了不协和的和声,下面我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谱例5:《风之猎》引子第4小节

这一片段的第一小节第一拍是由升C、D、F、升F、G、升G(降A)6个音组成,除了D、F,其他都是小二度的音。众所周知,小二度是不协和音程,因此,连续的小二度叠置使得这个音响变得更加不和谐。第二拍上的重音和弦二度和三度为主,但是升C和D这个小二度音程的碰撞,同样使得和弦的音响效果剧烈。这两个高叠和弦,把猎手出洞时的紧张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谱例5:《风之猎》段落A结尾

这一片段同样运用了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第47小节开始右手是D和F,左手是升C和E,这同样形成了小二度的碰撞,第48小节第一拍的前半拍是由减七和弦构成,后半拍是一个不规则的和弦,第49小节第二拍又把这样的和弦进行重复了一次。这种和声安排在古筝独奏曲当中颇具新意。

谱例6:《风之猎》中部76小节

这一段作者在纵向音程的设计上同样以小二度为主,第76小节D和升C音构成了小二度,第77和78小节引入升C、降E、F这3个音,从音程距离来看同样是以二度音程为主,第79小节由升C、降E、F、升G(降A)这些音组成,它们的关系同样二度音程。在一首古筝作品当中,这么频繁地使用二度不协和音程,这在之前的作品中还是不多见的。

谱例7:《风之猎》尾声

这首作品为了保持风格上的统一,在结尾处把引子中的和声材料(D、升F、升G、升C)再次强调了一下。这种拓展的三度音响和高叠和弦贯穿于乐曲的始终,使得乐曲具有很强的张力。

4.节奏特点分析

这首作品除了在音高组织方面外,在节奏和节拍方面作曲家也下尽了功夫。他采用了重音变换或混合节拍的方式,改变了节拍中正常的重音规律,将重音移到相对较弱的拍子上。这种手法在作品的第一段和再现段中经常使用。笔者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重音变换及混合节拍。

谱例8:《风之猎》复三部呈示部A开头

这是《风之猎》的第一部分,尽管这个片段作者标的是8分之散拍,但是通过划得虚小节线不难看出:第一小节是八分之七拍,重音在第四拍上,节奏上形成了3+4的组合;后边3小节为八分之八拍,其中第二小节重音落在第四拍,节奏上形成了3+5的组合,第三小节重音在第六拍,节奏上形成了5+3的组合。通过这种重音的变换,使得猎手与猎物之间追逐的紧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谱例9:《风之猎》中部85小节

这一段谱例来自于《风之猎》的中部,从谱例中可以看出,这一段采用了变换节拍的方式。第85小节是四分之三拍,第86小节是四分之二拍,第87小节是四分之七拍。但是作者在86小节采用了5连音的用法,使得节奏更加扑朔迷离,第87小节第四拍低声部节奏同样有一处小变化,并不是在重音位置上进行拍弦。这些变化同样说明作者在这首曲子的节奏安排上是下了功夫的。

这个片段的重音是通过快速扫弦的方式来完成的,从节奏上来看,第151小节是八分之六拍,只有开始一个重音;第152小节紧缩为八分之五拍,其中前2拍为重音的位置;第153小节继续紧缩,变为八分之四拍,重音位置在第一拍:第154小节也是八分之四拍,但是重音的位置变成了前2拍;第155小节为八分之五拍,重音的位置为前3拍。从整体来看,它的重音位置是没有什么规律的,但是笔者认为,正是由于重音位置的不规律性再加上快速扫弦的演奏手法,使得猎手与猎物之间相互躲藏的场景得以戏剧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5.音色特点分析

20世纪以后,西方的作曲家们除了在音高材料和节奏节拍上有所拓展外,对音色的探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李盖蒂的《大气》,约翰凯奇创作的预制钢琴作品等等。中国的一些作曲家受此启发,

在创作中也采用了一些音色手段,采用一些之前并不常用的演奏法。在作品《风之猎》中,作者结合了古筝的发声原理,在音响效果上进行了拓展.

谱例10:《风之猎》引子第6小节

这是引子的结尾,在这一小节的最后,作者用了非乐音的手段收住引子,为后边连到呈示部A做准备。作者在演奏符号说明中说“这一段是用大指和食指捏住琴弦,向手臂外侧快速刮弦。19等数字表示所刮弦数”。从听觉上来讲,这一块更像是在描写风声,通过捏弦加上刮奏的演奏法,充分暗示了后边猎手追赶猎物是多么得惊险与刺激。

谱例11:《风之猎》中段第57小节

这个片段主要采用的是泛音打点的演奏法。在这个片段中,作者要求演奏者在弹奏同一个音的同时,左手在琴弦上点击不同的泛音点,泛音会产生逐渐升高的结果,具体次数一般在6次以上。从听觉上来讲,这是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这种感觉更像是猎手在观察猎物的移动,随时做好准备进行下一轮更激烈的冲击。

谱例12:《风之猎》中段第106小节

这个片段主要采取了用左右掌交替击琴弦的方法,在击琴弦的同时同样伴随着不规律的节奏重音。这首乐曲是以表现情景为主的,作者在古筝音色方面的探索同样下了很大的功夫。音色的丰富也使得作品的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结语

《风之猎》创作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这一时期,这时候的作曲家们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而且已经把这些技法融入到了自己的民族音乐创作中,让民族音乐重新焕发了活力。

这首作品在中国现代古筝作品领域中独树一帜,这种独树一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首作品采用了人工音阶定弦的方式,打破了五声性调式的规律,整首作品的音调建立在作者设定的人工调式当中。

2.和声采用了大量高叠置的和弦和三度的拓展音响,使乐曲具有很强的张力。

3.节奏方面采用了重音变换和混合节拍的方式,是它变得不规律。把猎手追赶猎物的不确定性和扑朔迷离充分的得以表现。

4.作者采用了一些非乐音的音色手段,通过音色的变化表现主题。

陶一陌先生创作的《风之猎》是中国现代古筝作品的独树一帜,这部作品在保留了古筝本身的特色之外,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作曲技法,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随着世界的交流愈发频繁,中国的民族音乐也需要不断走向世界,同时也需要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丰富中国的民族音乐。这种作品技法的融合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1].斯蒂凡库斯卡特.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

[2].陶一陌.〈琉璃亦阑珊——在现代古筝音乐创作中的点滴思〉.创作研究,2011.

猜你喜欢
二度音程重音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图说·“梅”开二度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