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头久远的指南终于更新了

2016-12-06 17:44梅语
养生大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硬化性甘油三酯心血管病

梅语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血脂异常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人群胆固醇水平,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近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正式发布,这是2007年我国制定该指南后,首次进行修订。新指南在2007年版基础上做出更新,内容更接地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指南中有哪些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定期检查血脂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中之重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

1.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包括: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无论哪种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都很重要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措施。

胆固醇摄入量日低于300毫克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和总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当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总量超过规定上限时,应该用不饱和脂肪酸来替代。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毫克,尤其是已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或高危人群,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摄入脂肪总量,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克。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植物油)。

血脂异常者应食谷类薯类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选择使用富含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每日饮食应包含25-40克膳食纤维(其中7-13克为水溶性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其中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对于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要求比例更低)。

进行有计划、有强度的运动 建议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有心脑血管病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身体活动。

猜你喜欢
硬化性甘油三酯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高甘油三酯血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