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点”,深入心

2016-12-06 07:09顾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纸筒柱子木板

顾欢

一、游戏背景描述

纸筒构建游戏是我园的特色自主游戏 ,其主要的投放材料是纺纱厂里的废旧纸筒,这些纸筒为圆柱体形状,颜色多样,规格是半径 4厘米到半径 8厘米,高 5.5厘米到 25厘米不等,利于搭建和组合。我园将其投放到建构游戏中,并添加木板、木砖等辅助材料,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多种材料的组合、搭建,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自主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架空、覆盖、穿过、联结等主要构建技能,而且还能学习隐含在游戏过程中的诸多数学知识,如对称、排序、大小、高低、宽窄、测量、三维空间等等,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搭建能力、数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必要的经验。

大二班的张丽君是一位性格活泼外向的女孩子,能够积极参与游戏,思绪清晰,目标明确,善于组织其他幼儿一起开展游戏,这一次,她和她的三位好朋友在纸筒建构区当起了建筑师。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建:看“柱子”的高度和间距的测量

描述:张丽君在砖地上将 6个纸筒叠加垒高,垒好一个后在相距这个作品大概一米的横向平行位置,又用 6个纸筒叠加垒高了同样高度的第二根,然后在第一根纸筒纵向平行的、大概一米的位置用相同规格的 6个纸筒垒好第三根,接着在第三根大概一米横向平行的位置垒了第四根,垒完这四根,张丽君对一旁的三个踩木板的女孩子的说:“你们在那儿玩哪,下来,我们来搭房子!”

分析:张丽君需要对四根柱子的高度和间距进行测量,首先,她对纸筒进行了一次目测,选用了相同规格的纸筒,在将纸筒搭建成柱子的过程中,她能够感知到相等规格和相同数量的纸筒叠加后会是同一个高度,这是她在以往的游戏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常识,这是她的第一步,采用了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对柱子的高度进行测量,接下来张丽君又用目测的方法和她的空间思维能力将四根柱子放在四个角的位置上,使它们能够构成一个规则的方形。

二调:目测木板的长度和柱子的间距,调整柱子之间的距离

描述:张丽君将自己的木板横架在了第三根和第四根的纸筒上,然后拿过覃雅铭手中的木板往第一根和第三根纸筒上架,可是在快要放上去的时候她又把木板拿了下来,在原地看了看第四根和第三根纸筒,又看了看第二根和第一根纸筒,接着她走到第四根那儿双手碰了碰纸筒和木板,之后将木板架在了第一根和第三根纸筒上,马上又拿了下来,然后把第一块木板也拿下来放在了地上,将第四根和第二根纸筒往外面的方向挪了大约 10厘米。

分析:张丽君在放上第一块木板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木板的长度和柱子之间的间距不等,她在这次游戏中的目的就是先要搭建一个以木板长度为标准的正边形,所以在发现柱子的间距小于木板的长度时,她通过目测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扩大柱子间的间距,并且在调整了第四根柱子后马上就去调整了第二根柱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张丽君的目测能力已经发展得很不错,可以很熟练地运用于游戏中。

三调:以木板为参照物,以砖缝为准线

描述:手臂张开,分别放在两组纸筒上,转了下脑袋两边看了看后,蹲下来将一块木板贴着两组竹筒放在地上,又移至砖块的缝线上,然后将第二组挪至木板的一端,接下来张丽君用这种方法继续调整第三组和第四组、第一组和第二组纸筒间的距离,并在上面架上木板,并不断地调整纸筒之间的距离。

分析:在通过目测的方法摆放柱子之后张丽君发现仅仅用这样法测量是不准确的,架上去的木板总会多出来一截,而且如果四块木板都要刚好架上去的话难度还是很大的,要不断调整四根柱子之间的距离,在尝试几次之后她想到直接用木板当作参照物,放在两根柱子之间的地上,并且与地上的砖缝对齐,可以保证木板没有放歪,然后再将纸筒挪到木板的两端,这样木板放上去的位置是会和地上比对时的位置是一样的。通过不断试错后,她能够将测量的方法进化,做到更准确。体现了能力上的一个小步递进。

四成:以木板长度和砖缝线为准,调整三根柱子的距离以定方形

描述:张丽君将第一第二根柱子、第二第四根柱子、第三第四根柱子的距离以木板的长度和砖缝线为基准,做好间距的调整,然后将木板架在四根柱子之间,形成一个方形,并在柱子上加上四根木板,变成屋顶的外围框架。

分析:张丽君在发现了以木板为参照物可以精确柱子的间距后,马上将这种方法用在了其他几个间距的调整上,并且都做到与地面上的砖缝对齐,要保证正方形以昀标准的状态呈现。

三、我的反思

测量是把待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的数学技巧之一。学前儿童的测量策略包含两个方面,即直接测量和非标准测量(也被称为自然测量),儿童昀先获得的测量策略就是使用视知觉,即目测。在差距明显的物体长度测量任务中,这种策略较为有效。此外,儿童还会利用身边已有的一些相似物体进行测量,比如游戏中的木板,这是儿童学习标准测量的基础。

《指南》中说到: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了多种测量的方法,并且能够实现小步递进,不断进化测量方法,精确测量结果。虽然幼儿能在游戏中自主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系统的学习和科学的探究,了解测量的作用和方法。

四、我的跟进

(一)抓住“点”,深入心

1.梳理游戏,分享、提炼测量经验。游戏的梳理课程是教师发现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知识、经验、问题、矛盾或是教育契机等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梳理、提炼和指导。在这次建构的游戏中,我发现张丽君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方法的多次测量,例如目测和自然测量,其中在自然测量中她利用了现有的纸筒和木板作为测量的工具,在多次“微调”下,一步步精确柱子之间的间距,以形成一个规则的方形。虽然张丽君在游戏时自我发展了测量能力,但是她对于测量

的意义和作用并不了解,通过游戏的梳理教学,我就可以以游戏分享的方式让幼儿关注到测量,认识测量,并发现测量的趣味和作用。

2.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孩子在幼儿时期昀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兴趣的培养。为了让幼儿知道测量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首先应该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首先,发动家长资源,家幼互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和家长们的发现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面,将幼儿的发现分块展示,如测量的工具,测量的作用,测量的职业等等,系统的整合有关测量的知识和经验;生成测量的教学课程,全面、正确地了解测量的方法和作用,例如认识尺子。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测量深入心,激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提供“物”,助探索

在教室的区域和自主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阶段投放测量材料,帮助幼儿探索测量的方式方法。

第一阶段,运眼睛、手、脚等自然体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测量。眼睛是衡量一切事物标准的第一工具,所以目测也是一种昀原始、昀基本的测量方式,例如,张丽君在搭建房子时首先运用的就是目测的方法去判断物体的高矮和距离,孩子们也会经常和同伴比高矮,他们会通过目测等方式比较两人或几人中谁高谁矮,然后会进一步通过用自己的身体当测量物,进行对比,得出结果,在刚开始,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眼睛、手脚等自然体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测量。

第二阶段,正确运用非标准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工具的替代在测量中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如果不需要精确地测量数据,人们往往会用同一参照物对其他物体进行测量,从而得出结论,解决相关的问题。在幼儿的区域和自主游戏中,可以投放一些木板、绳子、铅笔、纸筒等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测量的方式方法。

第三阶段,认识部分标准测量工具,进行多维度的测量。引导幼儿认识精确的测量工具,例如尺子、天平、温度计,从长短、粗细、轻重、热度等多维度进行测量,丰富幼儿的测量知识,提高幼儿的测量能力。

(三)多表达,巧提升

记录测量结果是测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它不但能让别人理解测量得到的结果,更能使自己对事物的测量因表达而更加深刻。

1.提供语言表达测量的机会。幼儿在测量的过程中,会

与同伴交流测量的结果,例如上述游戏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覃雅铭先将木板竖放在自己的面前,紧贴着自己,然后用手从自己的头顶比到木板上,将自己的身高和木板进行了一次比较,以测量自己的身高,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出廖雨萌的身高,再在木板上将自己的身高和廖雨萌进行比较。比较的过程中,覃雅铭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结果。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测量结果,从中引导、帮助,使幼儿在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中,学会精细、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测量结果,让孩子思维更形象具体化。

2.尝试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书面表达。随着标准测量工具的投放和运用,他们不满足于用语言表达测量结果,而是需要一种更准确、更科学的表达方式。于是,有的幼儿开始记录测量结果,对此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物体进行测量、记录,但对如何记录不要用规定统一的模式。幼儿就会三五成群,分工合作。在这同时,开展科学、系统的关于测量记录的生成教学活动,将幼儿的测量结果展示、分享,丰富幼儿的记录测量结果的方式方法。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做”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做”是教学的基本原侧,科学活动应以“做”为出发点和核心。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它是一个能使幼儿参与主动学习的主题,也是一个能很好地与游戏、其他领域和现实生活融合的主题。幼儿有了测量的经验和知识,就可以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和游戏中,积累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空间认知经验,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了其探索精神和愿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 走进幼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纸筒柱子木板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纸筒
观察:长廊和柱子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结实的纸筒
结实的纸筒
纸筒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