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2016-12-06 12:12张晓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张晓霞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以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面积的收获,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作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又要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数学效率 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效果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一个教师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尤为重要。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是:如果对他们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乐于参与、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较高。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着这一切,作为数学教师,务必要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新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融入到新知的学习,比如,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以游戏、猜谜语、动画配的故事、设置悬念、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面来引入新课的教学,例如,我在“猴妈妈分桃”的故事中引入新课教学,然后再故事的叙述中的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算式:8÷2=4 16÷4= 48÷12= 480÷12= 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由此得出这几组得数的规律。其次,我在教学中还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做到多种感官参与,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一开始出示了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然后介绍有关圆柱的概念,最后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展开一部分侧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有关问题: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图形呢?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我进行了动态演示、验证。借助多媒体演示:将一底面的圆放在侧面长方形的左端点处,用蓝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边进行滚动,圆上的蓝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这就验证了圆的周长与侧面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由此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1]

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建立的知识背景出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新知的学习,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建立的知识的基础上,有的是从电视、报纸等相关材料中获得知识的,有的是从间接经验中获得知识的。例如,在画三角形的高时,学生对于画出锐角三角形的高较容易作出,这是由于锐角三角形的高都在三角形的里面。但是,对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学生画图就感觉有些为难。为什么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考虑到后者作高比较困难,但通过前面锐三角形高的画法知识,会让学生得到启示。于是,我让学生回忆以前我们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这节课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间的联系,当学生过一个顶点准备作高时,我把其余的两条边线给隐藏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原来过顶点作高其实相当于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每个小组生都积极合作,大胆尝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很好,自然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2]

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再拓展

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之内的习题,而应该让学生去体验课本之外的东西。教师善于通过课本中的习题,进一步拓展到课本之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培优补差的一种好做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通过把多个三角形归类,分成了三类,也就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会根据要求画指定的三角形。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页第7题在已给的直角三角形中画一条线,可以分成哪两个三角形?这是一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题,学生也大胆尝试,最后得出可以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共三种情况。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再提出问题: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又是如何呢,一开始有些学生只是凭直觉认为也有三种情况,这时,我让他们画起来,学生感觉锐角三角形只能画出两种,即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而钝角三角形能画出四种,即: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这节课学生不仅对三角形的分类掌握的很好,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学会了数学中的分类思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四、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学会出题

心里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等内在因素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基础。苏霍姆斯基认为“自尊心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自己的源泉,它是高尚的品质。”而学生出题行为是对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的作用表现在: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其次,学生出题是在教室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可以对内容或习题进行讲解,可以走上讲台,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最大鼓舞,对学生积极性也是一个有力驱动。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倡的“小先生”制。例如,我在教学时让一个学生出了一道算式题:“我和爸爸、妈妈计划去香港玩一玩。我们先作了调查,看看怎么样才合算。最后,我们确定如下方案:在东方宾馆乘车前往香港,票价是100元港币,3个人就是100×3=300。去程在太子道站下车,由太子道到旺角女人街海龙宾馆租双人房,每晚220元港币。在广之旅旅行社预定迪斯尼公园门票,成人票350元一张,小孩票210一张。预计三天吃9餐,每人27元一餐快餐,就是27×9=243元,3人合计:234×3=702元。预计三天车费,每天3人共100元,3天共300元车费。乘回程车回广州同样是100×3=300元(每人100元,共3人)。那么,我们的总消费是:300+220+350+210+720+300+300=2400(元),每天的平均消费是:2400÷3=800(元)”。

给他自信心,通过不断尝试,学生出题的能力也不断进步,出的题也更加贴近生活了,他们更喜欢回到生活中去研究数学了。[3]

五、教会学生养成做完数学习题自己检查的好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做题完成后,从来不检查,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有检查的习惯。所以还应该独立检查,不要轻易与别人对答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不利于对数学概念的辨析、计算能力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任何问题要自己仔细思考,千万不可以抄袭别人的答案,做到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其实,我们可以从检查中看出对或者错误,它能够使我们养成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缜密性,例如,学生在做一道统计题时,涉及到频率问题,把每个段的数据都完成了,然后检验发现所有段的频率之和不等于1,显然,我们可能在统计数据时,把那个数据给弄丢了,这就要求学生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当然,作为小学生对频率和频数的概念还弄不清,所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做到所有的数据相加是否等于总数据的个数,这样经常在学生做完试题后让他们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不仅能提高自己做题的准确行,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方面还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它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帮助、指导、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已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把握好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巧用游戏教数学《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