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016-12-06 11:29郭颖贾友军
人民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中国梦传统文化

郭颖++贾友军

【摘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只有加强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才能集中主要力量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国梦” “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和新举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理清思路,先理解后评述,再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挖掘其现实价值,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然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族群,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我国各民族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融的历史,在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明史。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族儿女相依相伴,休戚与共,共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共同创造底蕴深厚、包容性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文明的沉淀,是多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瑰宝,是历史的传承与社会的实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区域壁垒打破,世界性的交往交流交融空前密切,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疑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是一种观念意识,是一种全社会普遍心理构成,是社会群体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的体现,它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正是在这种荣辱感的驱使下,出现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竭诚尽智,探索真理,他们驰骋沙场、马革裹尸,为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华各族儿女拥有强大的民族荣辱感,“舍小家保大家”“轻个人利益重国家利益”“保家卫国”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世代传承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历史和现实向我们揭示: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拥有高尚的品格,必须拥有振奋人心的民族精神,否则,绝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因为只有人民平等、友好、互助、和谐才会有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政通人和的关键,因为只有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才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保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稳定的根基,因为只有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反对民族分裂,才会有祖国的统一、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繁盛。

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现实需要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问题、政策导向问题、民生问题等一样,是一个关乎于“生命线”的问题。

到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3.6万亿元,占世界总量比重由9.2%上升至13.3%;GDP 增长上升至世界第一位,比重达到16.3%。到2014年底我国人均GDP达到46531元,从世界排位看,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排位到2014年进入前100位之内,居第96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高,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不断加紧渗透,企图在意识形态领域瓦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项发展。一直以来,我国都遵循求同存异的思想政策,尊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并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别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但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不得不警惕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思想入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在经济上的发展优势,化作文化软实力的渗透,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运用到文化入侵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渠道推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把自由、民主、平等泛化,把西方的一人一票制宣传为绝对的民主化,用人权问题不断干涉他国内政,通过编纂历史,散布谣言,制造国际舆论破坏社会稳定,引发民族仇恨。他们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平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文化入侵,以此达到弱化社会主义制度,干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的。

新时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新时期,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基础;是稳定人心、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前提;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越害怕什么,恰恰说明什么才是我们最有利的武器。他们害怕的正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的精粹和文化的积淀,是全体中国人民深厚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深远底蕴以及中华儿女血脉相传的顽强生命力、强大爆发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提,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树立强大民族自信心的基础保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途径、广传播,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紧密联系。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扩展,增加活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拥有深邃影响、继承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和积累,是贯穿中国人民价值观的血缘纽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归属,是中华儿女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历史与现实的经验一再证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前提,只有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才能集中主要力量,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保障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稳步实施,才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分别为新疆农业大学讲师;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①张小平:《当前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责编/潘丽莉 孙娜(见习) 美编/ 宋扬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中国梦传统文化
平静
解读《我是如何学会驾驶的》中男主人公的恋童癖倾向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穿越历史长河
《阅读疗法》及其背后凝聚的精神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