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

2016-12-07 13:21计海霞
商品混凝土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水胶水泥浆摊铺

计海霞

(安徽华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透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

计海霞

(安徽华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透水混凝土是针对城市道路的缺陷,开发使用的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良好发展及城市雨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具有特殊意义。但是透水混凝土不适合用于严寒地区、湿现黄土地区、盐渍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路面。

根据 CJJ/T 13—2009《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透水混凝土性能指标见表 1。

表1 透水混凝土性能要求

1 原材料组成与选择

(1)透水混凝土胶结材目前分为两种;聚合物乳液俗称胶结剂、增强剂;硅酸盐水泥、矿粉、硅粉等材料。

(2)骨料:采用级配形状良好碎石或者二级配碎石;如需强度等级比较高透水系数比较低的透水混凝土应考虑选用部分细骨料。透水混凝土所用碎石的物理性能要求见表 2。

表2 碎石的物理性能指标表

(3)减水剂:根据设计需要可采用高性能减水剂。

(4)水:使用洁净的饮用水。

2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与普通混凝土不同,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孔隙率,一般以骨料被浆体包裹,没有较多水泥浆流出为恰当。采用体积法步骤进行计算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关键是针对主要参数和水胶比的确定,参照 JGJ 55—20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水胶比必须要严格控制。水胶比既影响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又影响其透水性。对不同粒径、不通颗粒形状的骨料,其合理水胶比不同。当水胶比过小,水泥浆则过稠,水泥浆较难均匀地包裹在粗骨料表面,不利于强度提高;如果水胶比过大,水泥浆则过稀,水泥浆又会从骨料颗粒表面滑下,包裹粗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过薄,也不利于强度提高,同时由于水泥浆流动性过大,水泥浆可能把透水孔隙部分或全部堵实,既不利于透水,也不利于整体强度的提高。合适的水胶比能使得混凝土拌合物有金属光泽,而不会积聚在集料下面。

3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

由于透水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传统的坍落度检测方法已经不合适。透水混凝土的水胶比决定着浆体流动性,透水混凝土浆体的流动性可以用跳桌测试流动度表示,以具有最佳工作状态时透水混凝土的水胶比为标准,水胶比小于最佳水胶比的通过加入减水剂调整至相同状态,从而实现不同水胶比下透水混凝土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通常采用裹浆法。

严格控制水的加入量,水在搅拌中分 2~3 次加入,不允许一次性加入。视搅拌均匀程度,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但不宜过长。

透水混凝土施工最基本的要求体现在其抗压、抗折强度、透水性、环保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具体要求为:

(1)透水混凝土与分隔带石材接缝高差应小于 3mm;

(2)透水混凝土伸缩缝切缝顺直,切缝 5m,平直度≤3mm;

(3)透水混凝土分段施工无色差;

(4)透水混凝土表面平整,无掉石子现象;

(5)透水混凝土透水率满足设计要求;

(6)透水混凝土表面平整,无摸痕现象。

4 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物料准备、技术交底、施工器材等准备。

4.1 运输

透水混凝土属于干硬性混凝土,初凝块,一般气候条件控制混合物的运输时间,运输时间一般控制在 10 分钟之内,运输过程不要停留,运输车必须停稳。表3是不同施工气温条件下允许的最长运输时间。

表3 气温与运输时间

4.2 摊铺

透水混凝土摊铺必须及时。对于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块隔仓方式进行摊铺物料,其松散系数为 1.1。将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括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然后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不宜采用高频振动器,最后用抹合机抹平,抹合时不能有明水。参照 DB11/T 775—2010 标准,松铺高度系数见表 4。透水混凝土成型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见表 5。

表4 松铺高度系数参考表

注意事项:

(1)松铺系数即为物料摊铺高度与实际高度比,按透水混凝土的干湿度,一般采用 1.1~1.5 之间。

(2)振动器振动时间不能过长,防止过于密实,出现离析现象。

(3)摊铺迅速和正确。

表5 成型工艺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3 切缝

透水混凝土伸缩缝间距根据混凝土基层分割缝设置,伸缩缝间距 5m,缝宽度 3~8mm,切缝深度至少超过路面面层厚度 2/3。膨胀缝间距根据设计要求,间隔为 25~30m 设置一道。

4.4 养护

摊铺结束,经检验标高、平整度均匀达到要求后,当气温较高时,为减少水分的蒸发,须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以保证水分。

洒水养护:透水混凝土在浇筑后 1 天开始洒水养护,高温时在 8 小时后开始养护,但淋水时不宜用压力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应直接从上往下淋水,透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每天至少养护一次。

养护时间:用根据施工温度而定,一般养护期为 14~21天,高温时不少于 14 天,低温时不少于 21 天,5℃ 以下施工,养护期不少于 28 天。

《核电站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施工技术》新书推荐

核电站基础是反应堆厂房的主要支撑结构,为防止建于沿海地区的核电站出现受海水侵蚀及防止核泄漏等情况发生,对其施工裂缝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但核电站基础混凝土浇筑量大、强度高、水化热大、核电特殊性能使得施工常规降低水化热措施无法使用等,因此国内外一直采用分层分段式小体量多次浇筑方式进行施工,但这就会造成施工周期延长,并且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在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但其开裂与否还受多种可控因素影响,如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控制等,若控制不好,将导致开裂概率增加并加剧其开裂程度。随着核电市场的扩张及减少施工层段数对总体工期缩短的有利作用,实施多层段合并为一次整体性浇筑,温度裂缝得到有效控制,这已成为当前一大尖锐课题。

本书提出的“动态设计养护法”,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问题的一般处理思路和方法,为科学制定和优化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基本依据。实践表明,本研究方法进行的理论分析及其指导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仅开拓了设计施工的技术空间,还保证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赢得了工期的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后续我国核电几十台机组基础混凝土整体浇筑成功实践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国民经济建设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效益。

本书一方面基于理论分析与测试比较,通过编制有限元分析程序,建立和优化基础整体有限元模型,对整浇全程进行深入全面的仿真分析,研究了基础不同浇筑厚度、垫层不同滑动能力、不同养护方式及技术指标等对施工温度应力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施工分层方案;另一方面本书还对混凝土的收缩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研制了混凝土的无约束监测装置,对核电特定配合比混凝土的收缩进行监测和分析;除此之外本书还编制了核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为核电站基础整体浇筑施工提供参考。

本书可作为核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试验等人员的技术及培训参考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销售电话:010-88386906 戴老师

猜你喜欢
水胶水泥浆摊铺
环氧水磨石湿法摊铺与干法摊铺的对比
水工混凝土限制水胶比研究
水胶比对GRC 抗弯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测试方法应用研究
水泥浆防窜流主要性能探讨
大邑区块新型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
单机全幅摊铺在广乐高速LM5标的应用研究
如何让你的摊铺业务获得增长
TF非接触平衡梁在沥青路面上面层摊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