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源流探究

2016-12-07 08:11高歌曹建民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意蕴实践性

高歌 曹建民

[摘 要]“实事求是”思想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理解“实事求是”思想,必须理解它的形成过程,理解实事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蕴及发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思想的过程及“实事求是”的实践性,才能在理论上深入理解“实事求是”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

[关键词]实事求是;意蕴;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012 — 02

“实事求是”思想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走向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历代领导人一直坚持并不断发展的理论常青藤。特别是在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更需要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机遇,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这就需要深度理解“实事求是”思想,需要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源头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的意蕴

实事求是这个命题早在班固《汉书》中《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传》中出现,河间献王刘德喜好藏书,高价从民间收集了许多先秦旧书,刘德不仅将这些书籍收集整理,并且刻苦研读,班固认为他研究学问十分认真,每有结论必有根据,称其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班固的评价可以看出,这里的实事求是指的是言必有据的治学态度,属于历史考据学的范畴,并不是哲学命题。但从字面上去追溯和理解“实事求是”显然是不够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之中,经世致用、求实求是的理论一直占有一席之地。早在《礼记·大学》中有载:“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朱熹注释为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事物的实际情况才能获得知识、道理,而这显然包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蕴。虽然朱熹并没有明确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但其“格物穷理”观点对知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进行了阐释,体现了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晚清重臣曾国藩针对理学与实学之争时就曾在《书学案小识后》中将格物穷理同实事求是两个命题统一起来。明末清初之际,在批判清谈误国的过程中,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学者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逐步兴起,“实事求是”被重新提出。清末以来,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问题,一些仁人志士积极寻找救国图存的途径,不再把视野局限在国内,而是开眼看世界,吸收西方文化知识,将西方科学文化的先进归结为实事求是。

古人或强调求真务实的学风,或涉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或强调经世致用,或以实证精神和务实态度对中国文化进行整理和挖掘,表明实事求是思想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底蕴,这种底蕴可以概括成“求真”和“致用”。“求真”就是在就是要秉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论是在求学中还是在生活实际中都要探索事物本源。“致用”就是要注重实践,力求经世致用,使认识能够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思想对青年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

近现代时期如何救中国成为无数爱国人士的重要课题。毛泽东深刻提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中国一些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致使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一定时期内遭受了挫折。

面对危险形势,毛泽东同志逐步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大革命时期,他完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农民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重大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期间,他总结各地开展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打破苏联城市起义的革命模式,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八七”会议上,相继发表了《井冈山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理论著作,实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凝练。大革命失败后,他逐渐认识到革命胜利的道路不能照本宣科,《反对本本主义》是对教条主义的战斗檄文,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第一次从认识论高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着重强调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对理论与实践、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做了精辟论述,强调实践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指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为“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哲学基础。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关系,“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来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1〕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消化吸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曾对实事求是思想做过言简意赅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2〕

三、“实事求是”思想具有实践性

对于什么是“实事求是”,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做出了科学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但也有学者认为在现代哲学思维上,不应再把“实事”理解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是理解为是同革命和建设紧密相关的具体环境与条件。〔4〕按照这种观点诠释,也就是说,“实事求是”不再是人的主观思维不断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是不断认识具体国情具体实际的过程,需要认识的对象从抽象的客观存在转变为不断变化的具体实际情况,从内在规律转变为表面现象。那么“实事求是”到底“求”的是什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还是瞬时万变的具体实际情况呢?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毛泽东在总结实事求是的规律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他的实践性。毛泽东在论述完什么是实事求是之后写到“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也就是说寻找规律性也是要在际情况中寻找,目的还是要指导实践,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际存在的具体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毛泽东反对将马克思、列宁、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教条化,反对在中国直接照搬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中国革命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只有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各种矛盾中找到节点,解决实际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说,“实事求是”思想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求是的过程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是随实践而产生的认识,是实践和认识的统一。理解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既要明确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但又不能止步于此,还要强调它的实践性,对于社会矛盾的具体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目的,不是仅仅把握客观规律性,而是要坚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指导实践,否则实事求是思想就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如何践行“实事求是”

如何践行“实事求是”,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就已经讲到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要进行调查研究,只有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研究,才能明白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才能在一个个具体问题中总结出“实事”,才能尽量剥离主观判断把握事物的客观性,避免主观主义作风。

要践行“实事求是”,调差研究要有针对性。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网络电视都在时时提供新的信息,调查研究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只有有效的调查研究,制定的政策方针才能有的放矢。在调查研究中,尽可能的提供数字化,可衡量的客观数据,使调查结果能过有理有据,提出的问题,解决措施才能有针对性。

要践行“实事求是”,政策措施要有可行性。“实事求是”的顺利实现有赖于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如果政策措施与实际不相符也背离了“实事求是”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需要顺利实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要践行“实事求是”,社会反馈要有普遍性。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直接折射新政策新措施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具体事例上为“实事求是”思想的贯彻落实提供了评判标准。

总之,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髓,还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将实事求是从治学态度发展成为理论指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实事求是”思想具备实践性,也是一种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做调查研究,依据客观事实颁布政策措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8.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4〕门智韬.实事求是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D〕.吉林大学,201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意蕴实践性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