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

2016-12-07 22:18郭利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8期

郭利民

【摘要】 目的 探究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64例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仰卧组(仰卧位肺复张治疗)与俯卧组(俯卧位肺复张治疗), 各32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肺内分流、氧合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俯卧组血氧饱和度(99.5±0.7)%高于仰卧组(93.2±2.5)%, 俯卧组氧合指数(390.6±46.1)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仰卧组(325.4±59.1)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组肺内分流、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与仰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32);仰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予以俯卧位肺复张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血氧水平, 且安全性较高, 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俯卧位肺复张;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32

低氧血症为重症肺部感染并发症, 发生率较高, 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但重度肺部感染患者多合并下垂部位肺不张, 单一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 无法完全重新开放相关部位肺泡, 且可出现气压伤及肺泡膨胀过度, 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 2]。因此, 选择一种改善氧合水平同时对患者血液动力学无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案对重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治疗极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 通过对比分析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仰卧组与俯卧组, 各32例。仰卧组男18例, 女14例, 年龄23~79岁, 平均年龄(50.4±9.6)岁;俯卧组男19例, 女13例, 年龄22~79岁, 平均年龄(50.1±9.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年龄20~80岁;具有自主意识, 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肝、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缺陷或衰竭者;排除纳入研究前2个月内采用相关抗菌药物或免疫制剂治疗, 可能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者;排除无法定时复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排除合并重大免疫系统疾病及器质性疾病者;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排除有手术禁忌证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压、心电图等体征检测, 将气管切开或实施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仰卧组患者予以仰卧位肺复张治疗, 俯卧组予以俯卧位肺复张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均予以注射用维库溴铵(万可松)2 mg, 咪达唑仑注射液(力月西)5 mg, 静脉注射, 达到镇静及对自主呼吸的抑制作用, 协助清理其呼吸道。肺复张适应证: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稳定, 机械通气FiO2为60%时, 血氧饱和度<90%, 通过胸部理疗、气道管理等积极对症治疗后, 氧合指标仍未有显著改变的患者。肺复张治疗方法:通过氧浓度分数100%, 呼吸末正压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PC恒定为20 cm H2O法实施肺复张, 治疗持续2 min后, 对其静脉血行血气进行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若出现血压较低、低氧血症恶化等并发症, 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1. 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肺内分流、氧合指数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俯卧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与仰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俯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仰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内分流、氧合指数比较 俯卧组治疗前肺内分流为(13.8±1.2)%、氧合指数为(267.8±41.2)mm Hg, 治疗后肺内分流为(9.7±0.7)%、氧合指数为(390.6±46.1)mm Hg;仰卧组治疗前肺内分流为(13.7±1.2)%、氧合指数为(270.3±35.9)mm Hg, 治疗后肺内分流为(10.0±0.8)%、氧合指数为(325.4±59.1)mm Hg。治疗前, 两组患者肺内分流、氧合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0.289, P>0.05);治疗后, 俯卧组肺内分流与仰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0, P>0.05), 俯卧组氧合指数高于仰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1, P<0.05)。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俯卧组出现1例气胸, 并发症发生率为3.1%(1/32);仰卧组出现2例气胸, 3例纵隔气肿, 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43, P>0.05)。

3 讨论

肺部感染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 其机体各项机能下降, 自身抵抗力较差, 易进展为重症腹部感染。而低氧血症为重症肺部感染并发症之一, 较为严重, 可引发肺不张, 抑制患者自主呼吸[3]。近年来, 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肺部感染治疗中,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但其对低氧血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可能为单一应用机械通气可导致肺泡过度膨胀, 影响治疗效果[4]。

相关研究指出, 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予以肺复张治疗, 疗效显著, 可快速增加气道压力, 使肺容积增大, 开放肺不张肺泡, 进而有效改善氧合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 俯卧组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均高于仰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予以俯卧位肺复张治疗, 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水平。这可能是由于仰卧位肺复张可出现气压伤, 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而俯患者取俯卧体位, 胸腔内压无显著差异, 可促进肺泡开放、肺部气体重新分布, 提高肺通气量, 避免正常肺泡膨胀过度, 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水平[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说明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予以俯卧位肺复张治疗, 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 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予以俯卧位肺复张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血氧水平, 且安全性较高, 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艳红, 李东之. 肺复张策略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医学综述, 2014, 21(22):4114-4116.

[2] 张超, 王海清, 王旭东. 不同体位肺复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比探讨.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7(33):17-19.

[3] 于永福, 于湘友, 贾民. 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5(2):167-170.

[4] 王琼娅, 马雁, 李莞婷, 等. 仰卧位或俯卧位肺复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3):6804-6806.

[5] 臧金萍. 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肺炎低氧血症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8):100-101.

[收稿日期: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