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2016-12-07 07:46韩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8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疗效

韩泽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应用沙利度胺与常规化疗的疗效。方法 70例白血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 高于对照组的6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有下降, 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应用常规化疗方案与沙利度胺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沙利度胺;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06

在临床上,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倦乏等, 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而在目前, 急性白血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为化疗, 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 但难以实现理想的长期疗效。近年来, 临床上发现血管生成、血管调控因子与白血病有很大联系, 因此, 抗血管生成成为了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沙利度胺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生成剂, 在多发骨髓瘤、淋巴瘤等疾病中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证实[1]。为了进一步对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应用沙利度胺与常规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 分为观察组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 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应用沙利度胺,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6, 年龄12~55岁, 平均年龄(38.0±8.7)岁, 病程0.7~1.6年, 平均病程(1.3±0.3)年,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17, 年龄13~55岁, 平均年龄(39.0±8.9)岁, 病程0.6~1.6年, 平均病程(1.2±0.4)年,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所选患者均经急性白血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 研究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 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 实施DA化疗方案, 第1~3天给予静脉滴注柔红霉素25~45 mg/m2, 第1~7天静脉注射阿糖胞苷100 mg/m2;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施予VDLP方案, 第1、8、15、22天给予长春新碱2 mg, 口服环磷酰胺2~4 mg/kg、1次/d, 第19~28天静脉注射左旋门冬氨酸6000 IU/m2, 第1~14天口服泼尼松30~40 mg/m2。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口服沙利度胺, 100 mg/d, 持续服用4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①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判定, 完全缓解:原粒细胞Ⅰ型+Ⅱ型<5%, 红细胞与巨核细胞正常, 中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血小板>100×109/L, 外周血分类中没有白血病细胞, 临床上不可见明显白血病浸润导致的症状与体征, 生活基本正常;部分缓解: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在5%~20%, 或者临床体征、血象中有一项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无效:未达到以上三项标准。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bFGF进行测定。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 部分缓解14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 部分缓解17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62.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VEGF、bFGF水平比较 治疗后, 两组VEGF、bFGF水平均有下降, 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而导致机体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的一种疾病, 对于该疾病的治疗,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但此种方法受到骨髓来源及治疗费用的限制, 推广范围不大, 因此,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仍然以化疗为主。近年来, 临床上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会对VEGF、bFGF等正性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进行生成或者分泌, 这些因子对白细胞的生长、浸润与转移能够产生促进作用。这一发现白血病治疗的新途径。VEGF属于糖蛋白的一种, 在促进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选择性的读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Flt-1受体和KDR受体产生作用, 进而促进生理性与病理习惯血管的生成, 因此, VEGF水平能够直接对血管的生成情况进行反映。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VEGF水平的调节主要依赖于旁分泌与分泌, 白血病细胞将VEGF分泌后, 能够直接对内皮细胞膜表面的VEGFR产生作用, 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 又反过来对白血病细胞产生作用, 进而使白血病细胞增生的活性与抗药性得以提高。沙利度胺属于血管新生抑制剂的一种, 抗肿瘤效果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的证明。此种血管新生抑制剂由胺氨酸物衍生而来, 在免疫抑制、调节等方面效果较好, 最初出现时常被应用到孕妇早期恶性、呕吐的干预中, 但在应用时会致使胎儿畸形, 曾经全球禁止使用。但近年来临床上对此种药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此种药物能够使VEGF、bFGF的分泌减少, 在需要进行抗炎、抗血管生成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3]。因此, 临床上逐渐将沙利度胺应用到急性到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 在抑制血管生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但能够使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而且能够实现良好的远期疗效, 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 这一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总而言之, 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中, 临床上可以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沙利度胺, 对患者体内VEGF的表达进行抑制, 从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实施了常规化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了沙利度胺口服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 高于对照组的6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VEGF、bFGF水平均有下降, 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沙利度胺在抑制VEGF、bFGF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说明加用沙利度胺不会致使不良反应增加, 安全性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 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时, 临床上应该积极将常规化疗与沙利度胺联合应用, 以实现提升临床效果, 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 朱宝玲, 何牧卿, 林晓骥, 等.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9):649-652.

[2] 吴立德.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19):4428-4429.

[3] 何牧卿, 何牧群, 林晓骥, 等.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临床疗效研究.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8):1199-1201.

[收稿日期:2016-06-13]

猜你喜欢
急性白血病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信息、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及照顾负担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急性白血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
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