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记忆中的墨脱大地震

2016-12-07 09:37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曾祖父林芝外婆

然而,这样一个古今罕见,有仪器记录以来中国级数最高的地震,在藏地内外都鲜为人知,除了林芝因靠近震中,一些人还略有耳闻外,似乎仅遗憾地储存在了少数仍在世的老人们记忆中,注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今年73岁的外婆来自林芝米林,亲自经历过大地震,从小我就听她无数次说起过那场灾害,至今难忘,也希望能通过自己文字微薄的记录,让这段重要的历史不仅口传于一小部分人,而是能被更多人知晓。

外婆的家乡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南伊”(藏语“圣地”之意),因为人们信奉这里是殊胜的神地。当时每个地方都被认为有相应性格迥异的守护神,有的嗔怒,有的善良,南伊的守护神叫赞多吉旺堆,他被认为是性格极其慈悲的,所以除了那次祸殃林芝各地的大地震外,这里鲜少有自然灾害发生。如今他依然被供奉在南伊的一座山上,那里布满了经幡,以表达民众对守护神的感恩。

军营下的农田

现在南伊村的房子沿马路两边而建,而在五十多年前这里全是庄稼或牧场,人们大多住在当今军营所在山丘下面,那里是几大片绿油油的农田,外婆聊到曾经每块农田都有一个名字,当有人看到牲畜闯入田地里,就能直呼其名,提醒农夫赶走那冒失的闯入者。在初夏的季节里,这里是一眼望去被自然眷顾的郁郁葱葱,外婆说在这片农田右手边的平地,便是过去村落的所在之处,也是地震发生时房屋塌陷,生命死亡的地方。

曾经整个村子都在这片平地上,村庄名叫“中隆”,在林芝话里意味着像胡同一样交叉相错的小巷子,地震之前这里大多是两层结构的石头房。地震发生不久后到处是石头屋子塌陷的废墟,之后的五十多年里老百姓建新房都从这儿运石头,于是废墟的痕迹逐渐消失,现在除了几堵一米不到的石墙的遗迹外,都想不到这里也曾一度萦绕人烟。

外婆舒适地躺在这没有人为打扰而长得格外茂盛的草地上,眼中是仅存的一些和回忆有关的碎石,她哀伤地叹了口气说,“几十年没来这儿了,能在这样的地方长大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呀。”大概是触景生情,于是她又开始回忆起对那次地震她所清晰记得的片段……

据说地震发生的十分突然,“ 不过我现在想想,其实没发生之前也的确有些微小前兆,可惜大家都没太留意。听说那天羌那寺院的僧人们来化斋的时候,他们在草坪上吃斋饭,一个小僧人突然喊着地震了,就惊慌失措地跑掉了,其他人则责怪他乱说话不吉利。当天晚上来化斋的所有僧人们都住在南伊村的大地主家,忽然间天上发出巨大的轰隆声,大地剧烈震动,很多僧人都在地震中去世或负伤,” 外婆若有所思地回忆道。

当时按民间口口相传的说法,地震时就要嘴里默念“地不动,石不动”,紧紧抱着柱子虔诚祈祷,着急地乱跑是会受伤的,遗憾的是事实证明其实当时逃出去会有更多人免遭压死在房屋中的命运。

地震之前,外婆和家里其他几个孩子一同在一间里房里给炒青稞去皮,反应过来在地震后,一群小孩就着急地四处乱跑。后来所在的房间受不了强烈的震动终于塌陷了,幸好她们几个孩子躲在了一个被柱子顶住的粮箱下面,才免遭危险。

曾祖父着急地即刻手握油松做的火把来找孩子们,外婆说她们看到遥远处的火光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小心翼翼地顺着火光的方向摸索着,和父母重聚时唯一看不见的就是三岁的小妹。”

外婆眼前似乎仍能清晰看见小妹的身影,喃喃说道:“ 旧社会时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太有洗澡的习惯,头发脏了后编成一缕一缕的,孩子们的发尾就会被串上小贝壳和小铃铛等装饰品。三岁的妹妹每每摇头,便是铃铛传出的悦耳声音,穿着正好合身的工布服饰。那天她坚持要和妈妈去挤奶,后来太累了就睡着了,妈妈把她抱到最里头的卧室里,” 说到这里外婆沉默了,而结局我也曾从她口中知晓。地震来的出乎意料,还在挤奶的曾祖母下意识就留在房子外了,情急之下忘记了里屋正在熟睡的小女儿,结果她所在的房间第一个塌陷,地震毫不留情地带走了这个才三岁的小生命。

外婆说地震前厨房里有父母和一位很久之前从墨脱县过来的和尚,他在墨脱时因中暑太厉害就被迫离开了,不知不觉来到了南伊村,曾祖父非常有佛心,便留他在家中居住多年,孩子们亲切地叫他叔叔贡杰。平日里村庄有任何法事或宗教活动,百姓都会请他帮忙,他的求雨法事非常灵验,每次天空都会即刻变色。林芝因为地大人少,以及不是十分盛行佛教的原因,因此僧侣不多,碰巧他来这之前就在南伊村深处的扎贡沟山洞里修行过,后来就一个人负责在扎贡沟的两层楼小寺院,献撤供品、打扫念经。

外婆仍然记得关于这位贡杰叔叔的细枝末节,“地震前几天他说自己感觉到一位拿着铁拐杖的神仙在人间和神界走动频繁,当天下午去撤佛像的供品的时候,一座名为‘丹追的佛像流了鼻血,他觉得心里很难受,晚上快日落时回到了我们家里,这之后没过半个小时就地震了。听说地震后这座佛像被倾倒的建筑压在脖子上,身首分离,现在想想当时他如果一个人呆在山上的寺院,肯定必死无疑。”

当时的生活,一般是经过一天的劳作,十点过才吃晚饭,吃完就睡觉。地震之前外婆一家还没吃晚饭,灶上正煮着晚餐,她现在回忆起来便感慨幸亏当时灶上有烧着的水,地震时这些液体把灶里燃着的火浇灭了,邻村在地震时还有很多因灶台里烧着火而发生严重火灾的。

“当时我们家的房子是三楼的石头房,顶楼放庄稼和杂物,二楼住人,一楼用来关牲畜。地震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动物,那天一个晚上都能听到动物在地下挣扎的声音,挖开的时候都死光了,” 说这话时,她环顾了一下这曾经村庄的所在地,似乎那生灵发出嚎叫、颤抖的房屋还历历在目。“那时是八月底,天气温热,整个村庄都是尸体腐烂的味道,但我们因为没有多余的食物只好把那些腐烂了的牲畜肉煮来吃。”

外婆说那时天还没亮,父亲就带着惊魂未定的一家人在废墟中开始寻找小妹,天黑之前终于发现她的尸体,她已经头破血流无法辨认,只能隐约从生前发间挂着的小海螺和那身精心制作的衣服中心痛地认出她的身影,而那摇头时清脆的声音,却是再也听不到了。雅鲁藏布江北面米林方向的所有房子都塌了,无论是民房还是寺院。家里住在另一个村子的奶奶和一个哑巴叔叔,以及其他两个亲戚都在地震中逝世。

“地震后可以处处听到哀号和呼救的声音,但人们已无暇顾及,都在带着痛苦寻找自己亲人的遗体。第二天早上姨姨的女儿带着一壶热乎乎的奶茶和糌粑过来了,那是又冷又饿的一天一夜后我们吃到的第一顿饭,连同味觉的所有感官,似乎都被这一震给震没了,大家一言不发,连吃饭的动力都没有。”

震后连续几天,都是看似永无止境的挖掘,逐渐有用的东西都被挖出来了,曾祖父在打麦场建了一个十分简易的木板房,在磨子里又重新打磨粗糙的糌粑,这样住的吃的就差不多解决了。

外婆说当时家里都是只要吃得饱就没有更高要求,这不久后便是工布新年,做传统点心卡赛时有个习俗就是用面粉做一个蝎子形状,油炸后挂在家门口,寓意是献给龙王的供品从而辟邪。那一年,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它,可见地震造成了多大的悸动。那年的新年三天两头就会地震,大家都人心惶惶,节是怎么过的都不知道。

“再过了大半年,余震逐渐平复,随着心里痛苦留下的伤疤结痂,人们也平静了下来,但大家都不敢再建石头的房子,就改用木头。父亲建了有四间卧室,一个大厨房的平房,也开始买卖牲畜,日子终于走上正轨。”许久之后地震已经埋在记忆的最深处了,在经历资产的重新分配后,曾祖父又建了一个一层的石头房,在那儿度过了人生最平静的一段时光,而房子以最朴实的面貌直至今日仍伫立在那里。

猜你喜欢
曾祖父林芝外婆
外婆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外婆回来了
我的曾祖父
林芝桃花香
装傻的曾祖父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molops (Amphibia: Ranidae) from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西藏的江南
——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