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觉就没有绘画

2016-12-07 14:39胡丽惠谢亮杰赵逸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塞尚美育绘画

胡丽惠+谢亮杰+赵逸田

摘 要: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其首要特征是它的视觉性,没有感觉就没有绘画,多么深刻的理论和学问都必须围绕着感觉来做。塞尚通过对传统绘画的观察提出了“实现感觉”的绘画观点,本篇则通过塞尚的绘画观点来浅谈美术教师如何在基础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感觉。

关键词:塞尚 感觉 绘画 美育

“始终要想着大效果和整体,以及打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永远不要丢掉昀初的使你激动的印象。……我们观察大自然时所得到的昀初印象之中,就是艺术美之所在。假定某一景色使我激动,我一定在潜心表现它的时候,丝毫不放过使我激动的东西。现实是艺术的一部分,而感觉则是对它的补充。……唯有我们自己真正有所激动,我们的热情才能感染别人。”

法国著名画家柯罗这段精彩的描述,给我们真实地再现了一个画家面对使他为之心动的景物时的作画心态。塞尚的风景写生多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因为熟悉的地方总应该是有感情的。他描绘了那么多熟悉的地方,清楚地知道每一块山石的形状、林地中间的空地是什么样子。他曾经在那休息过,在那块石头上抽过烟斗,知道松林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他运用了色彩而不是明暗的办法来表达体积,所有松散的、偶然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组织,被强化成了形状,也许对于现实来说这种表达不是昀准确的,但这对于画家来讲无疑又是昀正确的。塞尚清楚地意识到了是在组织画面而不是简单地抄袭自然.这种感觉是塞尚的真实体验。

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绝大部分要走上教师岗位的美术师范生来说,在未来对自己学生的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放开双手来画感觉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我从学习绘画至今的感受是:学习绘画的时间越久反而越不敢画出自己内心感觉。询问周遭,似乎普遍同学都有同样感受,这便似乎成了绘画界难以破解的一个悖论。

我认为,错误模式下的基础美术教育便是罪魁祸首。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美术课上接触过儿童画、简笔画和线描,更有绝大部分的授课教师会用这样的口吻去上课,“**应该这么画”“你的这里没有画像”之类的教学语言成为了教师们的口吻,慢慢地,在学生的心里变会形成固定的“苹果”、固定的“大树”,从而导致学生们无法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觉和真实视觉感受。

我始终认为学生(这里指小学生,尤指小学低年级),他们有“画不像”的自由,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儿童涂鸦的欲望和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感觉。在过度的“教”和“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表达真实感觉的绘画角度考虑,这样的“教”反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程度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不同,其学习状态和对应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做相应的配合。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对儿童认知和学习接受能力的研究,一味地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潜移默化地扼杀了学生们“实现感觉”的绘画创造能力。

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儿童来说,将所谓“画得好”作为儿童的能力对比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将提升儿童的美感、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作为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实在是令人惋惜。

画出有感觉、有感情的绘画,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是美术家之所以成为美术家的核心所在,亦是大画家与小画家的区别所在;培养学生画出有感觉、有感情的绘画,更是件美术教师难中之难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杨身源编著.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1(2015.6 重)

[2]刘万伦,田学红主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

[3]约翰 .雷华德编, 刘芳菲译.塞尚书信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猜你喜欢
塞尚美育绘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左拉“贬低”塞尚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法国有个塞尚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