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点、细胞分化及预后比较

2016-12-08 11:02张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化内膜程度

张杰

(周口市中医院 病理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点、细胞分化及预后比较

张杰

(周口市中医院 病理科 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研究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特点、细胞分化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于周口市中医院就诊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绝经前患者44例,绝经后患者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细胞分化程度及预后。结果 绝经前组患者例数显著低于绝经后组(P<0.05),绝经前组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及无宫颈浸润患者例数显著少于绝经后组(P<0.05),而中高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小于1/2患者例数显著多于绝经后组(P<0.05)。绝经前组发生淋巴结、宫颈、附件及多器官转移的例数均少于绝经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5年生存率为88.64%,绝经后组为8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女性,且绝经后女性患者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但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应警惕月经紊乱等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

子宫内膜癌;绝经;病理特点;细胞分化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0%,且仍有上升趋势[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其预后多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特点等相关,而临床对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研究相对较少[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于周口市中医院就诊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历资料,比较绝经前后患者病理特点、细胞分化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于周口市中医院就诊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病例资料完整。其中绝经前组44例,年龄32~57岁,平均(46.1±7.5)岁;病程3个月~1 a,平均(0.7±0.2)a;阴道异常流血37例,月经频发31例,腹痛7例,腹部肿块3例,宫体压痛4例,子宫增大29例,具有两种及以上症状体征者34例。绝经后组58例,年龄45~77岁,平均(56.1±8.5)岁;病程2个月~1 a,平均(0.6±0.3)a;阴道异常流血51例,月经频发43例,腹痛9例,腹部肿块4例,宫体压痛6例,子宫增大38例,具有两种及以上症状体征者45例。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特点、细胞分化及预后差异。病理分型根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3]执行,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分化程度根据《妇产科学》[4]中有关标准执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病理特点和细胞分化差异。②观察两组5年生存率及肿瘤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定性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特点、细胞分化程度 两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细胞分化程度、宫颈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理特点和细胞分化程度比较[n(%)]

2.2 5年生存率、肿瘤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绝经前组发生淋巴结、宫颈、附件及多器官转移的例数均少于绝经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率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50岁以上绝经妇女已成为临床共识,但有资料显示,目前子宫内膜癌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45%以上[5-6],本研究中共44例绝经前患者,占43.14%,与文献基本一致。因而子宫内膜癌年轻化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本研究中,伴有阴道异常流血和月经频发患者例数显著多于伴其他症状体征患者例数,(χ2=29.34,P<0.05)。这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有月经紊乱,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相符[7-8],考虑这可能与患者激素水平失调有关。另有学者认为[9],阴道异常流血是子宫内膜癌的首发症状,其流血时间和血流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应十分警惕阴道异常出血、月经频发、经量异常等月经紊乱症状,及时行诊刮或宫腔镜病理学检查,防止误诊和漏诊。本研究显示,两组病理类型均以子宫内膜腺癌为主,但绝经后组透明细胞癌和腺棘皮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前组(χ2=7.23,P<0.05)。这可能与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依耐性有关,透明细胞癌和腺棘皮癌等特殊病理类型病灶多有萎缩,子宫肌层变薄,呈高雌激素状态,肿瘤细胞更容易向其他组织浸润,因而其恶性程度高。李小毛等[10]研究也显示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体弱绝经者,其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与本文结果相符。此外,本研究还显示,绝经前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显著高于绝经后患者,我们考虑这与患者病理类型有关,绝经前患者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细胞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对宫颈和肌层的浸润不及绝经后患者。因而,对于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若能及时诊断,干预治疗,抑制雌激素作用,改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阻滞其向深处浸润,预后应优于绝经后患者。

绝经前组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率虽略低于绝经后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对于是否切除卵巢应慎重考虑。若患者有迫切要求,且肿瘤细胞分化较好,可考虑保留卵巢,但术后应给予激素配合治疗,同时密切随访。随访5年,绝经前组5例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转移。未绝经组7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癌症复发,2例死于肝肾功能严重不全、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2例死于严重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我们建议,治疗过程中,还应充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对患者已有基础疾病进行充分干预。同时做好护理和防治工作,尽量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避免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女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但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预后不甚乐观。临床应十分重视,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1] 方旖骅,周猷伟,颜士杰,等.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166例病例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2):2058-2060.

[2] 叶敏娟,刘冬,叶辉霞,等.近12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变化情况[J].中国社区医师,2014,12(19):127-128.

[3] 余小多,欧阳汉,林蒙,等.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对磁共振成像分期诊断价值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9):692-696.

[4]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2-276.

[5] 鲁照明,叶海琼.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状况及高危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46-447.

[6] 徐珍,彭芝兰,曾俐琴,等.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附358例报告[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9(2):165-169.

[7] 金立娟,张艺玮,魏永志,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药,2014,21(6):874-876.

[8] 刘开元.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孕激素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50-951.

[9] 康彩梅,王菊荣,牛建清,等.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治疗回顾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7(14):36-38.

[10]李小毛,叶辉霞,杨晓辉,等.60岁以上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5):354-356.

R 737.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010

2015-11-09)

猜你喜欢
分化内膜程度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