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教师:让教学变革带着温度落地

2016-12-09 02:07小康鄂璠
小康 2016年34期
关键词:温暖信息化素养

文|《小康》记者 鄂璠

个性教师:让教学变革带着温度落地

文|《小康》记者 鄂璠

一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房树洪感到,今年自己已站到了距离教育梦想最近的地方,让教学变革带着温度落地,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过程中,将会温暖更多孩子的人生

“寻找” 自称“工龄特别长”的教师房树洪经常会去“寻找”温暖,因为找到了“温暖”一个孩子的方式后,他就能将这样的“温暖”带给更多的孩子,而这正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过程。

有着近30年教龄的北京中学教师房树洪发现,最近这几年来,自己在课堂上说话的时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今年的很多时候,这种“少”所形成的常态是,在40分钟的一堂课上,他说的话往往不会超过10分钟;而这种“少”所达到的极致是,整堂课下来,他几乎一句话都不用讲。

自称“工龄特别长”的房树洪在上世纪80年代,刚刚走出中学的大门,就又闯入了中学生的世界,他的教育生涯从那时起步。1997年,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房树洪被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干了10年行政后,他终究还是无法抵抗对课堂的留恋,于2007年又重回“三尺讲台”。2013年,在不知道校址、不知道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待遇如何的情况下,已过不惑之年的房树洪从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跳槽到了新成立的北京中学,3年后的今天,他发现,自己站到了距离教育梦想最近的地方。

信息化时代的“寻源赏海”

北京中学的校园不大,但它的教育梦想中却承载着大大的世界。走进教学楼,“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校训便映入眼帘,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48岁的房树洪熟练地用iPad翻看着提纲,他说在学校里,师生们人手一个iPad,校园里的所有空间都覆盖着WiFi。这或许就是信息化浪潮不断翻涌的结果。

今年年初,《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印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被作为34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要求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同样是在年初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则提出了八大“核心目标”,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其中10M以上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都拥有多媒体教学条件,学校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比例分别达到80%和50%”。

这无疑是教育领域的“新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也促使着房树洪这样的“老教师”开始思索: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教师。今年教师节前夕,在一篇题为《迎着挑战“逆风飞扬”》的文章中,房树洪写道:面对信息化浪潮的不断翻涌,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给孩子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早已过时,就连“给孩子一滴水,老师需要一眼泉”也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当下的渴求,而“孩子们面对海洋,老师如何帮助其选择”似乎应该成为我们思考并践行的话题,怎样让孩子们真正“解渴”,从“海洋”中汲取“营养”,并且能够激活他们寻找更有价值“水域”的愿望,这是教师成长的挑战,也是机遇。

在北京中学,房树洪教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学科,据他介绍,北京中学的老师们从传统的教学方式着手改革,从“语文即生活”、“学习即成长”的大语文观,努力使语文成为学生了解灿烂文化、体会丰富情感、展现绚丽生活的平台,尝试将各种版本、不同年级的文章进行多重整合,归纳成自然、情感、游历、思想、艺术、寻根六个主题,尽可能地延展孩子们阅读的时空。

在课堂上说话“越来越少”的房树洪尝试着把课堂交给孩子们来主导,而他自己则作为设计者,为孩子们搭建起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他还是一位好的引导者,有时候他只讲两三分钟,但却掷地有声,学生们无不叹服。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在精彩的学生展示环节,从年龄上看起来应该会和学生们有“代沟”的房树洪扛着摄像机、挂着照相机,毫无架子地“淹没”在学生中间,为他们记录下宝贵的成长历程。

在房树洪看来,那种传统的“浇灌型”、“填鸭式”的“我说你听”,显然无法适用于现在有很强自我表达愿望和能力的孩子们,而开放课堂便是大势所趋。今年6月教育部研究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而在北京中学的校园里,沿着这一目标,房树洪和他的同事们已开始探索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让理想中的教育目标真正落地。房树洪感慨道,从给孩子们“一碗水”,到领孩子们“寻源”,再到陪孩子们“赏海”,教师也需要一步步“升级”,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教学生“学会学习”。

“60后”将“中国故事”讲给“00后”

根据去年的数据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专任教师已达1539万人,中小学和高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中小学教师中40岁以下的占比56%。显然,“60后”教师房树洪已是中国教育战线上的“老兵”了,但他的心态却并不“老”,正准备考研的女儿常常好奇,自己的老爸为何如此喜欢和他的那些“00后”的孩子们聊天。

房树洪坦言,3年前从“老校”跳槽到“新校”,就是被北京中学的教育理念所吸引,这所学校崇尚“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以“享幸福人生,做中华栋梁”为培养目标,以“仁、智、勇、乐”为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成长。房树洪觉得,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导和支持下,他可以实现自己“带着孩子们一起幸福、一起快乐”的教育梦想。

今年9月,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炉,被舆论誉为“我国基础教育里程碑式的改革事件”。这也让一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房树洪感到,自己已站到了距离教育梦想最近的地方。

房树洪认为自己是一位不盲从、不屈从,并且过于真诚的“个性教师”,他也鼓励他的孩子们勇敢、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如今,辩论和演讲,已成为北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智慧碰撞、韧劲磨炼、缜密思考等能力都在辩论和演讲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这些,在房树洪看来,正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展现。

通过辩题和演讲题目的设置“,60后”的房树洪将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带给了“00后”的孩子们,他和孩子们一起通过互联网来探讨延迟退休、中高考改革等问题,一起关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发射。

一直以来,房树洪都很喜欢温暖的感觉,每当有人问他“你教书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感觉最幸福”时,他都会回答说“有温暖感觉的时候”。他将“温暖”描述为是一种“舒服而没有压力”的感受,他觉得温暖需要自己去寻找。

2016年的初冬,房树洪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共度一周的阅历课程,在这之前,有些孩子对他说“,房老师,我们想跟着您一起搞课题研究”,每每想到孩子们类似的话语,房树洪都会找寻到温暖的感觉。作为教师,房树洪说,他去寻找温暖的感觉其实另有一番用意,他觉得给了他温暖感受的孩子,一定也从他那里获得过温暖,这或许是一个眼神、或许是一个动作、或许是一句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找到‘温暖’一个孩子的方式后,我就能将这样的‘温暖’带给更多的孩子。”

今年年初,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对2016年的中国教育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概括出“十大教育关键词”,分别是回归教育本质、教育供给侧改革、创新教育、协调教育、绿色教育、开放教育、共享教育、教育质量、互联网+教育、教育法治。

在越来越注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过程中,若是再加上房树洪这些“灵魂工程师”们对于温度的烘托,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无疑还将提速。

猜你喜欢
温暖信息化素养
温暖冬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温温暖暖
爱·温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