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旅游及产业发展研究

2016-12-09 07:47
对外经贸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江西省景区旅游

罗 洁 赵 玉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



江西省地质旅游及产业发展研究

罗 洁 赵 玉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

江西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加快地质旅游及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江西省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目前,江西省地质旅游业存在发展效率低,旅游产业配套不完善,结构不合理,旅游市场客源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为实现江西地质旅游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措施:通过加强地质旅游项目开发,加大5A级景区创建力度,开发地质旅游专线,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等。

江西省;地质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知识旅游活动的开展,地质旅游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江西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质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本文对江西省地质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梳理,进而为合理地开发地质旅游资源,有效地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江西省地质旅游发展现状

(一)江西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江西省地质资源以山水风光自然资源为主,兼具地学考察和旅游观赏双重价值。世界文化景观有庐山;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有庐山、井冈山、龙虎山、大觉山;国家森林公园有靖安、三百山、梅岭、马祖山、鄱阳湖口;城市天然湿地有艾溪湖森林公园、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等。江西省地质旅游资源按地质成因大致可分为四类:地貌旅游资源、地质构造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和矿业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江西省地质旅游资源

(二)江西省地质旅游业快速发展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地质旅游业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8569.1万人次,同比增长23.2%;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8392.2万人次,同比增长23.3%;入境旅游人数176.9万人次,同比增长3.1%。2015年旅游总收入3637.7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600.5亿元,同比增长37.7%;旅游外汇收入56700.2万美元,同比增长2.0%。2015年江西省地质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是澳门同胞,同比增长11.3%,人数最多的是香港同胞,为52.4万人次,占入境旅游人数的29.6%(如表2所示)。

表2 2014—2015年江西省地质旅游情况

二、江西省地质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产业发展效率低

旅游产业发展效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投入一定的产业要素,推动产业发展,创造产出,使旅游产业达到一定的效果与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对提高地区旅游业的质量和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西省旅游资源还没有全面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部分旅游景区停留于表面层次的景观开发,功能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缺乏吸引力。提供给游客的产品多为观光旅游产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知识文化学习高度融合的旅游文化产品较少。此外,有些旅游资源在前期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景区景点开发后不注意环境、资源的保护,有些景点已经受到破坏,造成资源浪费。有些景区过度开发、超前开发,使得当前的旅游产业在资源投入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投入与产出比例不科学。

(二)地质旅游产业配套条件不完善

目前,江西省旅游住宿、餐饮业总体数量和层次结构不足以支撑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这是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短板。旅游交通体系还不完善,省内乡村旅游公路、自行车观光公路、城市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高速路里程不足,需加快投入建设。在铁路和航空方面,旅游交通大环境没有改善,到达旅游景点的动车和高铁很少,国内国际航空线路不多。旅游交通问题影响了江西省地质旅游景区进入的通畅性,制约了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地质旅游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部门、地区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人们对地质旅游市场发展认识滞后,地质旅游市场化转型较慢,江西省地质旅游产业要素内部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品质虽较高,但低端产品过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严重缺失,产业链有待延伸。旅游企业集团化建设起步较晚、步伐缓慢,发展滞后,集团化产业规模效益不显著。虽然目前正在加快组建企业集团,但在发展程度、规模、数量和市场影响力方面还不高。

(四)旅游市场客源结构不平衡

江西省地质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以2015年为例,江西省地质旅游总人数为3.86亿人次,国内游客为3.84亿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99.48%,入境游客人数为176.9万人次,仅占接待总人数的0.5%。江西省旅游总收入为3637.7亿元,国内旅游收入为3600.5亿元,占总收入的98.8%,旅游外汇收入56700.2万美元,占总收入比重仅为1.2%。由此可见,江西省地质旅游客源市场客源结构严重失衡,入境游客数量较少。

三、促进江西省地质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地质旅游项目开发

通过加强地质旅游项目开发能推动地质旅游的发展,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虽然一些旅游行业的巨头与江西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但各地市之间的旅游投资总额不均衡,中小型旅游项目多,大型旅游开发项目较少。要推进地质旅游项目的发展,就应按一定比例分层次分重点逐步开发。首先,开发地质旅游重点项目,由省级重点到地市级重点项目层层开发。其次,在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如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集中调度、现场调度、分类调度、应急调度等方式对旅游重点项目给予调度支持。掌握旅游重点项目动态,按时通报建设进度,优先、快速并统筹解决地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每年有旅游项目储备待报、旅游项目立项、旅游项目投入建设、旅游项目开放的局面。

(二)加大5A级景区创建力度

5A级景区是旅游业的“招牌”,江西省拥有6个5A级景区,但总量与建设地质旅游强省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应把创建5A级景区作为旅游强省的核心工程和发展地质旅游的重点,是促进江西省景区建设由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在建设过程中各景区应对照5A级景区创建的各项标准加强建设力度,对创建成功的景区加大宣传并进行奖励,吸引游客来参观旅游。2015年,明月山、大觉山创建5A级景区成功,2016年,龟峰、仙女湖、滕王阁将陆续实现创建目标。

(三)开发地质旅游专线

目前,简单的风景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应该充分利用奇异的地质地貌特点和矿业资源,开发一些地质旅游专线,让游客身临其境,一览奇特的大自然风景,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如修建栈道、石阶路、自行车专线路,推动野外生存游、生态环境游、登山探险游的开发。有的地质旅游专线极具开发价值,如赣南世界钨都考察路线、三百山饮水资源游、“庐山第四纪冰川和鄱阳湖第四纪地质”考察路线等。

(四)发展特色地质旅游产业

由于江西省地质旅游产业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一些景区的珠宝类、观赏石等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与泰山、黄山景区的珠宝类、观赏石等饰品相比差距明显。江西省的矿物标本、观赏石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利用,如钨矿标本、铜矿标本、辉锑矿晶体等深受游客欢迎。信丰的恐龙蛋化石类型丰富,形状各异,化石图文呈放射状排列,是值得收藏的珍贵化石。赣南麦饭石被称为“神奇的药石”,已开发成系列化产品,麦饭石酒被评为江西省名优产品,畅销广东、香港等地。开发富有特色、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的地质旅游产品,可推动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使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江西省地质旅游的宣传力度,让游客了解地质旅游的内容和特色,增加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在宣传内容和渠道选择上可以加大景区景点的展示,在旅游网站上发布各项旅游信息和图片,宣传地质旅游的特色;制作地质旅游景点宣传图片、海报;建立各旅游景点微信公众号;建立电子游客服务中心,与旅行团合作,实现旅游出行交通、食宿、售票网上订购,方便游客出行;强化售后服务,让游客出行无后顾之忧。

地质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江西省旅游景区在进行开发和规划的同时,要对地质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要加强保护,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地质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张树明.江西地质旅游资源特点综述[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3).

[2]江西省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处.2015年江西省旅游增势强劲[R].2015-03-03.

[3]张广海,冯英梅.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2013(5).

[4]刘春济,冯学钢,高静.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J].旅游学刊(第29卷),2014(8).

(责任编辑:张彤彤 梁宏伟)

罗洁(1981-),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赵玉(1982-),男,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项目“江西省地质旅游开发及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GL04);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项目编号:15YD023)。

F59

A

2095-3283(2016)10-0074-03

猜你喜欢
江西省景区旅游
模拟成真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