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文体的语用型阅读教学课例的开发

2016-12-09 12:20黄玉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例说明文文体

黄玉平

在现代汉语中,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运用,主要用于对话交流和信息交换。在语文学习中,主要指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因为文本有不同的体裁,其语言风格、篇章结构也不同,所以,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都应随机调整。如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发基于不同文体的语用型阅读教学课例,对优化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教材梳理,明确课例开发的重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阅读”部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所有学习的体裁主要有童话、寓言、诗歌、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因此,在低、中、高年级针对三类主要文体,解读文本语言,明确教学重点,显得尤为重要。

1.系统整理,了解教材的

编排

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低段以童话课文为主,中段的叙事性文章较多,而高段则出现了较多的说明文。这样的安排,不仅涉及文本样式,更涉及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语文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2.多元解读,掌握语用的侧重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学材都要具备明确的语用功能,所以要对现行教材进行细致的透析,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书》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明确不同文体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落脚点,以教材为媒介,明确各文本的语言训练点。不同文体的课文在“语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学设计要有所突出与侧重,并有重点地予以突破。

二、合作研究,拓宽课例开发的途径

在梳理完相关的语文学习材料后,如何针对每种文体确定一个典型样本进行课例研究,是开发课例的关键所在。

1.探索共性的路径

面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文体,课堂教学中总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性的确定,将是整个研究顺利进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哪种文体,典型课例开发的一般路径为“典型设计—课中实践—课后研讨”。

2.形成个性的样本

样本一:“童话类”的典型教学实录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品读、借助插图和合作表演的手段,品悟童话之美;以“教材空白”为着眼点,抓住反复的故事情节续编,根据文后的提示来改编,利用文本中被省略的内容创编等方法,体验创编之趣;以“课外阅读”为拓展点,通过创设氛围和家校配合的措施,感受阅读之乐。在童话教学的语用策略研究中,形成了“童话类”的典型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片段

样本二:“叙事类”文体的典型教学片段

叙事性文体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教师把握住这一文体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赏析文章。研究中,通过寻文脉、品语言、立形象、悟情感的一般模式,呈现了“叙事类”文体的典型教学设计。

样本三:“说明文”的典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语文味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为了让说明文教学变得扎实而灵动,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挖掘语言因子,品出语文味;落实朗读训练,读出语文味;强化实践运用,习出语文味。为此,我们确定了“说明文”的典型教学设计的样本。

附:高段说明文《鲸》第一课时的教学简案

一、直入兴趣点,顺学而导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出表示时间及鲸的祖先活动地点的词,想想鲸是怎样进化的。

2.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鲸的进化过程表。

3.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表格,看有什么发现。

二、紧扣重难点,以教导学

第一板块:明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第二板块:抓要点,明结构。

第三板块:知方法,悟特点。

三、巧抓语用点,以练促学

1.课件出示:四张扬子鳄图片(有觅食、休息、活动等不同画面),同时配以资料袋。

2.当堂练习:请你为“中国扬子鳄村”的扬子鳄写一段解说词,用上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课例研讨,优化课例开发的样本

在寻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中,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倾向的变化,形成基于语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与课例。根据我们的研究假设,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我们不断优化与改进。首先,选准各文体的教学切入点,深挖文本内涵,解析言外之意,在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其次,通过积累大量丰富的教学案例予以分析提炼,最终总结并形成相关文体的课例。

预设基本流程如下:

1.制订目标,聚焦语用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年段和文体的特点,采用互相研讨与专家引领的方式,区别对待以“课文理解”和“语言语用”为方向的目标,认真制订语用教学目标,为课例开发做好铺垫工作。

2.教学过程,凸显语用

紧紧围绕语用目标,进行语用教学设计,不断在课堂上进行尝试,一课多磨,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寻找最理想的语用教学策略。当然,语用教学是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展开的,我们汲取基于内容理解的先进教学理念,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服务,相互支撑。同时,形成语用型课例的评价依据。

四、无限延伸,提炼课例开发的策略

在形成不同文体的语用型阅读教学课例的过程中,通过专题研讨、专家点评、反复磨课等多种形式的探究,积累了很多语用教学的策略。这些策略将最大限度地为一线教师参考,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

1.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

课本上每一篇课文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点,都应该成为“语用”训练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选准教学切入点,深挖文本内涵,解析言外之意,在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延伸处、情感处等,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

2.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

训练之所以被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训练的机械、单调、乏味、令人生厌,因而“语用”训练的形式要丰富多彩,才能让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中乐此不疲。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用策略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语用因素,有了语用意识,就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及时捕捉到话语交流的最佳机会,丰富语文课堂的语境。

3.形成不同文体的语用教学范式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交融统一的学科,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程。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抓住了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本质,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中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在动情朗读、精心默读中学习语言,在大量背诵、丰富积累中学习语言,在迁移运用、摘抄写作中学习语言。本课题研究中所呈现课例中的教学策略,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老师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教学的环境和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当然,语用型的课例开发是永远不能止步的。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课例说明文文体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说明文阅读专练
另类文体巧谋篇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