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千年石窟搬到画布上 王秀章

2016-12-10 02:09殷贝由采访对象提供
珠海 2016年11期
关键词:立体油画文化

文|殷贝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把千年石窟搬到画布上 王秀章

文|殷贝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下午3时,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斑驳的油画布上,艳红的色彩更加耀目。这幅正在创作中的立体油画《三灶万人坑》高2米,宽1.6米,流淌的“鲜血”和堆砌的“白骨”强烈地冲击着观者的视觉和内心。王秀章说,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让人震撼,过目不忘,然后铭记……

刚刚结束了甘肃省博物馆“黄河情·丝路韵”的个人画展,以及“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的行程,就分秒必争地再执画笔,在王秀章看来,所有在画室的时间,都是投入、享受和愉悦的。

“丝路·古韵”所呈现的藏式文化

穿越汉唐盛世,漫步宋元明清,见证历史穿越,融汇西渐东传,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在流沙坠简般的岁月里得以深厚沉淀……长期以来,王秀章都深深眷恋着曾经学习、工作,陪伴他成长的大西北,以“他者”的眼光审视异族文化。在其不少作品中,触动观众内心的往往不是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大概念,而是点点滴滴细节处的小情怀。《塔尔寺集市》上等待交易的藏族小伙子,《行者》坚定而悠远的眼神,严冬里温暖的酥油茶,沐浴节洗漱的阿佳,嬉戏玩耍、依旧怀有孩子般童真的阿卡……你不必听懂她们的语言,单单是她们脸上淳朴的笑容,深深的皱纹,凝视的眼神便足以打动人心。还有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服饰,越是细节处,越是触动人。浓郁异族风情的融入,展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融合的大趋势。

在反映藏文化的画作中,除了借助牛头、藏式陶器、玛尼石等传统意向之外,他也试图用亲身经历演绎在藏地的生活。通过作者有意刻画,《我的土豆》再现了一位汉族画家唐突闯入的画面,故事感由此而生。当作家被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土豆所诱惑时,朴实的少年道一句“我的土豆”,将孩子的纯真展现出来。“我的土豆”与西北民谣“都是我的”不谋而合,不同的人物背后,是相同的文化原型。

在丝绸之路上,大自然赋予这里仿佛调色盘的美丽和苍茫雄浑也在王秀章的作品中一一展现。5米的大画《雪域头羊》和《晨雪》都是其今年的新作。他的眼中、画中,雪域让生命更纯粹。雪山下的牧歌,驮盐的羊群,转场的牦牛,飞驰的骏马、欢快的锅庄,让人们从画面的动感和张力中感受到一种不同的美,像等待天边的鼓声来奏响旋律。还有,嘉峪关的讨赖河大峡谷,终年流淌着祁连山的雪融水。这水原名“呼蚕水”,意喻上天赏赐的水。峡谷的西面是浩瀚无际的大漠,南面是祁连山,北面连着嘉峪关。一吊索桥横跨峡谷,岸这边是仿建的汉代兵营,岸那边是戈壁古民居,流连于此,戈壁大漠的苍凉与寂寞就像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呼唤,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而对于丝路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王秀章也选择用现代与远古强烈的冲突感去表现。比如,妙音天母不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佛像绘画范式,真实的面孔出现在唐卡绘画的背景中,鲜活感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天籁般的声音透过画卷隐隐传来。飞天壁画中婀娜多姿的人物也被给予血肉之躯,灵动的画作背后是作者丰富善感的灵魂。千年前的兵马俑依旧诉说着当年的刀光剑影,然而时光飞逝,能跨越时空的依旧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可触碰的唯美立体油画

“日日深闺绣不成,眉头恰似去年情。墙花又湿苍苔露,斜向西窗趁晚晴……”一幅立体油画《花窗仕女》将古代仕女的情态、美态展露无遗,令人惊叹不已。

“这到底是雕塑,还是油画?”站在画前,总情不自禁地想伸出手触摸一下那窗花里的仕女,那如汉白玉雕刻般精美的观音,那倚在门边的肚兜女孩…… 还有那头上缠着带血绷带的兵马俑,胡髭翘着骁悍与不驯,如果他突然开口,浓厚的秦腔又兼古调,吃惊的观者该如何走避?这或许就是立体油画的魅力,每一幅作品在恬淡却极富张力和吸引力的画面里,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能量。

“立体油画”是油画和雕塑相结合、装置艺术和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新的画种。它利用现代多媒体材料,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手法和中国传统艺术手法,能够在画布上表现出雕塑的感觉,视觉冲击力很强。针对这个“独创”,王秀章的注解是,“艺术的再创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经常在欧洲举办联展、个展及艺术交流,并潜心在法国卢浮宫临摹名画。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战神,甚至一些大门的浮雕,让其收获颇丰。后来,他又到印象派发源地沙都,意大利、罗马、比利时、荷兰、德国参观了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观摩研究了不少雕塑和大师的油画原作。他还在佐恩的故乡瑞典观摩其钢笔素描、水彩、油画作品。这

祈福布面油画 175×99cm

王秀章

1959年生于江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珠海画院副院长,珠海市人大书画院副院长,珠海诚丰美术馆馆长,广州画院签约画家。多幅油画作品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以色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些艺术大师各种绘画技巧及风格,成了他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决意要以“最中国”“最民族”的作品打动世界。因此,他的画作中无论是唐、清仕女,敦煌雕塑壁画,秦兵马俑,或是异域民族风情的人事物,都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和唯美的元素。

唐仕女布面立体油画60×50cm

在表现手法上,这种可以触摸的油画更是呈现出无法复制的唯美。“但它的确很难”,王秀章坦言,仅研究创作立体油画的材料,就花了多年时间实验,实践,经过无数次推倒重来及材料组合,才有了如今的效果。而创作一幅立体油画,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点点堆积画面,一层层雕塑造型,工作量相当大,对各种技法的要求也非常高。曾经有一位德国画家不惜高价购买下立体油画,拿回家敲碎,想研究所用的材料,结果一无所获。

此外,画中部分材料也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窗花系列,其装置采用的窗花,系原汁原味古老而赋有传统美感的镂空木雕神龛,那些千寻百觅而得,来自于明清或民国时期的物件,浸润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已不仅仅是作品的点缀,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精品。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王秀章何以多次在法国巴黎、南锡,瑞典斯德哥尔摩,荷兰阿姆斯特丹办展,都备受收藏家、艺术同行以及艺术爱好者追捧。

沿着丝绸之路不断前行

回首数十载的绘画人生,王秀章说,其实很简单。这个1959年出生于江苏的小老头儿时就对字画情有独钟,平时喜欢拿柳条在墙壁上 “涂鸦”,13岁开始帮别人写春联讨生活, 到15岁时,他的字画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高中毕业后,他报名参军,一年后更被部队保送到青岛师范大学,进行正规的美术学习。经过不断努力,1980年,他所创作的油画《母爱》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奖,当时他年仅21岁。

后期王秀章获得的赞誉和奖项更多,他也始终笔耕不倦。除了立体油画,他构思巧妙的油画还打破了平面和立体的界限,穿越时空。比如敦煌壁画里著名的“飞天”,王秀章巧妙地把它用作杨利伟驾驶神舟5号升空的背景。这一构思不仅将油画和国画完美融合,也让观者在画面方寸之间,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归纳创新,引领观者去发现、选择、寻找、感受、挖掘。作品既着力体现社会时态,又能深究文化之本。彩陶乃中国文化之根,绘画之源,是神奇丰富的史前“中国画”,由此纹饰催生出的甲骨文更是蕴含了中华文明之初的璀璨与深厚。作品《睡梦》中雕梁刻柱的闺床背后隐隐若现的甲骨文,既是对已逝岁月的追随,也是对已逝文化的感伤。画作《华夏魂》中绘有远古时期的瑞兽,有莲花有枪炮,有将士有文人,有衙门前英武的雄狮,也有丰乳肥臀的唐代仕女,有西域孤独前行的驼队,有怒眼圆睁的北魏装甲武士。如此密集的文化符号娓娓道来千年的历史,象征着多元的华夏文化背后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往事。置身其中,时光擦耳飞逝,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局内人。

明年,等待王秀章的还是一个接一个的展览,平凉、青海、新疆,他也依然走在丝绸之路上,这条路,他希望能走得更远,东亚、中亚、西亚……乃至海上丝绸之路。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将郑和下西洋绘在画布上,又是怎样一种呈现。

唐壁画·女人布面立体油画100x80cm

供奉布面立体油画91x75cm

猜你喜欢
立体油画文化
一张油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念个立体咒
油画《塬下》
油画
谁远谁近?
立体登陆
《岁月长又长》(油画)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