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趋势及对未来信息传播的影响

2016-12-10 01:20杨嵩
记者摇篮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互动

杨嵩

【摘 要】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加快,加之受众对信息时效性、现场感等多角度需求的日益增长,使网络直播应运而生。目前,网络直播从最初涉足体育赛事到如今在其他类型的节目直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我们一直以来单纯依靠电视直播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

【关键词】网络直播 互动 受众参与

电视直播是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是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优势的播出方式。

目前,网络直播自身还没有公认的并准确概括出的定义,为方便起见,不妨参照传播学及电视现场直播的概念给网络直播下个简单的定义: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其形式也可分为现场直播、演播室访谈式直播、文字图片直播、视音频直播或由电视(第三方)提供信息源的直播;并且具备海量存储,查寻便捷的功能。

与传统电视直播转瞬即逝、不易复制相比,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快速传播能力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效率已经让大家知道直播的好处,受众减少了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加快了信息的传播。

目前,依托网络媒体的音视频高速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网络电视直播,如CBOX央视直播、云图TV、HDP直播,即电视节目的网上播放;二是综合性网站直播,如央视网推出的NBA、欧洲杯等各类热点体育赛事直播节目。

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网络直播把信息传播与技术推广应用推向了更高的发展层次。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文字可以捏造,图片可以修改,就连视频也能剪辑制作,唯有直播的方式可以让受众与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实时对接,能够让受众产生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正因为真实性和强大的互动性拉近了网络直播与受众的距离。

一、网络媒体受众广泛

网络直播服务2016 年上半年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并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巨大,其广度与范围远远超过其他媒体。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79亿,网民使用网络客户端接收信息的比例为81.6%。与2015年底相比,用户规模增加1487万,半年增长率为2.6%。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18亿,占移动网民的78.9%,较2015年底规模增加3635万,增长率为7.5%。数量如此庞大的受众群可以与传统媒体一较高下。

由此看来,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而随着用户体验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对个性化、实时化的新闻资讯有了更高要求,而移动4G网络的快速普及为利用网络进行体育赛事和新闻直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二、观看渠道更加多样

网络直播可以让受众拥有更多的接收方式。随走、随看、随播成为了网络直播的鲜明特征,这些特征就来源于不断更新的移动网络终端设备,从电脑到平板,再到智能手机、VR模拟现实技术的一步步发展,体育赛事和新闻事件的网络直播可以实现即时收看,受众已经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电视媒体获取信息。这种改变让受众在观看直播时可以自由把握观看的方式和进程,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受众还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节目的检索并回看。网络终端的多样性使获取网络直播的选择方式更加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网络直播的选取和观看,在收看网络直播的同时,由于选择性并能获得更多的幕后故事。

三、观众互动性更强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直播的突出特点是增加了互动性。利用传统电视媒体观看直播节目,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难以实现互动交流。而利用网络直播观看节目,信息传播是双向的,受众能够亲自参与到直播活动当中,而且网络直播的互动方式从之前的文字到图文,再到语音,现在已经进入到了视频互动的时代,互动模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如在里约奥运会上,腾讯获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网络播映权,对全程17天的精彩赛事进行了连续的直播。

在奥运赛事以外,腾讯还邀请了包括孙杨、苏炳添、马龙等在内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中的40多位明星运动员,在赛后第一时间,通过直播平台与广大观众进行即时互动,分享赛后的经历和感受,讲述运动员的成长故事与精神传承。

而在2016年8月10日晚上,因为在里约奥运赛场上脱口而出的“洪荒之力”和各种表情走红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开启直播首秀。短短一个小时,直播人数累计达1055万,结束之后粉丝数高达160多万。这样的高聚焦率在以往的电视直播当中是很难实现的。

直播节目开启了与网友互动交流的新模式,实现了欣赏赛事、了解赛况、挖掘花絮、网友评论的互动效果,使以往单纯收看直播节目变为集观看、交流为一体的多元化活动。

四、网络发展对直播的影响

网络直播依托强大的互联网作为支撑,使接收信息的时间、地域不受限制。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播高质量、高清晰度、大容量的视频信号已经不存在技术难题,只要身处网络覆盖到的区域就能随时获得想要了解的音视频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受众收听收看各类直播节目,这也为信息的传播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宽广。

五、网络直播的低成本运作

传统的电视直播在报道事件的全过程中,需要一台甚至几台卫星转播车,还要配置诸如录像机、微波发射机等一大批价格十分高昂的设备,而且现场拍摄到的图像信号还要经微波或卫星转发回后方的电视台才能实现音视频的同步播出,直播成本长期居高不下,让很多并不具备相应实力的地方电视台望而却步,高额费用是制约电视直播的重要瓶颈。

网络现场直播对设备的要求就相对较低,只需一台高清数字摄像机和一些网络连接设备,总投入不高,人员也是可多可少,整个音视频的传输过程均可在网络上进行,制作成本与电视直播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endprint

电视直播从开始布置场地到活动开始,其间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工协作,从选派人员到现场的机器摆放,需要很长的执行周期。网络直播由于技术门槛较低、易操作的特点,完全可以由个人来完成,现场不需要借助额外的人力物力支持,从接洽到勘察场地,再到开启直播,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仅在北京就有30多家公司从事网络直播。和传统的视频网站不同,网站上的视频内容需要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网上播放,而网络直播由于是随拍随播,所以如何对直播内容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是直播平台面临非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之中难免出现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涉赌、涉毒、涉黄问题。

在此背景下,2016年4月18日,百度、新浪、搜狐、爱奇艺、优酷、花椒等20余家从事网络表演(直播)的主要企业负责人共同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该公约承诺:网络直播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对于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网络直播可以说是受众信息需求的一次大升级,越来越严格的直播监管措施的出台,能让更多网络直播平台的运营者清醒地意识到,网络直播依然需要遵守“内容为王”的传播定律,以打造亮点和品牌,让直播内容更加多元化,多制作出优秀的直播节目,才有机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直播的概念有了新的诠释和发展,网络直播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电视的年轻用户,新的技术和传播方式,增强了网络平台讲故事的能力和手段,这种转变也是未来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更多的人关注网络直播,通过网络信号,在线收看球赛、体育赛事、重大活动和新闻等。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受众有了广阔且自由的选择空间。当然,直播技术随着移动互联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还会有新的进步。到那时,我们将能够真正地随时随地地体验直播的快乐和便捷。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6月;[2]宋长乐.《中国女排赢了,传统电视直播哭了,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笑了》,36氪,2016-08-24 ;[3]范卫锋.《新媒体十讲》[M],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4]王宏.《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5]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6]《北京网络表演(直播)行业自律行动公约》,2016年4月18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互动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