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民生”圆心 延长“民本”半径

2016-12-10 08:07周建设
新闻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民生内涵

周建设

【摘 要】民生新闻是当前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本文通过研究民生新闻的基本内涵和民生新闻报道的现状,指出了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从操作层面对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民生新闻;内涵;问题;探索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生活、生产的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人们“关心的事、身边的事、麻烦的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在当下,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民生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到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对民生新闻的报道都不惜版面、时段和流量,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民生新闻的基本内涵

民生新闻为什么深受到媒体的青睐和受众的喜爱呢?《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色彩,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而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义,目前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笔者认为,民生新闻不是一种有关新闻体裁的概念,而是由其报道内容所决定的一种通俗的称谓。从新闻体裁上来看,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消息、通讯、特写等;从传播内容上来看,可以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等。

(一)报道内容民生化

民生新闻的受众是普通的民众,其传播的信息也是为了让民众接受、认可,并为民众生活、生产提供便利服务,所以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关联。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比如房价涨跌、食品安全、卫生健康、交通出行,以及菜篮子、米袋子等日常生活信息。二是反映民众的诉求和愿景。对于民众的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是民生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更容易引起民众心理上的共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对民主权利、道德水准、法律意识等问题普遍关注。

(二)报道视角平民化

由于报道内容以民生题材为主,这就要求民生新闻报道要自觉运用平民化视角,报道群众关心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这里说的报道视角平民化,是指民生新闻的报道不能像时政新闻那样,突出新闻的指导性,以高于民众的姿态对民众进行“说教”,而要用“平视”的角度,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社会大众和弱势群体。

(三)报道理念民本化

“以人为本”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执政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更要秉持民本观念。新闻从业人员要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反映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只有做到“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与群众心气相通,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才能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二、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民生新闻遍地开花,风生水起,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推出的民生新闻专栏专版,也受到人们欢迎。但是,在这异常热闹的背后,理性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当前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内容肤浅、信息效用差,新闻价值不高

人们对有效信息的需求使民生新闻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有效信息不等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日常琐事,很多经济事件、法规政策等信息也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具有很强的效用价值和服务性。据调查,目前媒体对民生新闻报道内容主动选择不够,喜欢追求短平快,多局限于民众生活的琐碎事情之中,信息的效用价值不高,对民众的生活、生产帮助不大,对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不深入不透彻。

(二)报道面窄,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甚至上网都经常能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民生新闻,尤其是同城的同类媒体之间更是常常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编辑记者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不愿意下功夫,报道面太狭窄所致。此外,新闻线索的来源多是由读者通过新闻热线、QQ群、微信群提供,往往造成多家媒体收到同一条线索。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对民生新闻的创新也很不利。

(三)追求关注,过分迎合受众心理,媒体的引导职责跑偏

编辑记者对民生新闻素材的取舍往往过分迎合受众心理,特别是对负面新闻事件的报道,媒体积极引导的作用难以发挥。这样做也许短期内可以提高阅读率和收视率,但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人们反感。

三、民生新闻报道创新的探索

民生新闻的民生意识、民生视角、亲民色彩,不但为新闻实践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也对民生新闻的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民生新闻做得让人们更乐于接受?笔者从创新表达方式和优化报道内容两方面着手,谈谈对民生新闻报道创新的体会。

(一)创新表达方式,可以使民生新闻报道不仅“出新”,而且“求活”,让受众对民生新闻爱读、爱听、爱看

1、善于使用群众语言

群众语言是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的语言。这类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具有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心声,通俗易懂的特点,说服力和感染力较强。民生新闻要讲究语言表达方式,善于使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使报道更容易让群众接受和喜欢。

2、讲群众爱听的故事

讲故事的能力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与涵养。新闻从业人员要从宣传思维向故事思维转变,提高自己讲故事的水平,故事讲得好,讲得动听,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就能引起群众的兴趣。

3、细节决定传播效果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借用到新闻报道中,可以说细节决定传播效果。《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报告文学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陈景润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的细节,却久久留在人们的脑海中,难以忘怀。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4、运用独家视角处理共享资源

媒体都喜欢独家新闻,但独家新闻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况且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已将独家新闻消于无形之中。编辑记者每天处理的信息都是共享的新闻资源,如何从中发现独家视角,提供独家见解,做出独家分析,得出独家结论,这对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优化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就是摒弃远离读者的宏观视角,以民生为圆心,以群众关心的内容为半径,选取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从小处着手小事入手,以增强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和感染力

1、吃透“两头”,寻找上下共同关注的“契合点”

吃透“两头”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心中要有大局观念,熟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重点,同时还要有大众情怀,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通过在“契合点”上下功夫,报道党和政府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报道既受多方的欢迎,又有利于推动问题解决。

2、发掘生活中的“盲点”,使之成为民生新闻的“热点”

高度的新闻敏感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能捕捉到有新闻价值的焦点、热点和难点,还要能发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盲点”。在这方面,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做得很到位,经常选择一些“盲点”进行报道。2014年4月30日 ,《冰点周刊》推出的《开往北京的814路公交》特稿,关注了住在燕郊,工作在北京的工薪一族的交通苦旅。这篇报道引起了北京、河北两地交通部门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关注,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3、围绕“三贴近”,做好主题报道的新闻策划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编辑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也是媒体做好新闻报道,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围绕“三贴近”,选择事关民生的重大题材,在报道前进行精心谋划,对报道内容进行充分发掘、展示和分析,通过多篇稿件的组合,使受众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进程和全貌。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农村版)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民生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