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无锡民企代际传承的历史经验

2016-12-10 13:22沈云福李广平
中国民商 2016年8期
关键词:星海无锡

沈云福+李广平

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一大重镇。据1937年统计,无锡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三,列上海、广州之后;职工数仅次于上海,为全国第二。在无锡经济发展中先后崛起了以杨、周、薛、荣、唐蔡、唐程为代表的六大民族工商业家族集团和大批民营企业,并在上世纪上半叶,大多相继实现了代际之间的传承,有成功也有失败。解析无锡民营企业代际交接情况与经验教训,无疑对当今民营企业总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典型的历史借鉴意义。

无锡近代企业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代。第一代民族工商企业家大多活跃于上世纪初的一二十年时间里,年代中期以后,一批子侄辈的年轻企业家逐渐崭露头角,开始扮演主要角色,形成新老两代企业家交替过渡的状况,至抗战前后代际交接基本完成。

第一代创业者选拔和培养后代接班人,并使企业控制权顺利交接,是基业长青的首要前提。以工商事业在当时是否延续并发扬光大为评判依据,近代无锡六大家族企业的代际交接,出现后续成功、事业失败和留下后遗症三种情况。

情况之一,荣、薛、唐蔡、唐程四大家族企业总体后续成功。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棉纱大王”、“面粉大王”。抗战初期荣宗敬逝世之后,两房事业逐渐分离,企业控制权后继者分别是荣鸿元(荣宗敬长子)、李国伟(荣德生女婿)和荣毅仁(荣德生四子)。荣鸿元、李国伟分别在抗战期间乃至抗战后维护和复兴荣氏实业做出重要贡献,荣毅仁则在解放后维系了荣家在大陆的事业,成为众所周知的一代“红色资本家”。唐(保谦)、蔡(缄三)集团,其企业控制权的交接颇有争议,最终由强者唐星海胜出。创办丽华布厂、丽新纺织厂和协新毛纺厂的唐(骧廷)、程(敬堂)集团,其事业后继者是唐君远(唐骧廷次子)。他和唐星海一样把唐氏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地。

情况之二,生前被称为“煤铁大王”和“金融大亨”的周舜卿,身后事业归于失败。

周舜卿,早期闯荡上海滩,成为一代“煤铁大王”,并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商业储蓄银行——信成银行。

并在家乡无锡建立起裕昌、慎昌等多家丝厂。1923年7月,周舜卿去世,长子周肇甫接手家族企业。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国际市场生丝滞销,无锡的丝厂纷纷破产倒闭,周氏经营的丝厂亏蚀巨大,不得不抵押给金融机构。后因周肇甫生活失调,举措失当,企业协理又在企业抵押借款和赎还的过程中上下其手,终使工厂被债权团拍卖给他人。抗战爆发,无锡沦陷,周氏工厂或烧,或拆,从此消失。

情况之三,杨宗濂、杨宗瀚兄弟身后事业留下不小后遗症。

无锡第一家近代工厂,是杨宗濂、杨宗瀚兄弟于1895年创办的业勤纱厂。杨氏兄弟相继去世后,工厂控制权和财产支配权未能妥然交接,两房后人为争夺经营权互不相让,矛盾凸现。双方议定采用轮值经营的办法,即每隔3年。由两房轮年租办的办法,对业勤厂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后果。因为当值的一方往往为了盈利,对机器疏于保养,对房屋不加修理,不注意革新生产技术,加之积累盈利全部取走,不可能扩大再生产。业勤纱厂每况愈下,直至抗战期间毁于战火,从此销声匿迹。在此期间,杨宗濂之幼子杨翰西在无锡另辟广勤纱厂,并与在北方创建华新纺织公司的堂兄杨味云遥相呼应,才使杨氏事业得以延续发展。

从这一轮锡商代际交接的成功做法来看,无锡第一代企业家对二代育苗培养、基层锻炼直至上马帮扶颇有讲究,大致可概括为“10个字”。

一是“深造”:选派子侄去国内外名校深造,让二代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广视野。无锡近代第一代企业家除了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出生较早,程敬堂出生稍晚外,一般都生于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而且有相当一些出身于官宦人家或书香门第,自幼接受的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对近代企业经营知识和管理还停留在浮光掠影的层面。但他们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倍感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格外重视让子女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不惜代价送去国内乃至外国一流大学深造,让他们系统地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学成后再进入企业。

荣宗敬长子荣鸿元、荣德生长子荣伟仁,自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科毕业后,即分别进入申新二厂、五厂,主持企业经营管理。其他子女如荣伊仁、荣研仁、荣鸿仁等,都深受美式教育之熏陶。

唐骧廷之子唐君远先后在上海南洋公学、苏州东吴大学就学,出道后即协助父亲筹建丽新纺织厂。1919年秋,唐保谦在儿子唐星海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立即把他送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23年10月唐星海回国时,已获得纺织技术和管理两个硕士学位。

无锡近代企业家派子女出国培训的特色明显:其一,讲究实用,而不特别看重学位。1946年9月,荣德生派九女墨珍、七子鸿仁、孙子智明去美国留学时,行前再三叮嘱道:“在外不必以学位为目标,只要在事业上学会实用本领,一生受惠矣。”其二,针对性强,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决定学习专业与方向。荣德生在1946年曾表示:“余之令二儿游美,七儿留学,皆与此事业(即筹建天元麻纺织厂——引者)有关,希望得些经验。”从当时留学的大部分企业家子女所学专业看,几乎都与工商经济和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如唐星海在美国既攻读管理,又攻读纺织;薛寿萱虽攻铁路,但方向却是管理。其三,留学归国者大多具有真才实学,“海归”后成为其企业发展的顶梁柱。荣德生对此曾予以充分肯定:“余历观留学归来、致力于事业者,多有成就”。

二是“选择”:对事业后继者慎重选择,好中选优。以创办永泰丝厂的薛南溟为例,他生有3个儿子:育津、汇东、寿萱。1924年薛南溟在无锡南门外芦村一带购地200余亩,筹建无锡太湖水泥公司。具体的事务落实到长子薛育津身上。后因太湖水泥公司投资失败,让薛南溟对长子失去了信任。再看其他两个儿子,次子薛汇东热衷于体育事业,无意于工商,只有三子薛寿萱是理想的接班人。三子薛寿萱早年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留学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薛寿萱接棒后果然不负父望,施展才能,既依托资本优势控制优质蚕茧资源,又通过不断推进技术改造,使得永泰蓬勃成长,到上世纪30年代成为中国丝业台柱,赢得了“茧丝大王”的美称。

三是“磨炼”:培养后继者注重基层磨炼,使之多接地气,学习掌握关键技术和业务。二代创业者在完成中、高等教育的学业后,父辈又让他们到基层磨炼,学习业务,培养成不同于一般工程师、会计师的新一代企业家。1922年建厂初,唐骧廷、程敬堂聘到一位英国印染工程师汤麦斯,全年需花费银洋5000多元,相当于当年该厂全部在册职员(经理在内)全年工资的总和。汤氏到厂后,唐骧廷立即将儿子唐君远召回,并聘请北京高等工专毕业生张佩苍,一起做汤麦斯的助手,学习印染技术。荣毅仁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期间,每逢寒暑假,回到无锡,父亲荣德生都要叫他到茂新面粉厂实习。这为他大学毕业后正式到厂里做事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薛寿萱留美专攻经济,才智过人,并且十分敬业。尽管如此,薛南溟还是先派他到厂见习,在熟悉情况、作出成绩后,才正式任命他为协理,逐步挑起重担。

无锡近代企业家在人才问题上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在于不惜代价栽培子女,还不惜重金延聘人才,构成人才团队。荣德生曾说“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基也”。得人才者得天下,无锡的一些企业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确立自己的优势,打开一片天地,关键就在于获得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

四是“磨合”:提供平台,加强磨合,帮扶二代成功创业。1923年10月,留美归国的唐星海回到父亲工厂,协助六叔纪云和三弟晔如管理庆丰。唐星海发现工厂存在不少问题:厂里缺少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有关权力都掌握在身穿长袍马褂疙瘩帽的工头手里,车间现场管理松弛,技术员无权处理技术问题,相比美国同类工厂,生产效率低下。开明的董事会划出一个车间给唐星海做试验,让他负责改进技术管理,为期一年。一年后,结果出来了,无论是单人、单机的效率,还是单件的价格,都远远超过其他车间。董事们对试验结果大为满意,把唐星海从总稽查升为副总管兼任纺部工程师。第二年,唐星海逐步担任庆丰厂长、公司总经理等职务。“西装替代马褂”,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终在无锡纺织业中与荣氏集团、唐程集团成鼎足之势。

又如,李国伟毕业于唐山工学院,学的是土木工程科,毕业后在陇海铁路工程局任职。当他娶荣德生的长女为妻时,荣德生曾评价其“具大器”。后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去汉口帮助荣家筹建福新五厂和申新四厂,并接任福五、申四两厂的经理之职。1933年,申四在停工维修时不慎起火,除栈房和公事房外,厂房、设备全部被烧毁。面对惨重损失,他心情十分沉痛,但长辈们并未一味责怪他,而是宽容包涵,荣宗敬亲自召开股东大会,决定追加股本,重建工厂。到1935年春新厂建成,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流的大型纺织厂。他在抗战中力主内迁,历经艰险,构建并发展了大后方的民族工商企业。

五是“家教”:注重家教门风教育,积极灌输人道和商道准则。“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两句话是荣德生为无锡荣家梅园撰写的一副楹联,并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荣德生在1926年还主编了《人道须知》,前四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讲中华道德的核心内容,《人道须知》的后四卷“家庭、生活、自治、处世”,讲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此书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对荣毅仁的影响很深。荣毅仁在岁时撰写的作文《自策铭》中写道:“凡欲成大事业者,必先自立志,余因作自策之铭以自勉,且自克也。”据荣智健称:“这本书也可看做祖父留给后代的家训,对父亲荣毅仁产生过很大影响。如今无锡图书馆还收藏一本他曾读过的第二版《人道须知》,书里面有他圈点和勾画的警句。父亲少年时代的一篇好文章、近几年被多种书报转载的《自策铭》,就是读了《人道须知》以后写出来的。”

2015年10月,第二届全球锡商大会在无锡召开。与会的唐英年忆起祖父唐君远与父亲唐翔千,说的不是“财富故事”,而是爱国爱家济世达仁的“家风家训”。他讲述了抗战时期无锡沦陷期间祖父唐君远拒绝与日军合作的往事,也讲到了父亲的家教,唐英年说:“祖父是条汉子,我以他、也以我父亲为自豪。”唐氏家族曾走出唐保谦、唐星海父子和唐骧廷、唐君远父子等实业先驱。唐氏集团始终遵循以儒学道德作为立身行事之本的祖训,践行“济世达仁”、“富吾富,以及人之富”的家训,此后,唐氏家族后人遍布海内外,枝繁叶茂,五世俱昌。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代的创业经营者大多已临近退休年龄,家族企业又进入关键的代际传承高峰期。百年工商史前后两轮代际交接时代不同,情况也有不同。例如前一轮交接,父辈子女多可选择余地大,这一轮因计划生育子女少,独生子女多,选择余地很小,而且子女不愿接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尽管如此,但在培养后继上深造、磨炼、磨合等主要做法可基本趋同。当前尤其要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民国时父辈格外重视家教门风教育,灌输人道和商道准则,当下急需提倡树立核心价值观,加强家教门风建设,弘扬创业文化和商业精神,使之代代相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要探索运用制度选人,依靠契约精神,约束二代行为,聘任职业经理人,以便有效化解代际交接的矛盾。

从施政当局和经济史学界来看,要注重做好当下二代传承的研究、引导和宣传工作,深入解析百年传承成败案例的历史经验,引导民营企业借鉴成功经验顺利推进交接,并从家族理性向企业理性的转变,即着眼于家族利益最大到企业成长最优。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注重组成能够配合默契的接班团队,形成团队合作力,从淡化血缘(身份)关系到强化契约关系,加强互信合作,实现企业的和谐、包容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则,致力营造传承工商基因、打造百年企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浓厚社会氛围,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凝心聚力再出发。

猜你喜欢
星海无锡
吴子岳:让产品从无锡制造变成无锡设计
一碗传承百年的“无锡老式面”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璀璨夺目的陇原国宝星海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星海小学:“一校多品”,让“小树苗”更茁壮成长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冻结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