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身份探索之路

2016-12-12 19:00周丹
祖国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丽丝·莱辛的三部主要作品的深入剖析,来解读作家对于新时代女性身份不断探思考的过程,最终挖掘她的文学创作宗旨和终极人文关怀。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女性身份 探索

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一直广受评论家关注,她以女性作家的身份书写了一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内心挣扎和身份探寻。从早期的《野草在歌唱》,到《金色笔记》,再到后期的《简萨默斯的日记》,我们看到作家在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占有的地位的不断思考。

莱辛的父亲在一战中受伤,留下终身残疾,几乎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在莱辛5岁的时候,父亲决定举家搬迁到南部非洲(如今的津巴布韦)居住,然而新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好运,在非洲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父亲愈显得无能,而母亲要承担起支撑整个家庭的重任。莱辛经常回忆起母亲绝望失控、愤怒异常的状态。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在莱辛作品中留下了太多印记,也正因为原生家庭给莱辛带来的痛苦使她开始关心和思考女人的生存状态。

原生家庭生活的不幸福使莱辛在19岁不到的年纪就走进了第一次婚姻,4年后离婚。又因为共产党人的使命,她嫁给了第二任丈夫,于1949年离婚。离婚后第二年,莱辛返回伦敦居住,并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

在《野草在歌唱》莱辛刻画了一个同样出身不幸,后因为嫁错了人,在孤独绝望中和黑人仆人私通,最后被仆人杀死的可怜女人形象。女主人公玛丽的父亲收入微薄,酗酒成性,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又毫无办法。从学校毕业之后,她在城里找到了好工作,过上了一段时间好日子。可是迫于舆论的压力,本没有结婚打算的玛丽就稀里糊涂地嫁给了只见过两次面的迪克。婚后她才意识到迪克是一个像父亲一样软弱无能、不能养家的男人。生活的贫困使她越来越失望,逃回城里又找不到工作,只能返回农场。在绝望中生活的玛丽变得精神恍惚、歇斯底里。只有在黑人仆人关心她的时候才能找到一丝宽慰,从内心里又不能接受黑人,后来激怒了仆人,造成了血案悲剧。玛丽原生家庭生活的不幸使她心灵蒙上了阴影,对自己极度不自信。工作以后本来过得很满足,改变了自己先前的境遇,一直过着舒心的日子。可是又受不了别人背后的议论,匆忙地选择了一个并不了解的人结婚。本来很有头脑的玛丽,在面对迪克的愚蠢和无能时,并不想着改变家庭的命运,从而使婚姻幸福起来,而选择了逆来顺受。玛丽就像是一个飘在水中的浮萍,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也不想掌控自己的命运。《野草在歌唱》展示了父权制价值观下生活的女人的可悲命运,深刻抨击了父权制社会给女性造成的迫害。莱辛通过玛丽让读者意识到一个女人要改变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十世纪20-30年代以后,英国妇女开始了争取政治权利的运动,组织了大规模的争取妇女参政权的请愿运动,自此女权主义运动开始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包括波伏娃的《第二性》在内的一系列女权主义著作也开始发表。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被誉为西方女权主义的圣经。在这部小说里她向读者展现了 “自由女性”所面对的各种困惑、迷惘、无奈甚至绝望。与《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不同,《金色笔记》主人公安娜是事业有成,有追求有理想的现代女性,她不需要依靠男人维持的生计。然而,这样挣脱婚姻的束缚,取得完全独立的“自由女性”的人生就多么快意完美吗?显然不是的。安娜和她的离了婚的好朋友莫莉一样,都要面对生活中和思想上的种种难题。她们一直在苦苦探求,不愿盲从,也不肯随遇而安。事实上,她们这样的女性并不“自由”,相反却陷在重重困境之中。小说结尾以莫莉准备和一名“进步的”生意人结婚,而安娜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告终。《金色笔记》旨在说明激进女权主义者所想象的完全自由,不受婚姻羁绊的女性是不存在的,即使他们挣脱了婚姻的束缚,也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承担起女性应有的责任。但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能看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重新定位自己还是能够被社会和家庭所接受的。

在莱辛后期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作家女性意识的回归。女主人公简在母亲和丈夫去世后,陷入了痛苦的情感危机,促使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她发现尽管自己在事业上很有成就,但是生活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逃离者。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她开始把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生活中。她认识了老人莫迪,并像女儿一样照顾她。开始试图弥补疏远的姐妹关系,帮助她解决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后来又认识了理查德,与理查德的相处使简认识到,男人也是这个混乱世界的受害者,男女之间不应该是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更不应该相互对立。在经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和“自由女性”身份激进的尝试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褪去愤怒和浮躁,心平气和并心甘情愿回归家庭的女性形象。只有和谐相处, 人类才能得以繁衍, 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世界才能和平共处。这正是莱辛的文学创作宗旨, 也是她写这部小说的用意。

通过莱辛这三部主要作品,我们看到了作家对于女性身份的不断探索和思考。她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女性不再是父权制社会下被压迫和欺凌的对象,而是可以有自己人生追求、事业理想的新女性,但无论事业多么成功,女性终归是要回归家庭的,这是她们的自然天性使然也是社会和家庭需要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苏彩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主人公的自我实现[J].名作欣赏,2013,(05).

[2]郭萍,申慧颖.爱的呼唤,和谐的追求——评《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和谐伦理观[J].长江大学学报,2007,(06).

(作者简介:周丹,硕士,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多丽丝莱辛探索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