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2016-12-12 19:23蓝学明
祖国 2016年2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大发展理念基础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并对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解读,从规律的客观性、对立统一规律、联系的普遍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五个角度论证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分析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础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与国家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联系与发展、实践与认识等重要概念,给社会和个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②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形成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一、规律的客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但是人们是可以通过思维和实践活动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的目的服务。就“创新”而言,五中全会根据经济运行规律提出了“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措施,利用经济学的规律解决经济建设问题。就“绿色”而言,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等措施,无一不是通过深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准确把握自然的运动规律而提出的实践方案。可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运动客观规律的科学论断,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在这一基本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

二、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发展方面则表现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同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同样的,上层建筑也务必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我们党必须对于不同因素致贫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按照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五大发展理念之所以是科学的,正是因为党中央充分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因不同原因致贫的情况进行了区别对待。

三、联系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观点。“创新”体现着“国家发展全局”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联系;“协调”体现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与区域发展、城乡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等局部的联系,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则体现着人与自然的普遍联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开放”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深入,是对中国与国际、中国与他国联系的准确把握;“共享”则明确了人民群众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脱离了人民群众,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就无从谈起。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也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③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础之上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挥。《建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确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等从经济社会两个维度同步发力的八大具体措施,实实在在返利于民,让人民在真真切切在发展过程中感受到“获得感”。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民群众的科学定位,更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认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科学合理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十三五”规划是党中央在总结“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时期我国在发展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新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路领航。

注释:

①李磊:《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探析》,《商洛学院学报》,2015年,第36期。

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蓝学明,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士(研究生在读),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大发展理念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