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垦种植业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2016-12-12 10:39龚瑞成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龚瑞成

摘 要: 农垦种植业的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应先作好生产过程的规划,加生产过程的基础工作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料、工、费”等成本要素控制。

关键词:生产过程控制 规划控制 基础控制 成本要素控制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76-01

种植业是农垦企业的基础产业,做好种植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种植业的成本控制按流程分为三种形式:前期成本控制、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后期成本控制,其中重点是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前期成本控制主要是指由企业的农业服务中心(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的农业种植布局,形成目标成本。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是在农业种植布局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进行规划,加强生产过程的基础工作,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料、工、费”等成本要素进行控制。后期成本控制主要对种植成果的保管和销售方面成本的控制。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是农垦种植业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本文主要对农垦种植业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进行探讨。

一、规划控制

生产过程的规划控制,是指根据农业种植布局,对具体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如作业活动的时间段、作业活动的要点等方面进行规划。与前期成本控制中的农业布局不同的是,生产过程的规划控制是针对具体的田(地)段的农业种植品种的生产过程进行规划。不同田(地)段、不同的农业种植品种,其作业活动的时间段、作业活动的要点等是有所不同的,在大规模种植(与农户的小规模种植不同)下,只有提前对具体的生产过程进行规划,才可进行能科学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作业环节规划控制

一般来讲,生产过程的规划控制可以划分为播种环节、生长管理环节、收割环节三个环节,针对不同环节应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关键点。

2.辅助活动规划控制

农业种植业的生产过程辅助活动较多,如道路维修、给排水系统的维修等,不同农业种植业的生产过程辅助活动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田(地)段、不同的农业种植品种所需规划具体的辅助活动。生产过程的辅助活动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应提前进行规划,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二、基础控制

基础控制是对季节及天气要素、农机农具、市场供给变化等要素的控制管理。

1.档案基础工作控制

档案基础工作控制主要包括具体田(地)的种植品种、各个环节的时间、各种活动(如施肥、喷药、给排水、间苗等)的时间、各种活动的量(如施肥量、用药量、劳动量)、影响因素、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等。现代种植业应该进行精细化管理,只有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档案基础工作控制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2.天气气候因素控制

种植业的生产作业季节性很强,若不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很可能会耽误农时,影响作物产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气候不再是影响农业种植的绝对因素,但天气却是影响农业种植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天气气候因素控制主要是时刻关注天气气候情况,提前作好规划,力争在最适宜的天气段进行播种、育苗、施肥、喷药、给排水、收割等生产活动,如果天气不适宜,作为相应的应急预案。

3.农机农具要素控制

农机农具要素控制是指对农机农具的投资、修理、分配等方面的控制。农机农具是现代农业种植成本构成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加强农机农具要素控制是农业种植成本的关键之一。

4.市场供给变化要素控制

市场供给变化要素不但影响农业种植企业的收益,也影响着其成本,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地调整策略,从而降低成本支出,增加效益。

三、成本要素控制

成本要素控制是种植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与关键点,必需结合财务处理进行,做好种植业成本中的“料、工、费”核算与控制。

1.直接材料费控制

直接材料费主要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控制要求主要是:平时按存货核算要求做好出入库管理,填写相关单据并严格履行审批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及时盘点物资。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备用相关物资,争取做到作物成熟后,除周转材料(秧盘等)、场面防雨用品外,无其他存货。

2.直接人工费控制

直接人工费主要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人工费用。控制要求主要是:严格执行用工制度,根据作业量确定用工天数、人数、用工费用、同时填写用工合同,完工后要及时组织验收,填写结算单。

3.机械作业费控制

机械作业费,是指种植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的耕耙、播种、施肥、喷药、等机械作用业发生的费用支出,有航空作业的种植业,还包括航空作业。控制要求主要是:确保作业质量的前提下,确定作业种类,价格,及时验收,按作物品种计入成本。

4.其他直接费用控制

其他直接费用是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如电站灌溉费用,抽水机浇灌费用、运输费用,水稻秧盘(多年用)摊销费用等。控制要求主要是:按需使用,做到不浪费。

5.间接费用控制

间接费用是指应摊销计入种植业成本的费用,如分配的管理人员工资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晒场费用、土地承包费、土地平整费用。这些费用先在制造费用归集,能够区分属于某种产品负担的,就计入该产品成本,如需分配计入的,按一定比例分配计入(如按面积比例)成本。控制要求主要是:准确计入相应的产品成本。例如,土地承包费分配方法,年度承包费中,1/3由越冬的大小麦承担,2/3部分由下茬作物(如水稻)承担,上季的承包费中在上一年度的11月至次年5月期间按月分摊,下茬作物分摊承包费的月份是6月---10月,这是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周期人为规定的。

种植成本中,按生产主体能否控制来分类,成本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上述1-4项,通常用来考核具体种植小组,种植者对成本可控性要强一些,可以在同类成本间横向比较,也可和本单位以前年度进行成本比较,通过比较体现种植水平的高低,寻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第5项费用种植者对成本难以控制。通常用来和以前年度进行比较,这是更高层级应注意的事项。如分公司层,公司层,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单位农产品中要负担的费用,从而反映出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如人力资源,固定资产配置等方面)。

四、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农垦种植业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具体控制过程中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能有“短板”,要做好每一环节。例如种植水稻过程中,播种期机械作业中有和田整地作业,如果这项工作没做到位,耕地相对不平整,后期就可能会发生补苗、草害、管水困难,加大人工补苗成本,增加农药除草成本,还会增加灌溉费,引起一连串成本上涨风险。

2.成本不可能无限降低,应保持在合理区间。有时种植业的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各样的风险,一味地想人为降低成本也不现实,如秋播过程中遇土壤墒情不好,就需要加大种子使用量,无形中就增大了原材料成本,又如作物在阴雨天后收割,因为地烂,收割困难的情况下收割费用就会上涨。

3.成本控制是动态管理过程,此消彼涨,尽可能综合考虑谋划。如前面所述的水稻和田整地,如果在此作业上相对多耗费(作业按遍数收费)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就有可能后期在人工费、除草农药费、灌溉费上成本得到降低。

总之,农垦种植业的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为有效进行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应先作好生产过程的规划,加生产过程的基础工作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料、工、费”等成本要素控制,同时,农垦种植业的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陈泓.探析农业成本控制措施.经营管理者,?2014(24):199-199

[3]谢佳峻.成本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中国农业信息, 2013(9):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