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承受的苦难时时鞭策着我们

2016-12-12 11:50
中国慈善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鞭策展品蒲公英

每个展品旁边都站着蒲公英中学的学生。有宾客上前,他们便会娓娓道来展品的由来、设计细节等等,自信、谈吐大方,是让郑洪一提起来就眉飞色舞的“她的孩子”。

这些孩子,随自己的父母流动在城市里,没有太多的可能进入公立高中就读。离开蒲公英中学后,他们的去向多是职业高中,能够考上大学的不多。也有最拔尖的,通过蒲公英项目的帮助,获得去国外知名高等学府读书的机会。

郑洪并不担心学生们的未来。蒲公英的理念自一开始就是,让学生们做适合他们的事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安稳地生活。

十一年过去,老师们在田间地头散发传单招生的往昔已被抛向远处,蒲公英中学的口碑在进京务工人员中间口口相传,每年前来报名的学生数量远超学校的招生计划。

“想要在一个蒲公英中学里解决所有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不可能的,但这么多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真的和普通学校不太一样,我觉得是可以进行试点推广的。”蒲公英项目的创始人之一叶小玮说。

此前,蒲公英项目对于传播一直较为低调,现在,整个团队意识到,这将失去部分捐助人,为此,蒲公英中学设置了专门人员负责宣传,在这一次的蒲公英项目慈善年会上,也第一次邀请了媒体参加。

但是郑洪显然还不习惯走上台前。虽然在微信上和她聊过多次,但见面谈及采访,她总是一避而过,把叶小玮和赵凯拽到我的面前。赵凯推测,“校长就是想让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多露脸,项目方面她可能觉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年逾五十回国办学,郑洪想要做的,不过是让教育公平这句话真正成为可能。在慈善晚会上,她对学生们的家长表达了感谢,“他们承受的苦难时时鞭策着我们,”她说,“我们要回报他们的付出,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

这话令人动容。

《蒲公英: 始于温饱,终于温暖》 作者:魏诗孟

猜你喜欢
鞭策展品蒲公英
蒲公英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激励鞭策暖人心 砥砺奋进常创新
——纪念《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杂志创刊20周年
Reading and Optional Choices 阅读七选五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鞭策
可以吃的蒲公英
CCMT2016展品预览(1)
王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