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的空间改造与利用

2016-12-12 12:50彭博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城市

彭博

摘 要: 高架桥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着重要的交通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架桥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城市空间,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尤其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的闲置滋生了众多城市问题。基于以上,本文从城市“灰空间”与高架桥架空部分概述入手,探讨了城市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的价值、原则和策略,旨在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弥补高架桥建设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破坏,为城市居民营造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为城市空间环境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城市“灰空间” 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 改造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52-03

前言:随着城市人口压力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城市兴建高架桥,缓解交通压力。但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有着利用率低、利用形式单一、缺乏监管的问题,容易形成消极地带,滋生各种城市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城市环境空间的整体性。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的空间改造与利用问题,旨在提升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的改造利用效果,充分发挥其修复城市空间、增添城市活力、展现城市个性与魅力的功能。

一、城市“灰空间”与高架桥架空部分概述

1.城市“灰空间”的内涵

“灰空间”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著名建筑是黑川纪章提出,本意指的是建筑与外部环境的过渡空间,主要功能是融合室内外环境。本文提出的城市“灰空间”以整个城市整体为视角,指的是能够衔接和融合城市各个割裂空间环境的“空间”,是基于城市整体的一种过渡空间,这些空间没有明确的功能标定,可塑性较强,且利用可能性较多[1]。此外,城市“灰空间”还有着另外一层释义,即是城市中不被人们重视且缺乏监管的空间,容易形成城市灰色地带,滋生城市问题的空间。

2.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

从狭义上来讲,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指的是桥面与地面之间的空间,从广义上来讲,指的是桥面与地面空间及高架桥的周边空间。本文将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纳入到了城市“灰空间”的范畴,其没有明确的功能属性,有着可塑性和多种改造利用可能性,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城市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利用价值

1.作为城市标本见证历史

高架桥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城市历史的标本,能够见证城市历史价值,对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的改造利用能够有效的记录城市变迁和发展,充分展现历史价值。

2.结构坚固,耐久性优良

高架桥体量庞大,其结构体系坚固异常,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强度较高,可利用性良好[2]。此外,高架桥在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凝聚着众多价值,对其架空部分空间的改造利用能够充分发挥高架桥的价值。

3.尺度宽松,利用的灵活性优良

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净空高度较高,且空间内柱墩之间的距离较远,尺度异常宽松,在进行改造利用的过程中,灵活性优良,自由度较大,能够注入多种功能,这也是其改造利用价值之一。

三、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与利用原则

1.注重与城市关联

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承载城市空间意象,延续城市文化意象的功能,因此,在进行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的过程中,应当站在整个城市大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将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设计与城市空间设计相融合,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和土地开发情况,保证改造之后的空间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避免出现衔接生硬的问题,通过多样化、有序性的功能组织、内部空间要素的协调、高架桥架空部分各空间的关联性及与周边城市空间的统一性来体现出改造设计的整体性。

以荷兰阿姆斯特丹A8快速路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设计为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战之后的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建成了A8高速公路,但整条公路横穿Koog aan de Zaan小镇的中央广场,对小镇肌理造成了严重破坏,小镇广场终日笼罩在阴影之下,各种犯罪活动层出不穷。针对这个问题,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决定对A8快速路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进行改造设计,将市民需要的功能注入到了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中,全面整治社区空间环境,修补了高架桥导致的城市裂缝,提升了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将高架桥两侧的城市空间贯通起来,为整个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小镇广场摆脱了阴影,整个改造设计注重与城市空间的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了与城市的关联性。

2.因地制宜

高架桥架空部分改造利用不仅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高架桥自身结构、高度、宽度及截面尺寸等因素的制约,在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照搬全套,需要结合高架桥自身条件合理的进行改造设计[3]。

以四川成都苏坡立交桥架空部分休闲空间设计为例,桥下长廊充分体现了川剧文化,用脸谱对苏坡立交桥架空部分的支撑进行装饰,与桥下茂密的绿树和多姿多彩的花草交映成趣,对城市环境美化和城市文化传承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关注人性需求

归根结底,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是为市民服务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交通方式从传统的大街小巷转变为了繁杂的交通网,在此过程中,人性化逐渐丧失,道路的修剪和拓宽都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车辆的通行,高架桥的兴建也是为了提升城市车辆的行驶速度,空间设计从以人为本转变为了以车为本,以人为本观念可谓穷途末路[4]。而在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则应当积极注重人文主义和人性关怀,以广大市民需求为中心,充分体现桥下空间为市民服务的理念,同时,在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高架桥两侧人群对整个空间的良好视觉观感,突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以台湾宜兰市东边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为例,设计者顺应地势,从人本化理念出发,将架空部分空间改造为了自行车道,同时以旧的铁路基地为中心,延伸出来一条带状公园,为社区居民运动散步营造了良好空间。高出可举目远眺,一众美景尽收眼底,低处空间开阔,形成了市民休闲休憩的小广场,置身其中,景随步移,美不胜收,能够让人们获得良好的体验。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关注人性需求的重要理念。

4.绿色环保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对于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来说,积极注重生态环保、坚持绿色理念则尤为重要。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两侧行车环境的影响,空气流通性差,空气质量较低,汽车尾气的进入严重污染了空间环境。因此,在进行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的过程中可以种植多种多样的植物,通过大面积的植物来吸收汽车尾气,弥补两侧行车对空间环境的破坏[5]。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吸附能力强、适宜当地土壤的植物,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和绿化效应。

除了应用植物绿化方式之外,还可以将桥梁、景观和生态有机整合起来,以巴涅拉与斯希拉之间的“太阳风桥”为例,设计师利用高架桥所处地区空间开阔的特点,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了桥面上,将风力涡轮系统安装在了桥墩之间,这就实现了景观、生态与桥梁的有机结合,虽然这种改造设计对地理位置和空间开阔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无疑给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的生态效应发挥提出了创新思路。

四、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与利用策略

1.重注空间功能

伟大的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曾经提到了建筑的实用性,强调了空间与功能的重要关系。只有赋予空间功能,才能够发挥其服务于人类的重要作用,高架桥架空部分属于特殊的城市空间,其改造利用有着众多限制因素,如何将功能重新注入其中是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1功能类型的合理选择

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两侧行车较多,且很少能够接触到光线,且面临着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对声环境、光环境和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例如幼儿园、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及医院等[6]。商业、餐饮及交通服务等场所的功能对环境要求并不严苛,因此可以将这些功能注入到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内,通过合理的改造降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甚至将不利的环境因素转化为亮点,一般来说,可用的场所包括商业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及市政服务场所三大类别。

以商业场所为例,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面积有限,因此不适宜作为大规模功能空间,而商业场所大多规模较小,空间利用灵活度较高,且适合个人投资,对环境要求不十分严苛,因此在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的过程中可以注入商业功能。例如德国柏林市S-Bahn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中,就在高架桥下方建设了Bucher Bogen书店,翻阅书籍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听到轨道的轰隆声,这种声音音量不大,不会影响人们阅读和生活,同时会给阅读者带来别样的体验,静心阅读之下伴随着时有时无的轰隆声,一动一静之间感受书中的真谛和生活的嘈杂,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真正将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的不利因素转化为了亮点。

1.2注重功能之间的联系

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依附于高架桥的走向,有着延伸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在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各个功能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应当注重功能间的连续。此外,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的延续性还体现在城市空间环境上,随着高架桥的延伸,其架空部分空间也不断延伸,所遇到的城市环境与空间不断变化,因此在功能选择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架空部分空间与城市空间在功能上的联系和延续[7]。

总的来说,架空部分各个功能空间自身需要进行整合,相互作用来共同展现空间内涵,架空部分各个空间功能看似多样繁杂,实则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相互支持、互补,另一方面需要考虑架空部分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强调二者的整体性,考虑城市因素,站在城市角度进行架空部分空间的整体性改造设计和利用。

再以荷兰A8高速公路公园为例,除了打通两侧空间与城市活动联系之外,整个架空部分空间从东至西依次有着情侣座椅、轮滑场、玩具区、足球场、超市、花店及光影喷泉等众多功能,空间功能多姿多彩,相互之间衔接自然协调。

2.空间围合方式

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原本是半围合空间,但高架桥体量巨大、架空高度较高,因此许多路段有着开敞性的特点,而在匝道下,其净空高度较低,则又呈现出围合空间特点,因此,不同的功能要素和限定条件下,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有着不同的围合方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开敞式

开敞式空间属于外向型空间,其私密性较小,但也没有诸多限制,注重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和渗透[8]。对于公共活动场所和休闲空间来说,其大多采用户外空间形式,以此来便于各种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改造成公共活动场所或休闲空间的时候,可以采用开敞式的围合处理方式。

2.2半围合半开敞式

许多高架桥两侧大多为公路,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不设置任何缓冲空间,将入口沿街开放,不仅会影响交通,还存在安全隐患,这就需要设置入口缓冲空间,采用半围合半开敞方式进行改造设计。

以法国纽利普利让斯ERP车站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为例,其建设了自行车服务站,但高架桥两侧就是市政道路,出口设计不能沿街,设计师设置了一篇开放区域作为出口缓冲过渡,用玻璃围合建筑,将自行车服务站与室外空间连城一个整体,保证了交通转换的便利性。

2.3围合式

如果高架桥两侧没有辅路和引桥,在高架桥与交通流之间设有缓冲空间,则可以采用围合方式进行设计,沿街设置出入口,将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形成封闭的围合空间,这能够实现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9]。

2.4架空式

高架桥净空高度较高,而人的平均视点高度在1.6米左右,为了保证空间的通透性和人视线的延续性,可以采用架空式的设计方式,通过底层架空,提升改造利用平面的高度。

以法国南特利市A14高速公路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为例,其高速公路控制中心的设计就采用了架空式方式,控制中心不会遮挡人们观看两侧公园景观的实现,同时将空间与公园优美的环境融为了一体。

3.营造空间品质

3.1重塑空间要素

首先,是尺度与形状。尺度是空间的重要要素,尺度处理的不同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尺度适宜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温馨感和亲切感,尺度不合理则会给人带来一种冷漠感。对于高架桥来说,其有着体量庞大的特点,不符合城市空间均衡尺度的要求,因此在其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重塑尺度,改变原本的生硬感和突兀感,实现空间美化,缩短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10]。形状的规则与否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形状规则会产生理性和秩序的感受,形状不规则则会给人带来一种兴奋和不羁的感觉,在进行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应用功能的不同来合理的设计空间形状,提升吸引力。

第二,是材质与质感。良好的材质和质感也是营造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品质的关键,对材料质地、色彩、排列等的灵活处理能够表现出不同质感,给人带来冷和暖、虚和实、明与暗、嫩滑和生涩、透明和浑浊等不同的感觉,例如木材质地柔软,会给人带来温暖的感受,玻璃质地通透,能够拓展人们视野。因此,在进行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选用不同材质的材料,营造出空间的质感。

3.2改善空间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发展迅猛,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人性关怀,认识社会的主体,在对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改善空间环境,保证人的舒适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改善声环境。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属于高架桥的附属空间,同时比邻交通,桥上机动车轰鸣声、桥体振动传声及两侧车辆轰鸣声都给架空部分空间声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在声环境改善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避”:即避免将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功能建筑设计在架空部分空间内;②“隔”:即通过隔音措施的采用来减少噪声干扰;③“用”:即将噪声变为可利用的声音。

例如在日本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中,在空间内建设了殡仪馆和录音间,这些功能场所对声环境要求较高,设计师就采用了“隔”的措施,通过隔音防震设备的安装来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提供了安静的室内环境。

第二,是改善光环境。受到高架桥结构和城市环境的限制,在进行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很难改变光线不足的现状,大多通过人工照明或光线反射的方式来改善光环境,提升空间安全感,从而营造空间品质。

以荷兰斯洛特技克快速公路公园为例,设计师用混凝土浇筑成树形灯具,赋予混凝土结构以生命力,通过光环境的改善来消除混凝土结构度公园景观的破坏,给整个空间赋予了生气。

第三,是增强通透性。从本质上来讲,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和利用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城市空间的延续性,通过架空部分空间的利用来将高架桥分割的两块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因此,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增强空间的通透性,不要本末倒置,在改造利用之后进一步阻隔了城市空间,增强空间通透性主要有三种方法:①开敞式的处理:指的是将户外活动功能注入到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中;②通透性材料的应用:例如利用玻璃等通透性材料围合架空部分空间内的功能场所;③底层架空方式:即上文中提到的架空设计方式。

3.3表达空间意境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上文中提到,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改造与利用应当遵循与城市关联的原则,这种关联也体现在空间意境的表达方面,主要包括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和城市文脉的延续。

首先,是体现历史文化。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设计应当以城市大环境为视角,在风格、造型等各个方面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赋予空间以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以成都人南立交桥下的民俗公园为例,其中就设计了众多富有成都历史文化特征和民俗特色的元素与景观,例如牌坊、码头、铜塑群等,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成都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对成都市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第二,是延续城市文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道路四通八达,生活日趋现代化,而与此同时,人们的内心往往会产生一种文化的失落感,在生硬的钢铁城市中很难再找到文化的印记,文脉的延续出现断层。需要明确的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并不意味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抛弃,而应当在建设的过程中延续城市文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民俗文化的生生不息[11]。城市“灰空间”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与利用过程中应当承担延续城市文脉的责任,体现出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关注、尊重、传承和发展。以美国迈阿密市的Over-town步行道为例,其原本是迈阿密非洲美国人社区,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情结,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架桥的建设将Over-town一分为二,其不仅割裂了社区格局,也割断了城市非洲文化的延续,为了复兴Over-town社区,设计师对高架桥架空部分改造利用,修建了带有非洲文化特色的步行道,将割裂的Over-town重新连接起来,同时也延续了城市的文脉。

结论:综上所述,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属于城市“灰空间”的范畴,很容易滋生城市问题,但可塑性较高,利用可能性丰富,利用价值较大。对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的改造利用能够弥补高架桥对城市环境空间的割裂与破坏,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为人们营造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本文简要探讨了高架桥架空部分空间改造利用的原则和策略,强调了改造利用的整体性和生态效益的实现,强调了对城市历史和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玥. 城市“灰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张卓.长春市高架桥底部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3]李文博. 郑州市高架桥下环境场所的营造及景观再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陈梦椰. 重庆主城核心区滨江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的调查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5.

[5]邓飞. 城市高架桥主导下的开放空间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8.

[6]王锐琴. 城市高架桥沿线景观设计的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09.

[7]李传成.特质空间的界定——解析南京铁路旅客站[J]. 江苏建筑,2007,03:8-10+16.

[8]彭智谋,朱丹.城市灰空间对城市生活品质的作用[J].规划师,2007,09:39-41.

[9]崔霖.底层架空的哲学意蕴[J]. 华中建筑,2001,01:71-73.

[10]钱才云,周扬. 对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探讨[J]. 建筑学报,2009,S2:135-140.

[11]韩健. 综合体空间设计方法比较[J]. 智能城市,2016,05:24.

猜你喜欢
城市
集中供热并网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