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供给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基层文化队伍格局

2016-12-12 14:09张晓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锦江区音乐学院街道

张晓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17-01

案例一:成龙路街道金象花园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近4000人,各类文化活动队伍11支共计461人,日常参加街道文艺活动踊跃,但缺乏文化志愿者或专业艺术类教师对团队文化活动进行艺术指导。走访中龙舟路街道龙舟、河滨、莲花等7个社区同样反馈有此类需求。

原因剖析:文化队伍人才培养机制、生长机制缺乏创新性。1.锦江区文化事业单位核定编制过少,如区文化馆仍执行的10年前12人编制的标准(锦机编平【2004】44号),专业干部同时担任着管理类的工作,存在“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专干不专职的现象。2.未能建立多层次人才队伍,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如传媒、管理等类别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社区文化团队创作指导服务、文化编导方面的人才都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公共文化服务大环境不够融洽。

案例二:根据2015年度《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情况调查问卷》反馈显示,62%群众对自身文化生活的期望值较高,但7%的群众对“15分钟文化圈”表示不甚满意。理由主要集中文化活动单一、社区节目老龄化、对基层文化阵地不熟悉三方面。

原因剖析:文化供给思维模式单一,文化服务缺乏多元性。1.“15分钟文化圈”月月有活动,但缺乏精品,活动忽略传统文化内涵和创新,造成群众文化审美疲劳,从而对“15分钟文化圈”认知度、满意度不高。2.基层政府、团委、妇联、教育局、学会、地方高校、学校、协会等组织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动员,削弱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也影响了公共文化产品在数量、品种方面的丰富程度。

近年来针对文化队伍人才培养机制、生长机制缺乏创新性、文化供给思维模式单一,文化服务缺乏多元性的问题,锦江区在党和国家文化方针政策的指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指引下,以创新精神为推动,不断促进文化服务社会化,积极探索引入社会优质资源的新路径,最终确定与四川音乐学院建设合作模式,建立“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充分扩大资源共享,增强优势互补。自建立合作以来,双方在公益培训、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等方面开展了多次交流合作,在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注入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鲜明的效果。

一、以点带面助力形成多元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自挂牌以来,开拓了多种渠道,引导高校优质资源直接进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参与公共文化建设。1.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购买服务,以合同外包的方式来进行供给实现合作。比如“春熙放歌”2015年锦江区庆“七·一”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艺演出,以45500的价格整场外包节目组织策划及实施、音响舞美等设备安装调试及使用等项目,演出师生专业功底过硬且极具活力,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送文化进社区、公益性讲座、公益性辅导培训等服务,通过召集四川音乐学院艺术人才以文化志愿者的形式,采取社会提供自我协助的方式实现。以“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的社会参与为例,2015年,“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师生参演“我们的节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文化活动共计7场,占全年文化活动15%;共同创作并获省级以上奖项共计3项:2015年8月20日四川音乐学院学生吴文思和锦江区文化干部廖凯枫合唱的《成都糖画》获“天籁之音·石海之约”首届西南民歌邀请赛三等奖、四川省“群星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决赛三等奖,该曲由区文化馆干部廖艺力作词,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孙洪斌、四川音乐学院歌剧与合唱系陈万教授以及锦江区文化馆音乐创作人员郑乔野共同作曲。

同样形式引入的还有社会优秀民间文艺团队。锦江区在“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基地”与社会文艺团队之间构筑桥梁,以菜单式免费培训实现双方互助;同时,通过购买节目、专业辅导等途径扶持业余文艺团队,支持有特色的业余文艺团队随专业团队赴区、市、省演出交流,由此培育、发展、壮大了一批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近三年来,锦樱舞蹈队、锦韵舞蹈队等团队代表锦江区在外参赛,获“2015成都文化四季风?劲舞暖冬暨耀舞扬威”第三季大型电视群众舞蹈比赛最佳创意奖、最佳视觉奖、“金秋乐”群众舞蹈比赛金奖、“‘听党话?跟党走主题革命歌曲合唱比赛”一等奖等奖项达20余件。

二、以奖代补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以锦江区为例,社区文化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保障:一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锦委发〔2009〕43号)文件中关于“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自2009年起,按各街道常住人口每个每年10元的,纳入区财政预算,并随财力的增长适时予以增加。”二是根据2013年10月区委社工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锦社工委〔2013〕94号)中规定,每个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都规定有相应比例用于社区文化建设;根据区委社工委2014年的测算,各社区可用于文体活动经费为3万元-12万元不等。

随着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上述经费尚不能充分满足街道、社区及社会团队文化支出的需求,区文广新局又无直接用于补助街道、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专项经费,在此情况下,锦江区引入以奖代补机制,出台《锦江区各文艺团队参赛奖励机制》,对各类社区节目、团队及社会组织在比赛获奖、参与惠民演出时,采取以奖代补和劳务费的形式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促进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以“社区文化节”为例,2015年“第十四届社区文化节”共评选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19名、优秀奖20名、优秀组织工作奖7名、组织工作奖8名,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剪纸类的佳作奖26名,发放奖金共计73500元。

三、多措并举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建立多元化基层文化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基本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特色项目缺乏经费支持。一是对特色项目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指标,经费的拨付已不适应文化建设的改革和服务创新需求。二是文化活动经费拨付和使用方式过于行政化,使得有限的文化活动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益,极其影响公共文化建设效率。另外,在志愿者召集、文化活动参与方面,缺乏街道的有力支持,建议将“社区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的参评结果纳入街道的年度目标考核,以街道的广泛参与为切入点,助力实现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

猜你喜欢
锦江区音乐学院街道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成都市锦江区:从“心”出发 开展“六锦”社保服务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热闹的街道
陈历章对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人夏
热闹的街道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