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创新与发展论述

2016-12-12 14:16陈娜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群众活动文化

陈娜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26-01

在国家实力逐渐强大、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质基础提高了,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迫切,面对群众文化的新形势,我们要改变原来旧的模式,要不断创新,使群众文化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真正把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一、群众文化工作现状

当前,县市一级的文化局、文化馆等还是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主要组织者,在活动的组织、策划、开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极大的推动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进步与发展。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下,广场式文化活动兴起,大多数的城市、街道、文化站常年开展所在辖区内的文化活动及人民群众喜爱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在各大节日都会举办一些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在活动期间都有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文艺表演活动,通过小品、快板、歌舞多种多样的形式,反映当下的时代方针政策,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与蓬勃。但从整体看,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还是表现出与时代脱节的现象,无论是在经济发达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都表现出了一些群众文化工作与地方社会发展不相符的问题,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方面有所欠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二、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太快,对群众文化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重视程度上不断减弱。

现在的社会网络化、数字化的媒体传播方式快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迅速获得各种文化信息,这样的快捷方式也让人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文化信息。在这种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变得困难起来,我们有很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认为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在不断减弱,逐步的在思想意识上降低了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2.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是一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根本,人才缺乏了相关工作很难顺利的开展。就当前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现状来说,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新时代具有新特征,一些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对于现在时代的发展变化认识不足,对于相关的时代特征无法准确把握,这对群众文化工作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一面。文化工作的开展,势必要清晰的把握时代的脉搏,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群众文化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三、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对策

1.加大群众文化重视程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体制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现象。在旧的体制模式下,一直以来群众文化活动都是主要靠政府投入、组织和管理的,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总归是单薄的,以往举办的许多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随着群众文化受重视程度的降低,一旦政府减少了投入,群众文化活动的性质就变了,由原来的纯公益性的活动变成了需要自费参与的活动了,这样会严重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失去了当初政府组织活动的初衷。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一方面要减少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保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益性。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大力倡导企业、有才艺的群众、文艺社团、有关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举办群众文化活动。比如文广新局常年举办的全民艺术表演活动,通过企业的支持,文艺团体参与等方式,经常邀请县内知名艺术家进行现场表演,普通民众都可以免费观看,每次表演结束后都组织专门的艺术交流活动,许多热爱艺术的市民都积极的向艺术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这样的活动方式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其广播电视台与各大幼儿园合作的免费为小朋友举办的绘本阅读课程,得到了小朋友及家长的热情参与。相关部门还组织了产品辨假识假的活动,许多市民都积极询问和学习,通过学习让更多的市民提高了辨假识假的本领,在社会上赢的了一致的好评。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文广新局作为文化单位起到了推广普及先进文化的作用,而企业也宣传了品牌,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广大群众也参与其中,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多方面共赢的局面。

2.因地制宜,打造群众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迅速的变化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不能再以老的模式和方法来推动群众文化的工作。首先,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不能再固守在文化站、社区或者乡镇作为文化工作的阵地,而应该寻求新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如电视数字媒体,互联网、微信等进行广泛宣传与互动,使受众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实现活动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以及多样性。其次,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地域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这样既能让参与者得到共鸣又能发展文化相关的产业,从而可以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如开展“越野骑行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市民参与热情高涨,周边县市的市民也在不断增多,这既为县选拔了一批骑行人才,也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与此同时,还为该地旅游市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县特色品牌之一。

3.加强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的再好再充分,说到底还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为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高质量,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现在搞群众文化的人才相对较少,我们许多地方搞群众文化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专门型人才,这就使得群众文化工作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这就造成了某一个活动搞得很出色,但没有相应的配套活动,最后只能做到一时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不能做到以点带面,长期的坚持下去。所以,希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群众文化专业,培养专业型群众文化工作人才,这样能更好的适应现在群众文化的发展需求。此外,对于现在已经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应该采取岗位培训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一批骨干和中坚力量,活动项目实行竞争制,谁有好的项目,就采用谁的项目,同时,还要实行项目负责制,从活动开始一直到结束,谁的项目谁全程负责,以便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才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以无论是群众文化工作者还是管理者都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体制上和机制上不断创新,推进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群众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