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镇调查法在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6-12-12 05:03袁川川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探索应用

袁川川

摘 要:建筑装饰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材料的性能、品种以及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和美学心理的加强,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是建筑装饰学科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从学科建设特点和培养方向的角度分析,将古城镇调查法应用在建筑装饰学科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效。

关键词:古村镇调查法;建筑装饰课程教学;应用;探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文化,其不仅是历史的象征,同时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征影响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古城镇调查法意在培养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能力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在分析传统古城镇形成背景以及典型设计符号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提取,从而保证其在现代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从其培养指向的角度分析,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学科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古城镇调查法概述

(一)传统古城镇概述

中国传统古城镇比较典型和有名的包括安徽宏村的“牛型村落”,其基本特征是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这种设计风格不仅可以突出村落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这种设计风格从外观上可以给人一种地区文化的民族感,同时又不失美感。涞滩古镇是川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防御设施,其中有很多传统的装饰十分具有标志性,不仅成为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

福建培田古镇有“民间故宫”之称,其独特的建设视角给人一种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即视感,不仅充斥着传统文化的现代气息,同时也体现着生态环保以及绿色的建设理念,其与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很多的传统古筝,其在整体设计规划以及建筑风格设计等环节均体现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色。即使是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去分析传统古镇的艺术价值,传统古镇的魅力依然是不可忽视的[1]。

(二)古城镇调查法的特点

古城镇调查法作为一种工具普遍存在于现代高校某些学科教学规划当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思路,其表现出的突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的魅力;2.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3.对传统文化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即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古镇之所以可以成为教学参考,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自身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古城镇在悠久的历史发展征程当中,在漫长的文化洗礼过程中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是现代文化无法取代的精华。从古城镇的视角可以发现很多创新的元素,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从而使其价值体现在现代文化的发展当中[2]。

(三)古城镇调查法的应用价值

古城镇调查法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其可以作为一种素材应用于现代建筑规划过程中,符合社会发展对建筑设计的要求;2.古城镇调查法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符合我国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思路与要求;3.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课堂,满足教学体制改革中的探索式学习思路[3]。

二、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学科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求。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分析,建筑装饰学科本身是一门新兴的设计性学科,是指以美化建筑及其空间为目的的行为。建筑装饰具有保护建筑结构构件,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间、改善建筑室内室外环境,营造建筑空间风格等功能,在其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尤其从概念和作用的角度可以发现,建筑装饰学科可以归为艺术设计学科,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环境性、从属性、空间性、装饰性以及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建筑装饰必须具有装饰建筑物、美化其环境的功能。从设计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建筑装饰学科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把握的基本方向便是适应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即体现建筑装饰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这与古城镇调查法的精神旨意不谋而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建筑装饰设计的认识,激发其在学习设计过程中创作的灵感,引入古城镇调查法是十分必要的[4]。

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保证企业的竞争地位,文化建筑和环保节能建筑已经成为典型的建筑风格。这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人才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被取代。从这个角度分析,将古城镇调查法引入到建筑装饰学科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带动传统古镇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文化中的发展与创新。

(二)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思路正在全面打开,这为古城镇调查法在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古城镇调查法本身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其应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的经费支持;此外,中国古城镇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调查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知识和灵感,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和教师对古城镇的向往。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的实现,是具备可行性的[5]。

三、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策略

(一)古城镇调查法在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应性和融合性

古城镇调查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形成很多策略,可以根据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科建设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在建筑装饰学科教学过程中鉴于经费和时间的约束无法到当地去深入调研,此时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对一些比较典型的古城镇进行汇总,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尽管这种方法缺少一定的体验效果,但是仍然可以弥补学生对古城镇特点认识的空白。

其次,古城镇调查法需要保证一定的适度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其与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将二者高度融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学生对相关设计理念的内化效果。在开展古城镇调查法教学之前,首先要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美学和艺术要求,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取古城镇建筑设计元素。

(二)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规划

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划,形成集成的教学方案。尽管其属于一种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思路,但是仍然不能缺少教学设计环节,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其走向与知识毫无违和感的教学方向。

古城镇调查法教学规划中要包括学习主题、主要目的、寻找什么题材的设计理念、提取元素的主要特征以及相关元素与现代建筑之间存在的关联等。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将教学计划形成一定的任务手册发放给学生。当然,在这之前要将其递交给学校相关部门,在获取部门领导认可,取得批示以后,才可以进行古城镇调查法的实践教学[6]。

学生在接受相关规划和任务以后,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增加一定的目的性,有意识地构想相关元素是否具有创新的价值与发展空间。通过这样的规划设计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价值,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意时间和效率的把控

时间和效率问题是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古城镇是充满魅力和魔力的旅游胜地,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拖慢学生的脚步。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自觉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开展探索式而非旅游散漫式的学习之路,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制定比较严格的惩奖机制,从而对学生形成约束[7]。

其次,在采用古城镇调查法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效率,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到建筑装饰设计学科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那些可以美化建筑、增加建筑艺术表现力,同时又可以很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型符号。当然,提取的元素并不是希望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到建筑装饰设计当中,而是要对其进行适度地改造和创新,从而使其形成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型设计元素。

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验收古城镇调查法的成果

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确保古城镇调查法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可以有效验收和检测古城镇调查法的应用情况,学校的相关组织或教师要对古城镇调查法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绩效测评机制,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以后上交的设计作品、学生的设计理念陈述以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来做分析判断[8]。

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在测评指标上很难量化,但是为了有效地监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还是要尽可能找到可以替代的量化指标,如创作时间、创新度、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适应性等。

(四)推动古城镇与高校合作教学模式的拓展

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经费和教学时间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在应用过程中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或者改变学生呆板固执的设计理念。因此,推动古城镇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古城镇尽管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特有的民族魅力,但是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由于其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展开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对现代文化建设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实现建筑装饰学科教学的便利性和持续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概述古城镇调查法,说明了古城镇调查法的特点和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古城镇法应用于建筑装饰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了古城镇法在建筑装饰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婧.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史研究[D].天津大学,2015.

[2]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姜欢笑.自组织美学情境下的东北满族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苏双容.云南蒙古族传统聚落的复兴与再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5]邹阳.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D].湖南大学,2012.

[6]李海燕.云龙县诺邓古村落聚落景观形态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2.

[7].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185.

[8]吴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

猜你喜欢
探索应用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