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6-12-12 10:58黄志彬
考试周刊 2016年93期
关键词:做中学中学理念

黄志彬

摘 要: 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地理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做中学”理念核心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本文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而构建灵动、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 做中学 探究式 地理实践力

多年来,由于中学地理属于基础教育中的“文科”类,再加上部分教师对“做”不够重视和课时紧张,地理教学更加远离“做”。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地理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做中学”理念开始运用于地理教学中[1]。

“做中学”国家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学龄前和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1]。近几年笔者运用“做中学”理念进行地理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自身实践阐述如下:

1.活动类型灵活多变,注重学生参与、组织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但是,由于考虑学生知识储存、活动能力、教师能力等因素,因此学生活动目前仅限于教学某些环节和公开课。笔者结合本校学生情况积极开展学习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能力。

1.1“动眼”,开发本校的地理教学资源,关注地理。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只是泛泛的理论,与生活实际没有多大关系。要改变学生的认识,就应该让他们多接触身边的地理事物,笔者带领学生进入学校的地理资源教室,教他们观察星穹,认识星星的名称与位置。这样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相关密切,学习地理是有用的,激发求知欲。

1.2“动手”,尝试画图、做实验、模型等,体验地理。

虽然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帮助学习认识抽象的地理内容,如地球运动、热力环流、风积地貌等,但对学生来说仍是“看得到摸不着”,仅凭想象的画面,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因此,应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地理图表、实验、模型等,这样抽象的地理事物就变得形象直观。如制作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关系模型的步骤如下:①准备材料:硬纸皮、铁线、铁针。②引导学生观察昼夜分布图,提出可以用什么形状代表侧视图中的地球和夜半球;裁出的一个大圆形代表地球侧视图,另裁出半圆并涂上黑色,代表夜半球;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太阳直射点、昼夜分界线(晨昏线)都与什么有关?它可以用什么事物表示?”最终得出可以用铁线代表太阳光线;最后让学生想办法“设计可让铁线展示太阳光线与夜半球的关系”。基于这些引导,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主动了解知识,自发探索知识奥秘,互相合作。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做”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1.3“动口”,开展课前演讲、辩论赛、评讲试题等,话说地理。

课前演讲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短短的十分钟就可,讲的内容可以是介绍某区域的某种地理现象、环境问题等,这样演讲者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充分准备和思考周全,而听者也介绍一些知识。老师在这里起着启发作用,点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当场或课后完成。例如: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过后的第一节地理课,就让学生对此事进行演讲。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知道台风的形成过程、预报的地理手段、后果及问题解决。

辩论赛的举行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活跃学习地理的气氛,从而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如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活动或材料进行辩论——“热带雨林到底要保护还是要开发”。

评讲试题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某位同学对其他同学的答案进行估评,分析其易错点;或者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试着把自己分析图文材料过程、考查的知识点、答案的得出过程展现出来,这样老师对学生的解读思路有了清晰的了解,易对症下药。通过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4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品味地理。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本着配合学校和年段的工作,老师可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层面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如可开展“泉州红树林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研究性学习,不仅促动学生了解红树林在泉州分布情况、作用,而且调动学生运用必修3地理规律解决问题。又如在校本课程《泉州地理》中,提到安溪是铁观音茶叶之乡,抛出一个问题:安溪为何适合茶树的生长?学生试着上网查阅茶树的生长习性,接着分析安溪的自然环境,从而解决此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活动的实施条件

2.1学校、年段的支持,家长的理解支持,给师生营造轻松的教与学环境。

2.2教师的状况。“做中学”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对教师的要求高,即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勇于创新和实践,具有亲和力。另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不但是一个有着独特意识的设计师,而且是学生的共同开发合作伙伴。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活动,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准备,这样才能发挥活动的作用,活跃氛围,在体验中学生不仅留有深刻的地理印象,而且形成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提高探究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活动评价

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笔者经常采用以下方式:

3.1问卷调查。

教师可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表。如课前演讲的调查可以从材料的新颖性、完整性、能否吸引听众、深刻的地理知识等入手。这样学生在课堂参与度高,对演讲者的各种行为表现提供量化依据。

3.2展示成果。

学生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成果,指出其特点和亮点,并提出可提高的地方。轻松的讨论气氛,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3建立学生档案。

学生可以把代表性或者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中,定期加入新的作品,每到学期末进行汇总。这样通过纵向比较,发现进步的闪光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1-01.

[2]崔寰.新课程课堂地理活动实施探索.天津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做中学中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技校“项目教学法”的讨论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