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

2016-12-13 19:51李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形体欣赏

李丽

摘   要:雕塑是通过物质性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艺术。在欣赏雕塑艺术作品时,要理解雕塑在的形体、量感、环境和材质是影响其审美传达的重要因素,理解了雕塑的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解读雕塑作品。

关键词:雕塑艺术;欣赏;形体;环境; 材质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11-01

雕塑是通过物质性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艺术,因它主要使用雕刻和塑的制作方法而得名。雕塑以各种可雕刻、翻制的物质材料,如石头、泥、木材、金属等,塑造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而且可触的各种具体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在欣赏雕塑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从理解雕塑的以下特点入手,更好地欣赏和解读作品。

一、雕塑是凝固了的永恒之美

雕塑不因时间而褪色,不因潮流而黯淡。古希腊雕塑中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米开朗基罗作品中排山倒海的气势,罗丹的雕塑中的张力和浓郁的情感,即使跨越时空,仍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你甚至可以感觉到那些人体身体的温度,所以说雕塑是凝固了的永恒之美。

二、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

“形体”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语言。雕塑向欣赏者表达色感、触感、质感以及情感,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一件雕塑作品,是由不断变化的形体组合构成的,这种变化有很多种因素,包括形状的大小、方圆、清晰、模糊、角度等。钱绍武先生从人体形体的美感方面归纳了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生命体的力量感;第二点是形体组合美的原则是内部越多样越好,而总体的外部则越统一越好;第三点是以上两点的进一步发展,那就是这种丰富而又单纯的形要在相互关系中形成韵律和情调。

雕塑的种种形体起伏与变化,产生了各种令人回味无穷的造型,可能给人以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如:大连《锚》,就象一座宏伟升腾的丰碑。

三、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雕塑艺术比之其他艺术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雕塑不能象绘画那样直接而仔细地描绘人物活动的环境。除一些带有情节性的浮雕外,一般地说,也不宜于直接再现人物之间、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所以它特别需要雕塑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要求做到寓丰富的思想内容于单纯的艺术形象之中,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丹纳曾说:“没有一种艺术比雕塑更需要单纯的气质、情感和趣味了”。例如,法国近代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思》,在一块粗糙的石底座上雕出了一个陷于沉思的少女头像,没有凿出颈部,双肩和躯体,保留了下面一方块未经多少加工的粗糙石头,令人感到迷惑。但据罗丹解释:他想集中在“沉思”这一主题上,因而除了脸部神情之外,要抛弃一切无关的局部。他认为,在一些和主题无关的细部上加工雕琢,只会损害对主题的阐述。

四、雕塑量感的审美

雕塑的量感,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如:四川《乐山大佛》的体积之大,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茫然而略带有一些肃然敬畏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就是敬畏感效应。敬畏感效应能使造型作品产生高大、神秘、茫然、恐怖、雄伟、庄严等感觉,所以,宗教艺术造型中的主体造像或纪念性雕塑等造型创作中,往往都用超大尺度来处理,以适应其需要。

我们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国在山上雕制的华盛顿等五伟人雕像等,都具有这种量感效应。金字塔以其简单的体形和巨大的体量使人感到历史的永恒和宇宙的无限,感到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给人深刻的艺术感染。

雕塑艺术家为了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采取多种方式来造成不同的量感。强调浑然统一的整体性可以加大雕塑的体量。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轮廓简练,细节省赂,以粗扩、饱满、稳重的形体展示了巨大的气势和力量。而精雕细刻,使各部分、细节出现多层次的明暗、光影效果,则产生较轻的量感。现代雕塑中凹陷、孔洞等手段的运用,使雕塑体量产生丰富的变化。

  五、雕塑和环境与空间的相互作用

(一)雕塑与环境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的协调,使作品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环境是雕塑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丹麦哥本哈根海滨公园的《美人鱼》,倚坐在水边礁石上,使礁石、海水、天光、倒影都成为作品内涵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的公共场所的场景,有不同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背景,雕塑风格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适应,纪念雕塑庄严、肃穆,具有建筑性与宏伟性。如:奥地利《斯特劳斯纪念碑》。园林雕塑适应园林的优美恬静特点,给人以亲切感、轻松感和富有装饰性。如:意大利《木雕群》。现代建筑前的雕塑就应具有现代风格,古建筑前的雕塑应与古建筑相适应。如:法国《大拇指》、美国《火烈鸟》。还可以借用环境和景物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亨利·摩尔把许多雕像安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让山坡、草地、原野、云彩等作为陪衬,在蓝天和阳光下,虽然实体并不巨大,却具有大气磅礴的气魄和诱人的魅力。

(二)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

在古希腊时期期,雕塑大多附属于神庙建筑中出现的。当今,雕塑艺术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呈现的。而如今,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已经成为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作为城市某种标志性和精神性的象征,要求从多元的角度体现着城市的文化气韵、品位格调、文明规划和人的文化气质等,为公众创造一定的艺术空间,也是该地方大众审美水平判断的一个平台。也就是说,从艺术功能到社会功能兼而有之。城市雕塑是生活、艺术、科学、技术、时代精神和大众情感融于一体的空间造型艺术,被称为“城市的眼睛”世界上有不少地方就有这样的好的雕塑,尽管作品不是很大,但其产生的永久魅力,让人过目不忘,如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深圳的《拓荒牛》、兰州的《黄河母亲》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撒尿的小男孩》等。如今,雕塑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遍地开花,选题各异,形式多样,涌现了一批好作品,特别是一些雕塑结合周边的环境,锦上添花,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表现机械文明和消费文明的焊接金属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具有现代感的抽象表现也大受欢迎。如下图是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的纯红色的《火烈鸟》,以钢铁的几何造形,造成了平衡感及秩序感。

但确有一些雕塑,设计低劣,不伦不类,这些作品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与批评: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是美化?越来越抽象怪异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六、雕塑材质的表现力

不同材质有着不同的美感。例如,花岗石坚硬、质朴,在视觉上产生厚重感和质朴的原始美感;抛光的大理石纯净甜美,使人有种和谐、细腻的观感与趣味;光滑的金属高贵坚贞,配以抽象、概括、简洁、明快的体面,飘逸的流线造型、体现出一种强烈动感,传达出一种现代气息和节奏;青铜高雅、抒情,陶土稚拙坦诚,木头温暖柔情……这些丰富多彩的材料都无不为艺术语言赋彩添意,科学而有效的运用材质的表现力,将增强雕塑造型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雕塑材料的不同及对材料运用的如何,直接涉及到作品内容的体现。如:汉代石雕《霍去病墓石雕伏虎》,利用花岗石料自然形态稍作加工,使其神形皆现,气势雄浑,充分显示石质材料本身的属性特征。《宋庆龄雕像》,利用洁白的大理石表现伟大女性的纯洁与高雅。

雕塑的发展是伴随着雕塑材料的变化而发展进步的。传统雕塑的材料有石材、铜、陶瓷、铁、木材、混凝土、钢材、不锈钢、玻璃钢、铅、铝合金、钛合金等,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雕塑观念的宽泛及雕塑家审美理念的变化,导致了在雕塑材料使用上的无所不能。

现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不但有传统雕塑材料,还包括蜡、玻璃、油布、塑胶、金属线、网绳、反光金属、声光、电、现成品、棉织物、毛皮、绘画颜料、废品、垃圾等。尤其西方艺术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观念雕塑开始出现,观念作为材料,语言、文字作为材料,甚至一些非材料的材料,均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一下子消失了,更何况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的出现,使得材料概念越发被消解,变得无所不在了,

随着科学发展,不断增加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手段也日趋多样化,雕、刻、琢、镂、磨、铸、焊、刻,编,堆等,雕塑家可以利用现代丰富多样的材质,更加自由灵活的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感受。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王昌建.西方现代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H·H阿纳森(美),邹德农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钱绍武.试论“形体学”[J].美术研究,1988(02).

[5]贡布里希(英).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M].三联书店,1999.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形体欣赏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以东方的视野展现我国古代雕塑永恒之美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佛教雕塑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