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隔壁老王才会给所有人点赞

2016-12-14 06:07
中外文摘 2016年24期
关键词:社交

□ 宋 爽

只有隔壁老王才会给所有人点赞

□ 宋爽

老王被朋友视为朋友圈的奇葩。他年近不惑,事业没搞出什么所以然,但他最敬业的一面就是夜以继日地给人点赞。老王身处金融圈,他的一个朋友也是,两个人都交际广泛,但对彼此之间有多少共同朋友毫不知情。就这样,那个朋友但凡打开朋友圈,就会看见老王满屏的赞,这些赞是那么不被人待见,显得有气无力。所有潜伏的“共同朋友”因此明白一件事,原来他不光是喜欢我,而且喜欢所有人。

很快,老王就被扣上了虚情假意的帽子——这样的人,和任何人之间都不存在真诚的感情,别人也会和他保持距离。和这种人掏心挖肺,是不会得到真挚回馈的。老王就这样被慢慢孤立了,但他浑然不觉,依然忙于点赞、留言。

然而,老王还是惹恼了那个同在金融圈的朋友。他和那个朋友顶多算得上点头之交,前一阵子老王终于要娶媳妇的时候,他居然给那个朋友发了条热情洋溢的微信,邀请他务必参加自己的婚礼,说白了就是想多捞点份子钱。可是他哪来的底气呢?

对于老王而言,这个要求简直太合情合理了——那个朋友发的几乎每张照片都没躲过被老王点赞的命运。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日后留一条后路,比如,我张嘴让你帮一点小忙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或者我想跳槽的时候你那边、你朋友的三叔那边有合适的岗位可以帮我内推——凡此种种,就是为了在“你吃亏我占便宜”的时候你不至于连点面子都不给就直接拒绝。

一件事情能够普及甚至受到追捧,一定有合乎情理的原因。科学家发现,人们看见他人给自己点赞时,大脑会大量分泌多巴胺,让人由衷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受到了赞许和鼓励,并产生愉悦感。所以,即便知道对方有极大可能只是出于社交礼仪而点赞,人们会自动忽略其功利性,认为他人对自己是认可的。这无疑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试想一下,一个从不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痕迹的人,一定会被划分进不友好群组,因为这些人从未对我们的生活表达过欣赏,甚至吝啬到连赞都懒得点一下,怎么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呢?

久而久之,这些潜伏者便被我们无情地扔出了交际圈,甚至删除、拉黑——这简直是一种小小的报复情绪,“你不关心我,我还不关心你呢!我要把你删掉,让你知道无视我的后果”。

有些人正是出于这种莫名其妙的沮丧情绪,将很多“漠不关心者”删除,只保留那些尽管不熟但至少“喜欢”自己的人,以获得尊严上的胜利。

朋友圈装熟只是整个装熟体系的一小部分。我们想必都听过,有人吹嘘自己和名人关系匪浅,甚至对方还要敬他三分;毫无交情的好哥们儿突然认为你有义务借他三万块钱买摩托车,要不就是出事的时候威胁你他哪哪有人让你好自为之。凡此种种,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势力。

一个同学的母亲,曾经是个意气风发的中年女性,但前年开始突然一病不起,直接原因就是退休:曾经经常见面的朋友现在一个也约不出来,有的人开始不接她电话,更有甚者对她冷言冷语,社交活动几乎停滞,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现在她唯一的身份就只剩下“老人”了。

她经常和女儿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人需要我了!”这可是她一辈子绞尽脑汁想避免的事,如今竟然噩梦成真。和很多人一样,她从来就不爱读书,认为自己的价值完全建立在社会对她的认可上,而一旦认可缺失,自己便立刻堕入毫无价值的境地。

有很多人,终其一生热热闹闹,甚至事业飞黄腾达,但到了五六十岁才发现,自己从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说了一辈子场面话,点了成千上万个赞,最后厌倦了,可发现想说真话的时候连听众都没有,这就尴尬了。

(摘自《时代周刊》2016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真的有社交网络成瘾这回事吗?
大象都是社交家
社交网络时代的“新青年”
你的社交障碍是什么
2016年社交网络分析
活在社交网络的另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