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6-12-14 02:21施红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32期
关键词:压疮儿科科室

施红丽

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施红丽

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目的研究在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同时选取上述时间段内该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各为33例,包括常规组与持续组,总结两年度间患儿家长满意度、压疮发生情况及家长对于护理管理内容评价。结果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69.70%,持续组为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提供的压疮评估、防范、健康宣教及质量监控等指标评分较低,持续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出现压疮例数为6例(18.18%),均为轻度压疮;持续组患儿1例(3.03%)出现压疮。持续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儿科,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管理内容评价且满意度较高,患儿出现压疮例数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持续质量改进;压疮;护理管理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意指通过加强科室护理环节的掌控与管理,从而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将此种方法应用于儿科,主要针对幼儿疾病特点、心理行为特征与方式、治疗特殊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为其提供合理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根据患儿病情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防范,促进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程序化进行[1-2]。该文研究在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于2014年3月—2016年4月实施两种管理模式,同时选取上述时间段内该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各33例,常规组患儿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8.1±2.3)岁,疾病类型包括慢性肺炎9例、水痘14例、各类手术后10例。持续组包括男22例、女11例,年龄(9.2±3.1)岁,上述疾病类型分别为12例、13例、8例。纳入标准[3]:该所有患者均<16岁,为儿童;患儿意识清醒,能较好配合临床治疗与调查工作;患儿无严重心脑肾疾病疾病;患儿无精神障碍、无言语交流障碍。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1.2.1分析出现压疮的危险因素首先对儿童出现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包括[4]:①压疮是由压力作用及摩擦力导致的,而患儿日常活动、床上卧位等均可能影响压疮的产生与发展,而患儿机体营养状况也对压疮有一定影响。②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于机体压力感知力较低,与卧床时间较长且皮肤清洁度不够、皮肤摩擦等因素有关;年龄偏小患儿出现压疮可能性较大、体位限制;此外,护理人员工作不当及出现预防措施不到位也是诱发压疮的主要因素之一。

1.2.2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一般护理管理措施,包括为幼儿提供标准护理流程,护士长制定科室内常用护理操作标准,定期进行质量监督,严格划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工作责任范围,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保证科室环境干净整洁,对护理人员交接班要求严格仔细,对住院患儿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加强日常巡视,护士保持与家属积极交流,及时了解其内心想法,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重点讲解儿科常见风险事件预防手段。持续组接受压疮护理管理:①科室应成立儿科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应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培训护理质量相关管理内容,学习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督检查流程、质量问题处理措施等知识,确保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对于患儿入科时早期为其提供压疮危险评估工作,该研究采取Braden Q儿童压疮危险评估量表[5],包括患儿皮肤状况、机体移动度、营养状态、摩擦与剪切、机体疼痛感知能力与健康状况,总分为28分,得分较高者其压疮出现可能性较大,早期评估患儿出现压疮可能性,对于危险程度较高的患儿积极预防。②对患儿提供预防措施,包括临床护理过程中及时调整患儿卧位、抬高床头、建立翻身卡、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尽量减少骨突出与创面接触面积,及时判断外力刺激,护士应每日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适当将足跟抬高,嘱咐家属及时观察患儿身体舒适度。保持床单位干燥与整齐、防止潮湿,及时更换,为患儿定时清洁皮肤,对于压疮多发部位积极使用敷贴预防,为患儿改变体位时注意保持动作轻柔,可多人协助,避免拖拽、为患儿机体造成不必要损伤,适当抬高床头[6]。③嘱咐患儿家属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在疾病允许范围内多进食维生素、高蛋白、矿物质等食物,对于卧床患儿便后应及时清洁臀部皮肤、擦干并涂抹润肤油护理,注意时常关注患儿血液循环情况。④科室护士长应及时对医护工作者及患儿家长提供压疮相关知识培训,让其意识到压疮预防工作重要性及如何处理压疮,讲述压疮病因、诱发因素、分期、创面处理与愈合等知识点。为家属重点强调营养支持与皮肤护理要点、及体位改变的积极意义,让家长协助完成病情监测工作。而对于水疱患儿,家长应每日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注意查看有无水疱破溃、皮肤抓痕等情况,及时为幼儿剪短指甲并佩戴手套,预防皮肤抓伤,嘱咐患儿行走时应避免穿拖鞋,保护好脚趾与足部皮肤。⑤针对早期发现压疮应积极纠正,加强预防工作,及时发现患儿是否出现皮肤破损,观察压疮发生部位、分期情况、是否出现分泌物等并积极处理,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消毒预防感染。对幼儿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把握剂量,对于压疮创面应使用敷料保护,及时评估幼儿对于伤口疼痛耐受力,鼓励家长积极行心理安抚。护士长应制定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管控制度,定期对科室护理服务进行监督。

1.3观察指标

总结两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服务满意度,总结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管理措施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提供的压疮评估、防范、健康宣教及质量监控等,采用百分制评价,得分较高者表示家长对于护理管理评价较高。总结患儿压疮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患儿家长满意度

持续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满意度[n(%)]

2.2两组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管理制度评价

常规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相关指标评分较低,持续组均较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对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的评分[分,(±s)]

表2 对比两组对临床护理管理措施的评分[分,(±s)]

组别压疮评估压疮防范健康宣教质量监控常规组(n = 3 3)持续组(n = 3 3)t值P值7 0 . 2 6 ± 1 . 5 7 9 0 . 4 8 ± 2 . 1 6 4 3 . 5 0 0 . 0 5 7 3 . 1 2 ± 1 . 8 7 9 1 . 2 0 ± 2 . 1 1 3 6 . 8 4 0 . 0 5 7 4 . 1 5 ± 1 . 0 6 9 1 . 0 1 ± 2 . 4 1 3 6 . 7 9 0 . 0 5 7 5 . 1 2 ± 1 . 0 0 9 2 . 3 3 ± 2 . 0 1 4 4 . 0 4 0 . 0 5

2.3对比两组发生压疮例数

常规组患儿出现压疮例数为6例(18.18%),均为轻度压疮;持续组患儿1例(3.03%)出现压疮。持续组发生率较低(χ2=12.11,P<0.05)。

3 讨论

儿童在家庭中占据重要地位,且机体发育尚未完全,临床实施治疗与护理工作时稍有疏忽则可能引起风险事件发生,可能间接引起医疗纠纷出现。因此为了有效规避风险,科室应改革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重点以压疮预防为主,可有效规避风险事件发生且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压疮是由于压力、皮肤与外界摩擦力等共同作用于机体后导致皮肤肌肉与组织损伤,一般常发部位在机体骨头突出处,此种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疾病康复、延长治疗时间、且一旦发生会使患者感到主观痛苦,儿童一旦出现压疮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科室改进护理管理制度对预防压疮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7]。

王玲玲学者表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于儿科[8],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情况,通过长期应用此种管理模式,对于压疮出现起到有效预防作用。该研究得出,对于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大部分患儿家长表示对护理管理内容评价颇高,且患儿压疮发生率较低,患儿家长对护理管理模式表示满意。两组结论存在相符之处。

综上所述,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儿科,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控小组,护士长定期带领医护人员学习质量改进相关措施与概念,加深其印象,制定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并全面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患儿入科时积极评估,判断其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出现压疮、跌倒等可能性,并早期积极预防,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管理内容评分且主诉满意度较高,患儿出现压疮例数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谢红艳.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99-100.

[2]邵丽,李莉,马艳玲,等.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19-220.

[3]王春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9-141.

[4]李少媚,蓝秋梅,邓彩素,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1532-1534.

[5]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2-93.

[6]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7]郭玉变.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27-128.

[8]王玲玲.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58-259.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ressure Sore in the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SHI Hong-li
Luoyang Central Hospital,Luoyang,Henan Province,471000 China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ressure sore in the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Methods Th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and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anagement model was implemented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and the each 33 cases of children in the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outine group and continuous group,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children’s parents,occurrence of pressure sores and evaluation of parents to nursing management contents were summarized.Result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inuou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the scores of the children’s parents to pressure sore evaluation,prevention,healthy education and quality monitoring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inuous group,P<0.05,and in the routine group,pressure sores occurred to 6 cases(18.18%),and all were mild pressure sores,and pressure sores occurred to 1 case in the continuous group(3.03%),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ressure sores in the continuous group was lower,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model in the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of children’s parents to nursing management contents 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is higher,and the pressure sore occurrence case of children is lower,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Pressure sore;Nursing management

R47

A

1672-5654(2016)11(b)-0110-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2.110

2016-08-17)

施红丽(1988.10-),女,河南潢川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

猜你喜欢
压疮儿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