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有灵魂的教育

2016-12-14 11:11冯金洪
师道·教研 2016年7期
关键词:灵魂育人学科

冯金洪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助推。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面对历史的重任,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中学教育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学校教育管理者,在多年教学与教育管理中,我反复思考学校应该往何处走?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有什么问题?特别是近五年的实践,我一直关注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与灵魂,关注师生的成长,关注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奠定什么样的基础,这就形成了我的办学思想: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推进有灵魂的教育,首先要有有灵魂之师。

有灵魂的教师,要有“尚贤砺业”的精神。象贤中学以贤文化育人为特色,贤文化的核心:尚贤、齐贤、宏贤。价值:培育“自强不息,立世为民”的精神。因此,以文化育人的理念要求教师本身就要以文化己,以“尚贤砺业”为教师精神,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勤勉育人。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将爱与责任作为自己职业的灵魂,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育人至上”,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和能够发展好的人。他们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专注于唤醒学生的独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他们能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用崇高的人格陶冶学生,为学生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基。

有灵魂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的精神,同时,他又必须是一个力行者。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走研究型、学习型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推进有灵魂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灵魂之生。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德为人的灵魂,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培育为有灵魂的人。有灵魂的学生,一定是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人生的学生。办有灵魂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有信仰——具有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敢担当——具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会砺行——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好人格——具有贤善包容、诚礼谦谨的人格魅力。

推进有灵魂的教育,就要构建有效的学校文化主题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校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挖掘番禺、沙湾及本校悠久的文化资源,开展以“仁爱礼孝信”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我校深入开展“感动象贤”系列教育活动,表彰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尚贤砺学”精神;我校还开展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德育评价研究,促进文化育人落地生根,扎实开展文化节,让学生在各类文化活动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培育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我们还以以沙湾的广东音乐文化为抓手,开展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品位。

推进有灵魂的教育,就要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凝聚班级精神。我校进行的班训、班主任寄语、学生感言、室内外环境布置、班级制度建设、师生交流活动等,让学生真正有“家”的体验。我校积极探索学校、家庭与社区共同合作的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家长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建设学生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和参与“象贤大讲坛”活动等。

推进有灵魂的教育,课堂教学就要确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思想,以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作为学科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在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并掌握相应的学科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人格健全与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坚持以学科特点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向课堂要效益。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着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关注课堂内师生双边的活动,让课堂教学在互动中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有活力的学习中启迪智慧。

推进有灵魂的教育,学校要构建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我校开展“以基础性课程为主,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为辅”的、有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为手段,以“中国梦·岭南魂·象贤情”“高中生发展课题”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研究,设计包括“人生认知与发展规划”在内的系列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引领生命的成长,提升生命的价值。

责任编辑黄日暖

实习编辑王思静

猜你喜欢
灵魂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超学科”来啦
灵魂树 等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