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大崮山郊野公园概念规划

2016-12-14 04:54张务昌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布局必要性原则

摘要:随着莱芜城镇化进程,繁忙的生活使人们迫切需要一片休闲、安静、放松身心的“绿洲”。让绿色布置人居环境,正是21世纪环境建设的主题。大崮山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将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人气优势相组合,给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带来极大的提升,对于莱芜的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项目背景;必要性;原则;布局;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57

1项目背景

1.1概况

莱芜市位于泰山东麓,东经117度19分~117度58分,北纬36度02分~36度33分,北邻济南市所辖的章丘市,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南北最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素有“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黄金蜜桃之乡”之称。

1.2 项目区位

大崮山片区位于莱城东北部,规划范围为南临济青南线,北至瓜皮岭村,西起规划凤凰路,东到博莱高速,总面积约为8.2平方公里。基地南侧为玉龙湖,西南临济青高速南线高新区出口,交通十分便捷。

1.3 自然条件

该地域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平均气温13.4℃,年降水量707.9毫米,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无霜期231天。

1.4 建设的必要性

1.4.1 景观的要求 基地位于济青高速北侧,与小崮山上的金凤阁、银凤阁南北相望。高速上视点较高,视野开阔。片区周边环境是展现“山水莱芜”形象的重要文化窗口。

1.4.2 生态建设的要求 基地内有山、有水、有田,“山水交融、乡情浓郁”。该区域是唯一一处距离市区较近,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亲近自然的活动场所,填补了城镇功能缺失。建设郊野公园可保留场地原有自然风貌,在此基础上又可进一步优化、提升、丰富景观,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2 规划原则

2.1效益平衡原则

处理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关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郊野公园规划和设计。

2.2 地方性及文化性原则

突出莱芜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以道教文化作为景区设计的主题。结合大崮山本地传说,将其融入到景区设计中。

2.3 生态性原则

以生态为主线,强调植物造景的建园理念,体现景观、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从游客的多样化心理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其行为习惯特点,营造舒适、安全、优美的游览环境。

3 规划定位

将公园建设为集生态体验、农业观光、居住生活、娱乐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郊野公园。

4 规划总体布局

统筹考虑生态景观、旅游产业布局、村庄建设、交通条件等条件分析,规划形成以“农、居、游、乐、养、研”为复合功能的总体布局。

布局——紧凑的功能区与广阔的开放空间。

交通——快捷的对外联系与悠然的内部慢行网络。

环境——处处有景,步移景异,怡然自乐。

5 规划景观结构

根据该地所处的区域位置,总体规划结构为:“一廊一轴两个核心五大板块”。

一廊:大崮山与小崮山(双凤塔)形成的“双凤争冠”景观视觉廊道。大崮山公园上设置观凤台、引凤塔景点,与小崮山双凤塔形成对景。

一轴:沿着规划区东南侧半环形的主干道,连接各大功能板块,形成旅游文化发展轴。

两个核心:大崮山森林公园和玉龙湖娱乐区是大崮山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是山水空间的主要构架。景区的休闲与文化艺术活动,主要围绕这两个景区展开。

五大板块:大崮山森林公园板块、玉龙湖景区娱乐板块、河谷生态农业板块、山水人文居住板块、生态颐养板块。

6分区概念规划

6.1大崮山森林公园板块

此版块为大崮山森林公园的主要核心部分之一,位于整个公园的东北部分,主要景点有观凤台——凤冠石、引凤塔、公园南入口、公园北入口、松涛九曲等。

观凤台——凤冠石——大崮山山上群石突兀,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巨石,高5米,直径3米,独立于山坡,石顶有一树,犹如舞台上娘娘头戴的凤冠,所以老百姓称其为“凤冠石”。基于此自然景观,通过现代造景手法,在大崮山山顶设置观凤台——凤冠石——引凤塔,与金凤阁、银凤阁隔空相对,形成“双凤争冠”的空间格局。

引凤塔——结合莱芜凤城文化及大崮山的现状自然条件,在山顶位置设置引凤塔,进一步凸显大崮山公园的文化属性。引凤塔周边为仿古建筑,总体布局呈方形,塔高7级,与金凤阁、银凤阁相对,凸显莱芜“凤凰”的文化主题。

大崮山公园南入口——在大崮山西侧,规划凤凰路处设置公园主入口,形成公园主入口广场。广场呈半圆形布置,结合树阵等形成入口集散空间,主入口对称布置门楼,彰显区域文化特色。

大崮山公园北入口—— 规划凤凰路北段,设置公园北入口。入口结合地形布置,通过反应莱芜历史典故的特色文化景墙,将莱芜历史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展现给游客。

燕子峪——燕子峪位于大崮山山谷地,结合特有山石景观风貌和山溪水系,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设置景桥、景亭、栈道等设施,形成一处观山赏水的特色自然景观点。

松涛九曲——大崮山自然景观资源优越,地形丰富,现状松林资源丰富,充分结合起伏曲折的山地,设置游步道,营造“松涛九曲”意境,形成特色生态氧吧廊道。

生态健身区——大崮山自然山地优美、林地覆盖葱葱郁郁,是天然的生态氧吧。充分利用大崮山的山坡地自然条件,结合不同的季节,利用山坡地优势,春夏秋三季设置滑草、冬季滑雪。大崮山森林公园同时为游人提供登山、山地骑行等有氧运动体验以及宿营、户外写生等活动。

6.2 玉龙湖景区娱乐板块

功能定位:利用玉龙湖天然的自然水域优势,建设具有文化展示、娱乐拓展、旅游服务、滨水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游乐拓展区,具有公园对外展示功能,形成莱芜对外宣传的窗口。

文化主题:莱芜作为齐鲁文化的交汇地,历来有“凤城”的美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凤凰文化是现代中华文化的象征,是至德、至慧、至情的统一,是祥和、幸福恩爱的象征。以“凤城文化”作为公园的文化主题,使本区域成为莱芜的文化展示窗口。

三大功能区:

“凤城之约”主题游乐区——在原马龙崮村位置建设欢动拓展区、凤城之约文化主题展区、游客服务中心,围绕玉龙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融游乐、服务接待、餐饮、休闲、住宿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公园的文化展示中心。

玉龙湖休闲景观区——具有开阔的水面和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围绕湖区形成生态水岸区、沙滩休闲区、花田游园区等,并展开垂钓等滨水休闲活动。

玉龙湖中部生态景观区——具有开阔的水面和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围绕湖区形成平湖林地景观。

6.3 河谷生态农业板块

规划定位:依托滨河生态休闲带,形成集农业观光、瓜果采摘、生态休闲等于一体的河谷农业观光区。

6.3.1 规划结构 一带七区。 一带:滨河生态休闲带;七区:农业观光区、果林采摘区、百草园、设施农业区、生态科普区、艺术写生区、开心农场区。

6.3.2 游赏功能 观光:温室大棚观光、河谷风光带游玩;体验:果蔬采摘、室外活动;休闲:农家乐、田园风光游。

6.4 山水人文居住板块

依托大崮山郊野公园,进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就业创收,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结合“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山水自然景观资源,通过旧村改造,打造山水人文“美丽乡村”社区。

6.5康体颐养板块

结合周边环境及原有场地特色,设置特色老年颐养中心,住宅采用新中式风格,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接近田园的居住环境。

7 交通游览规划

7.1道路交通规划

根据大崮山的地形特点,道路规划是结合地形确定主干道和路网走向,对各个不同的功能分区结合路网合理布局。这样随着自然地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路网格局,有利于组织交通分流。

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山地地形复杂、特征明显,高差比平原地形大得多,规划中要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要车行道设置在体育运动区、文化游乐区、停车场区地块,在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即可,山上游步道则结合龙山地形自由舒展,灵活布置;并尽量完善、利用原有路网基础和等高程,以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同时形成多层次、活泼、有机的山地游步道、健身道的网络结构。

大崮山上基本沿等高线布局的曲折婉蜒的游步道,既是交通的主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和健身步道,使视线走廊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结合绿化,创造出异常丰富的空间序列,是平地景观所不可比拟的。在山中的氧吧中惬意慢跑散步,同时观赏山下鳞次栉比的城市结构,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健康生活的理念。

根据功能区结构及景观游览需求,基地内道路流线划分为四级游路系统。一级路 (生活型2.5+7+2.5=12米,旅游型1.0+7.0+1.0=9.0米);二级路(1.0+5.0+1.0=7.0米);三级路(4.0米);人行游路(2.0~3.0米)。

根据旅游功能和游览路线,划分为三种游览路线,将景点串联。农业观光游、自行车绿道游及休闲游三种路线。

7.2 游路设施

7.2.1 公共交通 提倡公交优先战略,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线路沿与外围道路相连接的主干路设置,并结合村庄、景区等设置站点,形成区域内骨干公交系统。依托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共形成对外联系骨干公交3条,实现与莱城、城区东西部公交的联系,兼顾串联区内主要组团、景区、旅游服务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之间的联系,同时提高区内对外出行的可达性和方便性。

铁路小火车观光交通系统:利用现状铁路线,开发特色旅游小火车观光旅游,贯穿基地基本景区,沿线设置站点3处,分别为玉龙湖景区、柳龙崮配套服务区、瓜皮岭生态休闲区。

电瓶车观光交通:结合公交线路和铁路站点,利用支路和慢行通道设置2~3 条环形电瓶车线路,设置园区内的电瓶车换乘点,主要线路沿山地游赏路和滨水游路设置。

7.2.2 慢行交通系统 绿道和自行车驿站:沿水系和山地设置自行车慢行交通,完善绿道系统,形成乡村绿道健身游览系统;步行交通系统:结合山地生态森林设置步行专用道,滨水绿化空间设置休闲步行道,断面宽度2~3米。

8 绿化规划

植物配置以“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兼顾功能,统筹布局;适树适地、突出主题”,从生态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区域的绿化空间进行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符合生态规律的设计布置。并展示建立生态恢复和贴近城市景观需求。

8.1行道树类

银杏、悬铃木、合欢、榉树、楸树、栗树、槐树、青杨、毛白杨、垂柳、馒头柳、榔榆、香椿、臭椿、枫杨、元宝枫、五角枫、三角枫、七叶树、白花泡桐、椴树等。

8.2 园景树类

白皮松、黑松、油松、湿地松、云杉、雪松、日本花柏、柏木、圆柏、冬青、女贞、栓皮栎、蒙古栎、麻栎、水杉、杜仲、朴树、榆树、柘树、鸡爪槭、红枫、丝棉木、紫玉兰、白梨、秋子梨、花红、山荆子、苹果、海棠花、西府海棠、日本早樱、桃、红叶李、樱桃、卫矛、木瓜、紫薇等。

8.3 花灌木类

连翘、探春、丁香、八仙花、溲疏、四照花、绣线菊、金露梅、珍珠梅、寻子、六道木、忍冬、四照花、月季、紫穗槐、紫荆、迎红杜鹃、照白杜鹃、毛刺槐、红花刺槐、锦带花、绣球花、红瑞木、荆条、海州常山、牡丹、木芙蓉、木槿、笑靥花、山楂、月季等。

8.4 篱垣树木类

迎春、大叶黄杨、黄杨、雀舌黄杨、龙柏、大花溲疏等。

8.5 垂直绿化树木类

紫藤、白花紫藤、五叶地锦、扶芳藤、葡萄、猕猴桃、五味子、忍冬、络石、木香、藤本月季、金银花、三叶木通、胶州卫矛等。

8.6 地被类

沙地柏、铺地柏、平枝旬子、匍匐旬子、葛藤、金银花、白三叶草、二月兰、野牛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麦冬、玉簪、矮生地被菊、大花葱、蒲公英等。

9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迫切需要一片休闲、安静、放松身心的“绿洲”,而郊野公园的建设,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这也正是21世纪城镇建设的主题。大崮山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将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人气优势相组合,必将带来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极大提升,对于莱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张务昌,硕士,莱芜市园林管理局,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布局必要性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VR布局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