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初心向前进
——历史音乐舞蹈情景剧《黑土地不会忘记》演出现场见闻

2016-12-15 05:12高汝超赵佳庆吕正阳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联勤情景剧黑土地

文/郭 冰 高汝超 图/赵佳庆 吕正阳

永怀初心向前进
——历史音乐舞蹈情景剧《黑土地不会忘记》演出现场见闻

文/郭 冰 高汝超 图/赵佳庆 吕正阳

它是一粒红色的种子,孕育在改革强军伟大征程之中;它是一台强劲的引擎,发动在善后工作攻坚破难之际;它是一把战斗的号角,吹响在联勤改革即将展开的关键时期。它就是历史音乐舞蹈情景剧《黑土地不会忘记》。历经3个多月的水润石磨,沈阳军区善后办组织联勤部队官兵把自身71年的厚重历史和光荣传统搬上舞台,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盛装推出,为的是表达这样的心声——

铭记习主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谆谆教导,把牢思想之舵,高扬理想之帆,夯实信仰之基,向着中国梦、强军梦砥砺前行。

树立“大善后”观,全面履行善后工作历史使命,不仅要把物质财富管理好、分流好,而且要把精神财富传承好、弘扬好。

面对时代大考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广大官兵和职工在学习历史中汲取营养,在走进历史中找到榜样,在感悟历史中获取力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肩负起为改革解除后顾之忧的历史重任。

传统因子与时代元素的深度融合

伴着6响洪亮钟声,一束束特效灯光打在舞台台口的纱幔上。“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字幕显得格外苍劲有力。

“牵着日月,挽起大海,我们向黑土地走来。为了胜利,为了解放,我们向黑土地走来……”在《从东北总后勤部走来》歌声中,情景剧《挺进东北》把观众的思绪拉回71年前: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成为“三国四方”争夺的焦点之地;1945年10月31日,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作出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的重大决策。这就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总后勤部,也是原沈阳军区联勤部的前身。舞台上,一队新四军战士或背着行军锅,或推着粮草车,或挑着麻袋木箱,在风雪中蜿蜒前行,他们是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向东北挺进的十万大军……

从序篇《挺进东北》开始,整场情景剧分为《沃土深根》《前进基地》《抗美援朝》《现代后勤》4个篇章展开,到尾声《三梦对接》结束,综合运用话剧、歌曲、舞蹈、造型和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搬上舞台,并立体展现了交织着热血与烈火、充满着牺牲与奉献的壮丽长卷。特别是其中的战场背景画面,给人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之感,使观众对“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排除万难,力保打赢”的后勤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

时代性和感召力是艺术传播的一对翅膀。善后办政委罗益昌说:“创演这台情景剧,既是寻根溯源的优良传统教育,又是艺术再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历史必然性的军魂教育,这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表现形式很符合青年官兵特点。这也是我们对过好红色基因传承关的一次积极探索。”

典型片段与峥嵘岁月的有机统一

在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的小巷子旁,默默矗立着一个古老的建筑,灰色的院墙掩映在树丛中间,陈旧的铁门诉说着它的历史。这里不仅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原址,也曾经是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的办公楼。

情景剧导演王禹干事介绍,为在有限时间内把1945年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反映好,他们选取其中最生动、最有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搬上舞台。

于是,观众们看到了一幕幕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历史片段——

情景短剧《接应·接收·大转移》讲述了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后勤保障克服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诸多艰难困苦,相继完成接应出关部队、接收日伪物资、转移战略物资等任务的壮举。

为解决志愿军战士吃饭问题,1950年11月18日,东北局专门召开“炒面煮肉”会,一时间,全国上下呈现出“党政军民齐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炒炒面”的动人场面。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将军高度评价:“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资保证。”情景剧《炒面》就讲述了这个故事。

舞蹈《使命》再现了在1998年抗洪抢险和2008年抗震救灾中,联勤部队官兵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在完成非作战保障任务中不畏艰难险阻、甘于牺牲奉献的场景。

……

浩瀚的大海是由无数个水滴汇聚而成,悠久的历史是由无数个片段编织抒写。善后办军事组部队管理处参谋尹兴洋说,自己过去不是联勤系统的干部,对联勤部队的历史也了解得不多。在观看情景剧的过程中,他的眼前仿佛浮现着一面浮雕墙,背景是联勤部队71年的历史,一个个历史片段栩栩如生地刻画在上面,如此鲜活,如此真实,诠释着联勤官兵初心不改、奋勇向前的豪迈情怀。

辛勤汗水与动情泪水的心灵洗礼

强劲的音乐响起,舞台屏幕上再现出1948年辽沈战役艰苦卓绝的战斗场景。硝烟弥漫中,一批批战士和群众倒在了运送粮秣和弹药的路途中,军需科长刚子不顾危险,率领官兵手提肩扛补给物资前仆后继冲上高地。又是一阵密集的枪炮声,刚子胸部中弹光荣牺牲,身躯仍保持着冲锋的姿势……观看情景短剧《大支前》时,善后办政工组宣传保卫处副处长刘文波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他说:“解放战争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我从小听父辈讲得最多的故事。情景再现的逼真画面,使我不禁心头又热!”

这样的感受,不只刘文波有。“怎能忘记,怎能忘记,一把黑土把你养育,吃的是那高粱米,穿的是咱百姓的衣,枪林弹雨与你生死相依……”原沈阳军区总医院护士李玲玲一边听着歌曲《黑土地不会忘记》,一边用纸巾擦拭眼泪,舞台上人民群众浩浩荡荡地为刚子送行的感人场景,让她为之动容。

精彩的舞台呈现,来自创演人员在反复雕琢中的精益求精。在情景舞剧《战地救护》中,女卫生员小白的原型名叫解秀梅,1952年毛主席曾接见过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小白为救护受伤的志愿军战士光荣牺牲。“在战士倒下的地方,挺立着一簇金达莱。硝烟里露出甜美笑容,山野中静静盛开……”这首献给小白的歌曲《金达莱》,是歌曲作者章荣强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完成的走心之作。他与演唱者郭子敬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体味推敲,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感受打磨。原联勤部财务部高级工程师朱九勤已经在联勤部队工作了39年,他在情景剧中饰演抗美援朝战争中东北军区后勤部前方指挥部部长。为找到入戏的感觉,他台上练完台下练,单位练完家里练。女儿心疼地说:“老爸,不至于这么拼吧!”他说:“我今年58岁了,身上的这套军装告诉我,为我军后勤战线上的先烈先辈先锋讴歌,我责无旁贷!”

汗水浇灌红色艺术之花,忠诚铸就时代精品大课。执行导演李秀教导员说:“整个情景剧的编剧、音乐、舞蹈、歌曲、表演、道具、舞美等,均由联勤官兵自己创作。从接到创排任务到演出,3个多月时间里,所有演职人员都经历了一场艺术与精神的红色远征。”据统计,创排期间,演职人员平均每人瘦了七八斤,红花油、云南白药等治疗跌打损伤类药物累计用了200多瓶,喉宝、含片用了300多盒。

历史回响与现实启迪的无缝对接

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现实就是未来的历史。在情景剧尾声《三梦对接》篇章里,战士何学安七天七夜把香猪崽从贵州老家背到科尔沁大草原;凌源第一军械仓库第一任主任杨西园的骨灰就埋在深山库区,时刻激励官兵守大山就是守江山、守库门就是守国门……一幕幕展现“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的“三梦对接”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和担当,什么是坚守和奉献,什么是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强军梦,使这部情景剧“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初衷立意得到进一步升华。

“山有基,河有源,树有根。我们如果不懂历史,就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如果不懂历史,就不知道我们未来要到哪里去。”善后办主任徐经年先后3次随机关和部队观看了情景剧,他说:“创演历史音乐舞蹈情景剧《黑土地不会忘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善后工作进入攻坚期,这部情景剧犹如三月春风、及时好雨,彰显出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时代生命力。”

整场情景剧在歌舞《向前方》中结束。“向前方!向前方!走在新的征途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铁的誓言激荡胸膛。把青春推进枪膛,强军目标在召唤,重整行装上战场,挽起臂膀我们是生命线。何惧艰险!何惧风浪!挺起胸膛我们是保障线,排山倒海、不可阻挡。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强军兴军梦想……”许多善后办机关干部表示,善后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我们一定在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在强军兴军新的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矢志向前方。

目前,历史音乐舞蹈情景剧《黑土地不会忘记》已经演出20多场,在现场和通过视频直播观看的观众达33000余人。在沈的离退休老干部有的拄着拐杖来,有的被人搀扶着来,有的带着儿孙来,他们说,这是根啊,这是本啊。驻沈的兄弟部队官兵来了,他们说,只有人人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部队的“根”才会越扎越深、越长越壮。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和同志来了,他们说,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这根、这本、这初心就是一片鱼水深情。许多职工、官兵家属来了,他们说,我们是民也是兵,这也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一片初心。★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联勤情景剧黑土地
法博士之一块黑土地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情注三月三 歌声绕畲家——略品俞明龙《又是畲家三月三——民族风俗音乐情景剧》
(情景剧)一江之水
万里踏歌新联勤——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文艺轻骑兵”赴基层巡演纪实
黑土地上稻花香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
学联勤有益 参赛趣无穷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