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三十而戾”

2016-12-15 07:10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41期
关键词:独派台独民进党

民进党“三十而戾”

民进党从9月26日起举办建党30周年纪念活动,但在蔡英文办公室外,近70个“反迫迁团体”集结抗议。“三十而立”的民进党正处于权力巅峰时期,不但在台岛“执政”、“立法院”席位过半,而且具有“地方”县市过半“执政”的优势。然而,全面“执政”的民进党却将台湾带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蔡英文提出要“力抗中国”

蔡英文在民进党建党30周年之际,在给民进党党员的公开信中直接把大陆称为“中国”。她说“我们要力抗中国的压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要摆脱对于中国的过度依赖,形塑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经济关系”。

隔天在一个研讨会上,蔡英文再次提出要“力抗中国”。

蔡英文用了“力抗”这么强烈的字眼,把自己摆在以弱对强、以小博大的“被压迫者”位置,意图唤起民进党支持者的“共鸣”,来挽救大幅下跌的民调。可究竟这个“力”从何而来,“抗”如何实现,好像并未说清楚。不仅如此,她还一改“中国大陆”较中性的称法,在信中直称“中国”。

有人说,蔡英文在民进党内说了真话,这是公开对大陆“宣战”。蔡英文曾多次公开许诺,她的两岸政策要“维持现状”,绝不会作出挑衅北京的举动。但一封分量不轻不重的公开信,就暴露出蔡英文内心的真实独白,在她脑子里早就“刻”上了“台独”这两个字。

随后岛内“双十庆典”于10月10日举行,蔡英文致词谈及两岸方面时,只称“尊重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虽然目前两岸关系有起伏,但立场依然坚定”,并称“承诺不会改变、善意不会改变,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

几乎同时,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脸书网发文表示,在两岸互动交往中,真正抛弃“善意”,率先改变立场的,就是蔡英文当局。

洪秀柱表示,马英九当局过去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展开长达八年的两岸交流,成果丰硕、有目共睹。而此后抛弃两岸双方共识,不愿意在“九二共识”原则下进行交流的,是蔡英文当局。因此,是台湾方面先改变的立场。

中评社评论称,蔡英文当选至上台后多次承诺,她的两岸政策是“可预测、不挑衅、维持现状”。而公开信传出的讯息却是“要力抗、要摆脱”,不可能“维持现状”。公开信也没有说明台湾要怎么抵抗、靠什么抵抗,抵抗会让台湾得到什么、牺牲什么;台湾又凭什么去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5·20”后两岸关系从“冷和平”被推向“冷对抗”,外界视蔡英文该演说为“补考”。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对此批评,这政策只是“耍嘴皮”,实而撕毁1992年两岸达成的共识。“蔡英文说绝不屈服,但要台湾岛的实力慢慢流失,蔡英文说不再与大陆对抗,但要紧抱日本大腿积极扩大内部‘台独’势力”,这套说法并没有办法让大陆信服。

其实公开信中,蔡英文已经承认,台湾治理的困境“一件一件不断地冒出来”,民进党人都很“焦虑”。但蔡英文不提民进党的偏执与无能,却把责任推到大陆头上。谁会相信这个借口?如果不搞“台独”,何来的限制和压力。如果执意搞“台独”,“焦虑”只是开始,很快就会“痛苦”,最后一定是“绝望”。蔡英文何曾想过,台湾2300万民众的利益正被“台独”分子的一意孤行绑架?

“台独”大佬密集鼓噪,蔡英文如芒刺在背

近期有评论认为,执政不顺利的蔡英文正向深绿靠拢,拥抱深绿以取暖。公开信无疑会加剧外界对民进党重走“陈水扁的老路,操弄意识形态”的疑虑。这是十分危险的,后果不堪设想。

台媒指出,民进党执政的最大罩门,蔡英文虽做出许多有意义的新论述,仍摆脱不掉的“台独”标签,成为民进党处理两岸问题的最大威胁。其实自蔡英文执政百日民调满意度大跌起,台湾“独派”大佬就一改此前“默默无闻”的形象,集体密集发声。

自民进党上台以来,不乏民众上街游行抗议的行动。日前因不满蔡英文拍板年底前要完成“一例一休”的修法,四十多个青年团体甚至直捣民进党中央党部抗议,并表示不排除在10月23日于“立法院”发动更大抗争。

据香港中评社9月28日报道,近段时间来,台湾“独派”先是埋怨蔡英文的人事安排,齐声要求撤换“行政院长”林全,强烈干预蔡英文用人。前“总统府资政”吴澧培首先开炮,认为林全绝对用不得,不然蔡英文没有明天。辜宽敏更是怨声连连,重炮吐槽蔡英文“做四年就好,不要想着下一次选举”。“台独”大佬密集唱衰让民调陷于死亡交叉的蔡英文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

继而在“入联”、“制宪”上持续发难。台湾“前驻日代表”许世楷鼓噪“入联”,要求台湾以“新国家”加入。如果蔡英文当局没有作为,不惜以废掉“外交部”、陆委会相威胁,甚至干脆成立“推动参加联合国部”。

“台独”表现不落人后的李登辉继年初发表“媚日卖台”言论后,5月初公开要求蔡英文只做“正名、制宪、入联”,提高“国家认同”即可,不必纠缠“九二共识”。7月向与美、日学者、政界人士密集兜售“制宪”论调,9月下旬在募款餐会上大放厥词,点燃“宪改”战火:妄言“台湾不属于中国、处于独立的状态,台湾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个别的存在。”

李主张即刻启动“宪改”工程,终结“一个中国”、“中国法统”的寄生与约束,防止大陆“改变台湾现状”。李登辉重提“强化台湾主体性”,“迈向正常国家”的老调,“以台湾之名存在是唯一重点。”李登辉预知余生恐怕只剩5年,但他绝不会就此罢手,还将恶整台湾,牵拖蔡英文与民进党。

在“台独”分子不可一世的鼓噪下,台湾岛内一时间沉渣泛起,“独”浪滔天。“独派”的政治算计在于借“台独”议题向陷于民调死穴的蔡英文当局发难,给她“穿小鞋”,捞取丰厚的政治资源。

面对“独派”叫嚣勒索,蔡英文被迫在人事上低头妥协,调整司法部门提名,海基会交给“独派”信任者掌管,撤换发言人,更多的“公营”、金控位置留给“独派”。未来蔡英文能否顶住压力,主导权已不在蔡手中,转型之路充满悬念。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日前刊文指出,“老狗玩不出新把戏”。不要说如今两岸实力悬殊,就是当年“台独”最猖獗之时,陈水扁玩遍各式“台独”花招后只能承认“台独”搞不成就是搞不成。

蔡英文一意孤行,到底有什么算计?

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台湾来说,台北绿营想借“新南向政策”在经济上改变“倾中依赖”;但它所依赖的东盟国家全都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不说,且在经济上与中国大陆的依存度日益紧密。

新加坡在今年11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经济发展论坛,还将围绕“一带一路”的议题讨论更高度的国际经济合作。也就是说,不论蔡英文

打算把台湾转向哪,地缘关系决定了台北“脱中、反中、仇中”的策略,只会让台湾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蔡英文明知如此,却仍一意孤行,到底有什么算计?

对台北而言,“九二共识”是具有高能见度的议题,只要蔡英文逆着“九二共识”走,台湾的孤立就可以成为“国际事件”;既然是“国际事件”,美、日等国就可以找麻烦。蔡要的只是“国际孤儿”这样的形象,并由美系势力的政治口惠来妆点一番,再用这单薄的形象来包装自己的政治想像,以赚来“中国打压台湾”或“野蛮对待文明”之类的外部舆论。

蔡英文认为,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美国会给“台独”更多的支持,世界格局正朝着对“台独”有利的方向发展,台湾有更多的资本与大陆较劲。

蔡英文以为,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彻底挤垮打散国民党已不是问题,民进党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强大对手,长期执政已不是问题。

蔡英文更认为,由于她放低身段采取“不挑衅”战略,借助“民意”与大陆打太极,大陆很难找到对其下狠手的理由。这样,她既可以在岛内进行“文化台独”,又可以维持两岸2008年以来的和平红利。

蔡英文的算盘虽精,但两岸局势的主导权早就不在台湾一边。如今,陆客不来了,台湾国际空间变小了,蔡英文就开始破功了。

蔡英文更没料到的是,她的满意度断崖式下跌那么快。如今军公教、旅游业者上街游行,各行业游行申请排到年底,而民进党内对其不满的声音也频频出现。在缺少有力量在野党制约的情况下,内斗将成为蔡英文头疼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蔡英文当局借由没能参与世界民航组织大会对大陆示强,掩盖其对两岸情势误判、内部事务处理不当、执政能力偏弱的实质,达到凝聚党内力量,欺骗民众的目的。

只是蔡英文抗压能力也太差了,当年陈水扁还坚持了两年,她才撑了4个月。“力抗中国”,她真的准备好了?岛内经济下行,蔡英文把它归因于依赖单一市场,把责任推给大陆的政治操弄。但是,蔡英文忘了,当初的“维持现状”之所以能迷惑人心,就是民众对两岸关系的重要性有着极大认知,民众已不可能被操弄、被蒙蔽了。

蔡英文认为只要诉以民粹,台湾民众就会像当年“肚子扁扁,也要支持阿扁”一样支持她。但是,陈水扁发出的“‘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哀鸣,更值得蔡英文借鉴。

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蔡英文开给台湾经济的另一剂药方,但大选后的美国可能不会通过这个所谓“贸易协定”,蔡英文想出了应因对策了吗?“倚美抗中”,是新老“台独”最大的强心剂。但蔡英文有把握美国会为“台独”而与大陆交恶吗,台湾值得美国大兵为之流血牺牲吗?

台湾师范大学政研所教授范世平亦认为,短期内,两岸问题不会是民进党的外部挑战,对蔡当局来说,内部问题才是真正的挑战,“也就是说,如何面对民进党内的强硬派,挺不挺得住,才会是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

有分析称,民进党现在虽然已是创党以来最大“执政”规模,但新一代的政治人物与过去从“党外”时期打拼至今的政治人物,对民进党的情感、论述深度和视野眼界是完全不同的,许多人着眼于眼前利益、派系利益,甚至以为“执政”后,就能大肆抢夺资源,这已成为拖累民进党前进的绊脚石。

(《厦门日报》2016.9.28等)

猜你喜欢
独派台独民进党
斥“台独”狂人
“民族日”游行,西班牙“独派”难掩分裂
“拒绝民进党”
日本民进党成立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
绿营因“呛马游行”内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