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艺术

2016-12-15 09:33程丽娟
景德镇陶瓷 2016年3期
关键词:彩瓷粉彩花鸟画

程丽娟

千年瓷都景德镇,窑火不灭,代代相传。虽然瓷都这千年来经历了许多坎坷,但是传到我们这一代,瓷器的发展依旧迅猛,品种多样,形态各异,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瓷画家,也是愈发觉得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景德镇产的高岭土品质非常好,用它生产出来的景德镇瓷器,曾经代表着中国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质,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一一Kao lin,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的高岭山。景德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这座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市自然有着当地人独有的一些动人传说,这些传说也见证着这座文化古城的起起落落。在这些传说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关于太平窑的传说了。二百多年来,景德镇都过着有特殊意义的中秋节。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晚,皎洁的月亮挂在天上,空旷的河岸到处闪烁着火花,这就是镇上的传统风俗烧“太平窑”。“太平窑”是一种类似圆筒的渣饼窑。它用一只只烧瓷器时用作垫底的圆瓷渣饼搭成,这种窑大的一丈多高,小的也有三尺左右。相传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曾多次到过景德镇。清兵的头目为了死守住景德镇,堵住江西通往安徽的通道,下令将镇上所有的烟囱和瓷窑拆掉,以便用它的砖头筑起一座座工事,抵抗太平军的攻打。当辅王杨辅清率领的太平军己逼近景德镇,清军知大势己去,只好撤退逃命,逃走前,将瓷窑烟囱,予以破坏,炸毁。而当太平军开进景德镇时,却是下令打开官府的粮仓和金库,并要富户拿出钱粮,然后将米和钱分发给穷苦百姓。中秋节到了,大家准备与太平军一起欢庆,但此时的景德镇已是一片萧条景象。一位老窑工说:到处都是渣饼,何不用这些渣饼垒成窑的样子,内用松柴燃烧,用窑火来庆祝。于是当晚,只见各处火光闪闪,火焰冲天,大家欢乐到深夜。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盛况,也寄托自己的向往,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太平窑”,每到中秋节烧“太平窑”,成了景德镇的传统风俗习惯。

出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自小被陶瓷文化熏陶,使得我也成为了千万陶瓷工作者的一员。我学习比较多的就是粉彩瓷的人物和花鸟画,粉彩的温润柔和也与我的性格相似,粉彩颜色清新淡雅,既没有古彩的颜色鲜艳,亦没有青花的颜色单一古板,它独到的魅力使我为之倾倒。粉彩是属于一种釉上彩,也就是说是在釉上进行的创作,先将胎体高温煅烧,成瓷之后再在白瓷上进行彩绘,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二次入窑,经摄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初创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那个时候原料都是依赖进口,使得造价昂贵,作品稀少。到了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己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己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所以人们说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不论是在技艺上还是造价上雍正粉彩瓷都是占尽优势,也是做到了真正的粉润剔透。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粉彩的普及亦是有原因的,不仅是因为深受皇家的喜爱,也有着文化碰撞的因素在里面。中国人喜欢大红大绿,颜色之间是缺少过渡的,当西方文化传来,我们知道了颜色过渡的概念,粉彩就极好地表现了这种过渡。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己远逊于乾隆盛世。到了道光、咸丰朝,己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己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少。

很多人会把浅绛彩与粉彩弄混,一般来说,他们的确不好分辨。浅绛瓷出现在晚清,“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浅绛瓷是景德镇人民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其将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粉彩瓷和浅绛彩瓷都是釉上彩瓷,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铅粉,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浅绛彩不用,它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会有渲染而浅绛一般没有。粉彩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而浅绛的突出感极弱。清末民初时期的浅绛彩多加入了文人画的风格,而粉彩则是沿用青花的绘画风格,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粉彩画一般是匠人画,文化程度不高,风格单一,主题较少。而浅绛彩瓷文人创作居多,文化素养较高,一般画的风格内涵较深,画风自由。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我的作品主要还是粉彩人物花鸟。粉彩人物画和花鸟画主要沿袭了中国画的画法,画法大致一样,也有写意和工笔之分。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己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属于早期的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J乱祖,是己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有着徐黄异体的说法。人物画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画科,比花鸟画出现得还要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

粉彩瓷在民国时期还有一个高峰,就是珠山八友的出现,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艺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现在,粉彩瓷亦是蓬勃发展,我们新一代的陶瓷工作者一定要以那些历史和先人的优秀作品为教科书,创作出具有当代意义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彩瓷粉彩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马晓军
工笔花鸟画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